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枯礬 膽礬、皂礬、絳礬五者是中醫臨床上常用的礦物類中藥,枯礬是白礬的炮炙品,絳礬是皂礬的炮炙品。由于五者品名相近,部分中醫藥人員對其辨別不清,常將五者相互代用或混用,由此屢屢發生藥療差錯和糾紛。現將五者的區別點描述于下。
來源及內含成分不同 白礬 又名礬石、明礬,為礦物明礬石Alunite的礦石或其他鋁礦石經加工提練制成的結晶。主含含水硫酸鋁鉀〔KAl(SO4)2·12H2O〕。 枯礬 為白礬用明煅法炮炙而成。白礬經煅炙后不僅失去結晶水,晶型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膽礬 為膽礬Chalcanthite的礦石或化學方法制備而得。主含含水硫酸銅[CuSO4·5H2O]。 皂礬 又名綠礬、青礬,為水綠礬Melanterite的礦石。主含含水硫酸亞鐵[FeSO4·7H2O]。 絳礬 又名礬紅,為皂礬用煅淬法炮炙而成。皂礬經煅液后分解生成三氧二鐵,但煅品仍含硫酸鹽。 性狀不同 白礬 呈不規則的塊狀或粒狀。無色或淡黃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棱,有玻璃樣光澤。質硬而脆。氣微,味酸、微甘而極澀。 枯礬 呈不透明、白色、蜂窩狀或海綿狀固體塊狀物或細粉,無結晶樣物質。體輕質松,手捻易碎,味酸澀。 膽礬 為不規則的塊狀結晶體,大小不一。深藍或淺藍色,半透明,有玻璃樣光澤。質脆,易碎,碎塊呈棱柱狀,斷面光亮。無臭,無澀。置干燥空氣中,能漸漸風化。加熱燒之,則去結晶水變成白色,遇水又變成藍色。 皂礬 為棱柱狀結晶或顆粒狀。半透明,顯各種不同綠色。質較堅硬而脆,無臭,味澀而甜。 絳礬 呈不定型粉末,不透明,色澤消失。質地疏松,絳紅色或紅棕色。無臭,味澀,有醋氣。 功效及主治不同 白礬 具有解毒殺蟲,爆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痰的功效。近年來的研究證實,白礬還具有抗菌,抗陰道滴蟲等作用。用于濕疹、疥癬、癲癇、中風、喉痹。外用可解毒止癢,常制成散劑、洗劑、含嗽劑,高濃度具有腐蝕性,用于胬肉、痔瘡、脫肛,如消痔液等。內服有清熱消痰作用,如治風痰壅盛所致癲癇的白金丸(《普本》);治中風的稀涎散(《集解》)。 需要注意的是:白礬內服過量能刺激胃粘膜而引起反射性嘔吐。 枯礬 具有收濕斂瘡,生肌,止血化腐。用于濕疹濕瘡,聹耳流膿,陰癢帶下,久瀉,便血,崩漏,鼻衄齒衄,鼻痣肉。枯礬制成散劑,治療糜爛性皮膚病,諸瘡發癢。 膽礬 有毒,能涌吐風痰,催吐,祛腐,解毒。用于中風,癲癇,喉痹,喉風,痰涎壅塞,牙疳,口瘡,爛弦風眼,痔瘡,腫毒。但體虛者忌服。 皂礬 具有解毒燥濕,殺蟲補血之功。內服主治黃腫病,鉤蟲病;外用主治瘡毒疥癬。但孕婦及胃病患者、嘔血患者忌服。服藥期間忌茶。 絳礬 絳礬是皂礬經過煅淬法炮制而成的。煅后失水變枯,不溶于水,降低了致吐的副作用,增強了燥濕止癢的作用。加醋煅不但降低了致吐的副作用,以利內服,并增強了入肝補血,解毒殺蟲的功效。用于黃腫脹滿,血虛蔞黃,疳積久痢,腸風便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