河流專題(一) 一、河流的形成和發展 在地球的演變歷程中,出現過多次陸地板塊的分離和碰撞,相應發生過多次的陸海變遷。在不同地質年代的河流,各有其形成、發育、衰退和消亡的過程。喜馬拉雅山在新生代第三紀中期的崛起,導致我國出現西高東低的地勢,從而形成我國大部分河流由西向東的流向。又經過相當長期的演變,到第四紀在東部形成廣大沖積平原,才出現當今主要河流的雛形。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塑造了不同特性的河流,同時,河流的活動也不斷改變著與河流有關的自然環境。當外部的自然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例如:劇烈的地質活動、氣候上的突變等),河流本身的走向、形態或徑流會出現較大的變化,導致新的河流發育形成,原有的河流衰退甚至消亡。 二、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對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無結冰期、凌汛、水能;
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長度、流向、流域面積、支流數量及其形態、河網密度、落差或峽谷分布。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查方向有三個,一是建立的水系水文特征基礎上的河流與區域的識別;二是不同區域河流特征的描述與比較;三對具體河流水系水文特征進行成因分析。
(一)河流水文特征
徑流量
(1)徑流量的大小---------取決于五方面:第一,降水量的多少;第二,流域面積的大??;第三,干流的長度;第四,支流的多少;第五,蒸發量的大小 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來源的河流水量主要取決于降水的多少,以高山冰雪融水為主要補給來源的河流主要取決于氣溫的高低。
(2)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大或小,若大的話,汛期在什么季節(春汛、夏汛、冬汛)。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地形、植被覆蓋率、過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
3、結冰期與凌汛:主要與氣溫有關。最冷月均溫小于0℃有結冰期,若河流同時又是從較低緯度地區流向較高緯度地區的,則還會有凌汛現象。
4、流速--------湍急、大、急
5、水能--------大小取決于高差的大小和水量的大小。 (二)河流水系特征 1、河流的長度和流向 2、流域面積大小 3、支流的多少及其長短和分布(對稱的、向心的、輻射的)-------地勢決定著河流的流向,河流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所以,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例如,下圖為四川盆地的等高線及河流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發現,盆地周圍海拔高,等高線閉合,河流由周圍向盆地中部匯聚,形成向心狀水系。 4、地上河(是不是地上河) 5、入??冢ㄓ袥]有入??冢?/span> 6、河流是否彎曲(河道平直、彎曲) (轉自我們都愛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