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樓蘭文書中的楷體文書 在樓蘭文書中,不僅存有八分隸書、隸草、章草、今草書體的文書,還有臻至完善的楷書體文書,反映了樓蘭在漢、魏晉、前涼時期西北書體變革的真實風貌和時代特征。 孔紙14.1文書原作正面 孔紙14.1文書原作背面 任小平臨孔紙14.1文書正面 孔紙14.2文書原作 任小平臨孔紙14.2文書 孔紙8.1、8.2文書原作 任小平臨孔紙8.1、8.2文書 孔紙8.1、孔紙8.2、孔紙14.1、孔紙14.2這四件文書,一看便知是隸體蛻變成楷書的產物。盡管這幾件文書稍顯稚氣,但天真爛漫之氣、灑脫清麗之相讓人耳目一新。它們既不同于唐“褚薛歐虞”,又不同于八分簡帛,而是有著自己的秀骨清相,有著自己的風貌特征,不與他體雷同。這就是魏晉前涼書風的可貴之處。這幾件文書再現了歷史的真實,讓后人能夠真正領略到古代先賢的書寫情懷和當時書法的體貌特征。這些文書,雖殘片零碎,卻吉光片羽,如金子般寶貴可愛,讓后人神魂顛倒、追摹不輟…… 我臨時,選用古宣,用兼毫書寫。墨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墨太稀,易傷神,無神采。用筆要果敢,如斬釘截鐵。想見古人在木牘上謹慎書寫,寫廢了則刮削而后重寫,實在耗費功夫、氣力。隨著時代的進步,造紙技術越加發達,我等再也不用做這種無用功,想來不免竊喜。對這四件樓蘭文書的臨寫,要注意體會晉人灑脫明快、不激不厲的特點。無功名勞累之虞,快哉!快哉!“微斯人,吾誰與歸?” 來源:《中國書畫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