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王猛 十六國時期前秦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大將軍,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一王猛治國 王猛興辦教育,培養人才,使漢文化在北方得到復興,為統一北方奠定文化基礎。 王猛廢除胡漢分治之法,確立了“黎元(百姓)應撫,夷狄應和”的基本國策,促進民族融合。 王猛興修水利,獎勵農桑恢復了北方的經濟。 二剪滅群雄 366—376年王猛輔佐苻堅用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北方,在這個過程中,王猛經常統兵征討,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干和大將風范。 三王猛遺言 王猛臨終勸告苻堅不要攻打東晉。王猛認為鮮卑、西羌降伏貴族賊心不死,應首先逐漸鏟除他們,以利于國家。 苻堅最終還是沒聽王猛的話,急于求成,終于有淝水之戰的失敗。而鮮卑在背后乘機造反,前秦遂滅。 王猛促進了北方的文化復興,經濟恢復和民族融合,為北朝統一天下開辟了方向和道路。 7、魏征 唐初名相很多,比如“房謀杜斷”,比如二李,但我覺得對“貞觀之治”來說,魏征更重要。 李世民的經歷其實和楊廣很相似,戰功卓著、殺兄逼父,包括伐高句麗等等。 李世民之所以開創“貞觀之治”,魏征的直言和進諫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魏征的輔佐成就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使唐朝避免了和隋朝一樣短命的結局。這大約也是李世民將魏征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的原因之一。 8、狄仁杰 歷代宰相中狄仁杰大約是最具傳奇的了,但狄仁杰的入選不是因為他的的斷案傳奇,而是因為他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使唐室政局動蕩的同時能保持“貞觀遺風”。 狄仁杰力勸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使得大唐社稷得以延續。 狄仁杰桃李滿門,如張柬之最終逼武則天退位,恢復大唐;姚崇輔佐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等等。 9、王安石 王安石最著名的就是王安石變法了。 雖然他的變法自變法伊始就爭議不斷,但改變“積貧積弱”的現象是王安石變法的總方針,富國強兵是變法的總目的。 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等等或許過于超前,使宋朝仿佛忽然來到了近代。 王安石變法引起了新舊黨爭,終宋一朝影響巨大。 王安石文學成就很高,應該是名相中最高的了吧。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都有一定的影響。 10、胡惟庸 選擇胡惟庸自然不是他的能力有多么的出眾,而是因為胡惟庸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宰相。 胡惟庸是否要謀反,歷史有爭論。 但胡惟庸案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朱元璋選擇了快刀斬亂麻,徹底廢除了宰相。從此六部直屬皇帝。 明廢相,從此中國真正進入了獨裁社會,君權相權的博弈至此了解。 此后大明的內閣大學士、清朝軍機大臣均無法統領六部,只能做皇帝的參謀。 直至國務院的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