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為“賣茶翁”者? 將為傳宗振祖風(fēng) 卻堪做個賣茶翁 都來榮辱亦何管 收拾茶錢賑我窮 ” “賣茶翁”者,是日本江戶時代煎茶道中興之祖高游外的別號。 煎茶道肇始于陸羽《茶經(jīng)》,南宋時,日本榮西禪師把茶種、茶藝從中國帶回日本,煎茶開始在日本流行。 賣茶翁生于德川幕府的1675年,14歲隨師父化霖禪師去長崎唐三寺,拜訪過中國僧人,吃到了武夷茶。15歲徒步千里,到萬福寺參加了黃檗禪文化活動。22歲開始只身云游,遍訪高人。29歲已具有自由通達的詩文才智,仰慕唐人的煎茶三昧之風(fēng)流生活。 過了整整50年的禪僧生活,賣茶翁十分厭倦當時僧侶社會的腐敗,念念不忘重振宗風(fēng),曾作詩曰:“將為傳宗振祖風(fēng),卻堪做個賣茶翁。都來榮辱亦何管,收拾茶錢賑我窮。”61歲時,他在東山開了一間叫“通仙亭”的小茶店,燃起茶爐,擺上錢筒賣起茶來,他在酒旗上寫道: “百兩不嫌多, 半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 只是不倒找。” 此后,賣茶翁名聲大震,門前賓客盈門,功利之徒拼命收集他的各種用具。茶翁卻在臨終之前,將他所有茶器一把火燒光,使之化為灰燼。他的行為與人生哲學(xué)激發(fā)了當時文人墨客的創(chuàng)作熱情,對當時的茶人、畫家、詩人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古代飲茶器具的樣式也幾近失傳。 但他那首《仙窠燒卻語》卻像一把火炬,從此照亮了日本茶道的黑暗天空: 從來孤貧無錐地, 汝佐輔吾曾有年, 或伴春山秋水, 或鬻松下竹陰, 以故飯錢不缺, 保得八十余歲。 今已老邁無用汝, 北斗藏身終天年。 其后或辱世俗手, 于汝恐有留遺恨。 是以賞汝火三昧, 直下火焰轉(zhuǎn)身去。 劫火洞然毫未盡, 青山依舊白云中。 此《賣茶翁茶器圖》就乃木村孔陽氏模寫賣茶翁茶具計33件,都彩繪木刻,甚精細,雖為日本古代茶道器具,但亦猶可遠窺唐宋古器形制之大略。 - 爐龕 - 放置爐子的小閣子,做收納用。 - 都籃 - 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 急燒 - - 銅爐 - 又稱急須,煮茶、暖酒器名。 為生火煮茶之用,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 - 子母鐘 - 成套的茶杯。 - 瓢扚 - -?注子 - 大多由葫蘆制成。用來堯水。 古代漢族酒器。金屬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始于晚唐 ,盛行于宋元時期。 ? 起到保溫作用。 - 茶罐 - -?吹管 - 存放茶葉的罐子,錫制成。因錫穩(wěn)定密封度好,故多用其存放茶葉。 起爐火時用的吹火管子。街邊賣茶必要茶道具。 -?坐褥 - - 滓盂 - ![]() 鋪或蓋用的毯子。 盛放廢水茶渣的器皿。 - ?檐子 - - 錢筒 - ![]() 類似與扁擔(dān)的作用,挑貨擔(dān)子。 大小竹筒用來存放錢幣。 -?水注 - - 瓦爐 - ![]() 注水壺。 顧名思義,用瓦燒制為生火煮茶之用。 -?炭籃 - - 小爐 - ![]() 盛放燒水炭的容器,外面多由竹篾制成,里層包裹黑色油紙。 生火爐。 - 提籃 - - 檐子 - ![]() 存放雜物的籃子 挑籃用具 - 炭撾 - - 焙鉤 - ![]() 用來砸炭的鐵錘。 又名茶焙,是一種竹編,外包裹箬竹的葉子。因箬葉有收火的功效,可以避免把茶葉黃。茶放在茶焙里,要求小火烘制。 -?建水 - - 具列 - ![]() 建水 用以陳列茶器,現(xiàn)在通常稱為茶棚。 - 茶旗 - - 茶壺 - ![]() 類似今天店鋪門口的廣告牌,招攬客人用。 存放茶葉的罐子。日本稱為茶入或者茶心壺。 -?灰爐 - - 瓶床 - ![]() 燒水爐的一種。下面沒有通風(fēng)口,現(xiàn)今日本茶道具中發(fā)展為火缽或瓶掛。 現(xiàn)在統(tǒng)稱為瓶座,穩(wěn)定壺和瓶的放置。 |
|
來自: 君悅2015 > 《茶,酒,咖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