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狐妖傳說一直很盛行,要是溯源的話,亞洲哪里都有它的影子,比如印度的白辰狐王荼吉尼天、日本的稻荷神(稻荷神文化也是荼吉尼天信仰的延伸)等。但是唯獨九尾狐,是中國特有的妖怪(日本的金色九尾妖狐玉藻前和韓國吃人心臟的九尾狐都是中國九尾神話延伸后的結果)。 現在,在電視劇的宣傳下,熟知“青丘九尾”的人倒是越來越多了~ 比如下面這些電視?。?/p> 涉及九尾的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青丘狐傳說》等,涉及狐妖的有《仙劍奇俠傳》《辛十三娘》等 但是,你們真的了解九尾狐嗎? 王國維先生在《古史新證》中指出:“上古之事,傳說與史實混而不清,史實之中因不免有所緣飾,與傳說無異,而傳說之中亦往往有史實為之素地?!薄渡胶=洝穭t是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了。大學時,我讀《山海經》就已經關注到青丘這個地名,甚至用“青丘國主”這個中二的稱呼混跡石頭圈和花草圈5年。當時并不在乎九尾是什么——長了九條尾巴的狐貍而已,且小學時看過《封神演義》的都知道妲己就是九尾狐,所以我對九尾并不是很陌生。直到我后來一次閑來無事,把九尾狐的資料從頭到尾給搜了一遍,才發現,我看不懂“九尾狐”了! 九尾狐來源這里不得不提上古奇書《山海經》,里面多處提到“青丘”和“九尾”二詞。如:①《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②《海外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人食五谷,衣絲帛。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陽北。③《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 意思很直白,不作翻譯。古人對“九尾”的生物特征做了簡要概括,外貌:狐貍,四足,九條尾巴,叫聲如同嬰兒;習性:肉食性,吃人;價值:人吃了它的肉可以遠避妖邪,百毒不侵,具有辟邪的作用。 這里我要有兩點要延伸一下:一是為什么要強調“四足”?因為《山海經》里有很多奇怪的動物,比如流波山的一足夔牛、章莪山的一足畢方鳥、英鞮山的六足冉遺魚、天山的六足帝江等,所以“四足”在描述里并不是多此一舉。二是“能食人”具體是什么意思?這個在學術界也多有爭議,有人說“食”是被動詞,“能食人”應該是“被人食”的意思,和后面“食者不蠱”連起來就是“可以被人吃,吃的人百毒不侵”,這樣從邏輯上也說得過去。而直接說九尾食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九尾白狐 九尾狐到底存不存在?關于這個問題,有三個聲音。 一是,“九尾”就是產自青丘的一種珍稀野獸。 有人認為九尾可能就是以現實生活中的動物為原型的,既然九條尾巴不太可能,就從尾巴上有九節紋來尋找,這么一比較,有人認為是大靈貓或者小熊貓。還有人認為“九尾”的“九”應該是“大”的意思,他們認為九尾應該是一種大尾巴的狐狀生物比如赤狐中的華南亞種。雖然青丘之地還不能確定,但是總體范圍應該在山東到江蘇北這片地區,地緣性表明九尾是大靈貓或者是小熊貓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大靈貓,又叫九節貍、靈貍 小熊貓,俗名“九節狼”,沒錯,就是干脆面 尾巴蓬松的赤狐 以上猜測都暴露出各釋家的一個潛意識,即他們相信“九尾狐”是存在的。但他們最大的問題在于,只想試圖彌合九尾和狐尾的矛盾,而忽視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即“如狐而九尾”并不代表“九尾亦如狐”。 事實上,除《南山經》外,《海經》里也有兩處提到了“九尾狐”,而且都與“青丘”有關。這兩條記述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九尾狐”生存于“海外”,也就是說,可能并非陸地生物。幸運的是,這個猜想不但得到了旁證,而且出自一本非常獨特而重要的典籍:“八年,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薄吨駮o年·帝杼》(《竹書紀年》亦稱《汲冢紀年》,是西晉時發現于汲郡古墓的編年體史書,所載與《史記》等正統史書多有不同,卻與甲骨文、金文、秦簡記載相符,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可信度)。帝杼就是姒杼,夏代第七任君主,在位期間,使夏朝進入了鼎盛時期?!都o年》所載“得一狐九尾”,正是他征伐東夷的事件。該《紀年》描述不但與《山海經》“如狐而九尾”相符,而且“東海及三壽”的地理說明也同樣符合《山海經》關于它生存于“海外”的特征。 所以,“九尾狐”可能根本不是陸地動物,而是海獸。確定了這個范圍,可以考察的動物種類就大大縮小了,而考慮到生活在中國東部海域的,數量更少。根據《中國獸類野外手冊》所記載,中國附近海域的海獸,今天能見的主要有五種:海狗(北方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 ;北海獅Eumetopias jubatus ;髯海豹Erignathus barbatus ;斑海豹Phoca largha ;環斑海豹Phoca hispida 。 看古代文獻,宋代藥物學家寇宗奭也記錄:“今出登、萊州。其狀非狗非獸,亦非魚也。但前即似獸而尾即魚。身有短密淡青白毛,毛上有深青黑點,久則亦淡。腹脅下全白色。皮濃韌如牛皮,邊將多取以飾鞍韉……‘似狐長尾’之說,蓋今人多不識之?!痹谝陨线@些描述里,雖然多次提到“舊說‘似狐長尾’”,已極其接近《山海經》里“似狐九尾”的記載,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長”就是“九”,所以也不能就此認為“似狐九尾”就是海狗/海獅/海豹。又有人腦洞大開:雖然海狗/海獅/海豹四肢均具很長的五趾,但趾間具蹼,形成鰭足,更容易把每只鰭足看作一組尾巴,如果把兩趾和趾中間的蹼算作尾巴的話,每只后足可計四尾,兩只后足加一條尾巴就是——九尾! 雖然這個說法也有點道理,可是我們感情上還是接受不能。可是除了它們,更沒有其他海洋獸類符合《山海經》的描述。所以九尾認證,進入了死循環?;蛟S“海外篇”的“海外”并不是真的“?!钡囊馑及伞Uf不定還存在我們不了解的生物能佐證九尾狐的存在。 說我是九尾你怕不怕~ 二是,青丘這個地形從上空看,如同“九尾狐貍”狀。這是我早先看到的一個資料,現已難以查尋。當時那個文獻對青丘進行了研究,說從上空看,“九尾”是九條延伸出去的山丘,而整個“青丘”就是九尾狐狀。這個說法震動過我,如江蘇徐州的云龍山也是一種九節分落山的布局,青丘若是九山連節,那也未嘗不可。但是和后面”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就難以聯系起來了,所以這個觀點我只是抱著拓展思維的角度來看待,并不認可。 三是,“九尾”是個部落名稱。這也是早先看的一個資料,說“九尾”是東方一個部落的名字。因“九”是最大陽數,而當地人又崇拜狐貍,所以合起來的九尾狐就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神獸,地位崇高,足以作為一族人的圖騰。而“能食人,食者不蠱”可以作為整族對外族震懾力的一種理解。所以在這里,與其說是“九尾”,還不如說是“九尾族”。我曾經也猜測過,這里的“尾”可能也是每個統轄小部落的稱呼,“九尾”就是九個小部落的聯盟。同樣,《紀年》之信與“九尾狐”之不可理解,讓傳統史家無所適從,解釋為“以狐為圖騰的九個部落”好像更好理解。關于以上這些猜測,我自己是偏愛的,畢竟華夏的東西龍鳳圖騰就是在侵略、融合和集美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無論九尾是什么,這種文化現象已經成熟,把九尾當做一個美麗的事物對待,也是我們對生活美化的一種態度。 九尾狐文化到底是如何演變的?中國人對待九尾狐的態度可謂是一波三折——一直在神和妖的范圍內來回徘徊。 上古-西周-秦-西漢,九尾狐一直是吉祥昌盛的象征。這個可以見《呂氏春秋》和《吳越春秋》記載的大禹娶妻事件: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蹦擞邪缀盼苍煊谟?。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征也?!闭f的是,大禹路過涂山(可能在今安徽范圍內),正好遇到涂山氏女子在唱歌:“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于是大禹便“功利性”地娶了涂山氏的姑娘,后來生了兒子啟,從啟開始,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因此,大禹娶妻的故事顯示,九尾狐不僅是多子多福的象征,還代表了王者之氣。由于神話記載得很晚,最早也是先秦時期,所以明顯有人為添加的思想在里面,如果恢復其本來面貌,便是大禹在涂山娶了九尾白狐做妻子。這個人獸婚配神話背后所隱藏的文化意義,更可能是,涂山氏本身就是一個以九尾狐為圖騰的部落,實力強盛,助大禹實現王的作為?!熬盼渤鎏煜缕健钡恼f法也是這么傳開的。 東漢,九尾狐逐漸出現從神物到妖物的轉變。到了東漢,符命思想盛行,本為圖騰神的白狐和九尾狐更是被符命化了,成了祥瑞的神??梢姲喙痰摹栋谆⑼x》一書:“德至鳥獸則鳳皇翔,鸞鳥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見,白鳥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何?九妃得其所,子孫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當盛也?!痹谶@里,九尾狐的出現就是成就帝王大業、明君在世的吉祥之兆,也是上天對仁王施行德政的褒獎。 且九尾狐圖案也常出現在各種漢畫像石中。九尾狐作為西王母圖像系統中的一員,同其他配屬動物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中。東漢以后,這些配屬動物逐漸形成固定圖式:以西王母為中心,九尾狐多與三足烏或者仙人配對出現,而與玉兔、蟾蜍形成對立的關系。一般,蟾蜍和玉兔出現在月亮中,象征陰;而九尾狐與三足烏出現在日中,象征“陽”。 西王母端坐正中間,龍虎為坐騎。左邊三足烏,下面蟾蜍,右上角就是九尾狐 這張圖是拓印圖,與上圖規制相同,雖然元素設計有所不同 雖然九尾狐在漢畫像石里是比較多見的題材,但在漢畫像石中,有些狐并不一定全是“九尾”。在各地出現的的畫像石中,可以看到有的狐貍是六尾、七尾或者八尾。而目前為止出土的漢畫像石中,九尾狐有兩種圖式,一是尾巴呈樹杈狀或梳齒狀分為多股;二是尾巴并不分成九股,而只是一根整體碩大的尾巴,也就是蓬尾,主要是為了突出其非正常性及怪異特質。 九尾狐居于畫面的左中上端,裂縫正好經過了九尾狐的頭部和前肢,九尾的尾巴是梳齒狀的 但是在“物老為怪”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狐貍不比龍鳳麒麟,是很難保住它的神圣地位的。東漢末期的時候,狐貍逐漸被妖精化! 唐朝,狐逐漸成為妖神。雖然唐代人流行狐神、天狐崇拜,如唐·張鷟《朝野僉載》載:“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钡蔷盼惨呀浭茄窳?,神格降低,更趨于世俗化,如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經把“能喪人家覆人國”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了。不過在唐代人的觀念里,最厲害的天狐——九尾天狐卻仍保持著正派風范??上Ь盼埠墓鈽s史終究是要結束的,只不過因為它神通最大,比別的狐結束得晚一些,也正因為它神通最大,當它被妖精化后也就成為妖性最大的狐貍精了。 北宋,九尾狐終于妖化。田況《儒林公議》說宋真宗時陳彭年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時人目為九尾狐”,可見九尾狐在人們心目中已經不是什么瑞狐、神狐,變成壞東西。而也在這個時期,中國遠古史上一個著名女人被說成是九尾狐,而且傳到日本,這便是商紂王的妃子妲己。日本《本朝繼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寫的《狐媚記》,其中說“殷之妲己為九尾狐”?!逗挠洝酚浫毡究岛腿辏?101年)事,相當于宋徽宗時期,可見在此前中國已經有這種說法了。當九尾狐變成妖精時,妲己這個用美色把紂王迷惑得亡國喪身的王妃被說成是九尾狐精,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明朝,一部《封神演義》更是將九尾狐的妖性推到了頂端,一直影響后世。這個時候九尾妖狐魅惑誤國已經成了一種固定形象。 清朝狐妖傳說盛行,聊齋志異更是將狐妖性格豐富化。人們對狐妖的感情不再是單純的厭惡或者喜歡,而是要么妖媚淫邪,為禍四方;要么用情至深,讓人感慨“世有無情人,卻有有情妖” ! 時至今日,我們對九尾狐的觀念也一直在變。我記得小時候《封神演義》播出的時候,妲己九尾妖狐那種魅惑惡毒的形象深入我心。近幾年卻看到越來越多的影視和小說把九尾狐塑造成用情至深的仙界神物,九尾狐又再度“飛升”仙界了。可喜可賀吶~ 我不管,我最愛劉天仙的白淺 |
|
來自: 寶寶要努力 > 《《黃泉手記》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