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三百年劇院舉行的哈佛大學第366屆畢業典禮上發表了以下這篇演講。雖然遲來幾日,但造就出品必屬精品。 福斯特(Faust)校長、校監委員會成員、老師、校友、朋友、自豪的父母、校管理委員會成員,以及從全世界最偉大的大學畢業的學子們! 我很榮幸今天能夠跟你們在一起,因為說實話,你們完成了我從未做到過的事……等我完成這場演講,這將是我第一次在哈佛大學做完一件事。 2017屆的畢業生們,祝賀你們! 我本來不大可能站在這里發表演講,不僅僅因為我是輟學生,還因為從技術上講,我們屬于同一代人。 我們走過這片庭院相隔還不到10年時間,我們學習的是相同的理念,并曾在相同的經濟學入門課程“Ec10”中打過瞌睡。 我們走到這里的道路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那些來自Quad校區(譯注:Quad距離哈佛主校區較遠)的同學,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學到的東西,是關于我們這一代人以及我們正在共同創造的這個世界。 不過,首先,我在過去幾天想起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你們當中還有多少人清楚地記得在收到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時自己在做什么? 我當時正在玩游戲《文明》(Civilization),于是沖到樓下找到我爸。出于某種原因,他的反應是把我打開電郵那一刻錄下來。那段視頻本來也有可能會非常傷感,我發誓,被哈佛錄取仍然是爹媽最為我感到驕傲的事情。 你們在哈佛上的第一堂課是什么? 我的是“計算機科學121”,哈利·劉易斯(Harry Lewis)真是超級棒。我當時要遲到了,于是胡亂穿了一件T恤,直到后來才發現內外前后都反了,衣服后面的商標露在胸前。 我想不明白為什么沒有人理我,除了金康新(KX Jin),他沒有在意我的衣服。之后,我們開始一起做作業。現在,他在Facebook負責很大的一塊業務。2017屆的畢業生們,這就是為什么你們應該對別人友善一些。 不過,我在哈佛大學的最美好回憶是認識我老婆普莉希拉(Priscilla)。當時我剛上線了一個惡作劇網站Facemash,學校的管委會想要“見見我”。 所有人都覺得我會被開除,我的父母甚至趕過來幫我收拾行李。朋友們為我搞了一個告別派對,幸運的是,普莉希拉和她的朋友也來參加了。 我們在學生公寓Pfoho Belltower的洗手間外排隊時相遇了,我說:“我會在三天內被趕出學校,所以我們需要趕快約會。”這肯定是有史以來最浪漫的情話之一。 演講當天,坐在臺下的普莉希拉 事實上,在做的諸位畢業生都可以借用這句話。 我沒有被學校趕出去,是我自己退學了。 普莉希拉和我開始約會。而且,你們懂的,在那部電影的描述中,Facemash似乎對Facebook的誕生非常重要,其實不是。 但沒有Facemash的話,我就不會跟普莉希拉相遇,而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你們可以說,Facemash是我在哈佛期間創造的最重要東西。 我們都在這里開始結交一生的摯友,有的甚至成為我們的家人。這就是為什么我對這個地方滿懷感激,謝謝你,哈佛。 今天,我想談談使命(purpose),但我不是要在這里發表一通關于如何找到自己使命的標準畢業演講。 我們是千禧世代,我們會依著本能去找到自己使命。相反,我在這里要告訴你們,找到自己的使命還不夠,我們這一代人面臨的挑戰是創造一個人人皆有使命感的世界。 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是,在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訪問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中心時,他看到了一個拿著掃帚的看門人,于是走過去問那個人在做什么。看門人回答說: “ 總統先生,我正在幫助把一個人送上月球。” 使命感就是那種我們是更偉大事業組成部分的感覺,那種我們被需要的感覺,那種我們為更美好未來努力的感覺。使命感能夠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在你們畢業的這個時節,使命感顯得尤為重要。 當我們的父母畢業時,使命感是源自他們的工作、教會和社群。但如今,技術和自動化正在替代很多工作崗位,很多社群的規模正在縮水,很多人感到孤立無援和抑郁消沉,很多人在試圖填補內心的空虛。 在我四處旅行的時候,跟一些少管所的孩子和癮君子有過交流。他們告訴我,如果他們有事情可做,有課外項目可以參與,或者有地方可去,那么他們的人生可能就是另外一種樣子。我也認識一些工廠工人,他們知道自己以前的工作已經成為過去式,正在試圖找到自己的新位置。 為了讓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我們這代人面臨的挑戰不僅是要創造新的工作,而且要創造一種新的使命感。 我還記得在學生公寓Kirkland House的小宿舍中上線Facebook的那一夜,我和好友金康新去了Noch's披薩店。 金康新(左)和扎克伯格 我記得自己對他說,連接哈佛社群讓我興奮不已,但有朝一日會有人連接整個世界的。 重要的是,我從未想過那會是我們。 我們當時只是大學生,我們對這種事情一無所知。世界上有的是掌握著各種資源的大型科技公司,我只是假設其中會有一家來做這件事。 但是,這個想法對我們來說是如此清晰,即所有人都希望相互連接,所以我們就一直前進,日復一日。 我知道你們很多人會演繹與此類似的故事。你們會清晰地看到世界發生變化,你們覺得其他人會去把它變成現實,但他們不會,你們會。 但是,自己擁有使命感還不夠,你們必須為其他人創造一種使命感。 我是以自己慘痛的經歷認識到這一點的。你們瞧,我的希望從來不是創建一家公司,而是要產生影響。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我只是假設他們跟我關心的是相同的東西,所以我從來沒解釋過我希望大家創建什么。 幾年后,一些大公司想要收購我們。我不想賣,我想看看我們能否連接更多的人。我們正在開發第一版的“動態消息”(News Feed),我當時想,如果我們能夠推出這款產品,它有可能改變人們了解世界的方式。 其他幾乎所有人都想把公司賣掉,沒有一種更高的使命感,賣個好價錢就是創業夢想成真了。 這種分歧撕裂了我們的公司,一位顧問曾在一場激烈的爭論后對我說,如果我不同意出售,那么我的余生都會為這個決定后悔。我們的關系遭到了嚴重破壞,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管理團隊的每一個人都離開了。 那是我領導Facebook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我相信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但我感到孤獨。更糟糕的是,這一切都是我的錯。我在想我是不是錯了,是不是成了一個不自量力者,自己是否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22歲毛頭小子。 在多年以后的今天,我明白了那正是缺少更高的使命感時會出現的情況。創造這種使命感取決于我們,那樣我們就能一起前進。 今天,我想談談創造一個人人皆有使命感的世界的三種方式: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有意義的大工程。 我們這一代人將不得不面對成百上千萬工作崗位被自動化技術取代的情況,比如自動駕駛汽車和卡車。不過,我們團結在一起就有可能取得更多的成就。 每一代人都有其標志性的成就:30多萬人通力合作把宇航員送上了月球,其中也包括那個看門人;數百萬志愿者為世界各地的兒童接種疫苗,以對抗小兒麻痹癥;還有數百萬人建起了胡佛大壩以及完成其他了不起的工程。 這些工程不僅為參與其中的人賦予了使命感,而且還讓我們整個國家產生了一種自豪感,即我們可以做成偉大的事情。 現在,輪到我們去做偉大的事情了。我知道,你們可能在想:“我可沒本事造大壩,或是讓上百萬人參與到任何事情當中。” 但讓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 “ 沒有人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該怎樣做,沒有想法在剛出現時就是完美的,只有當你著手做的時候它們才會漸漸變得清晰,你必須開始去做。 如果要我在動手前就把如何連接眾人的方方面面都摸透的話,那么我永遠都建立不了Facebook。 電影和流行文化把這件事搞錯了,那種會有一個“尤里卡時刻”的想法是危險的謊言。 那會讓我們感到自己不夠好,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這種時刻。那還會阻礙有著很好想法的人開始行動。 哦,關于創新你們知道電影還搞錯了哪件事嗎?沒有人會在玻璃上寫數學公式,那不是真的。 理想主義是好的,但要做好被誤解的準備。 那些努力實現宏大愿景的人都會被稱為瘋子,即便最后證明你是對的。那些努力解決復雜問題的人都會被指責未能全面了解其中的困難,哪怕事先了解一切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些積極采取行動的人都會被批評為操之過急,因為總有人想要給你拖后腿。 在我們的社會中,我們并不經常做一些偉大的事,因為我們太過害怕犯錯,以至于我們忽視了什么都不做的種種錯處。 事實是,我們所做的任何事都會在未來引發問題,但那不能阻止我們起步。 那么,我們還在等什么呢? 現在是時候去做我們這代人的標志性公共工程了。在我們摧毀地球之前阻止氣候變化,讓數百萬人參與進來,你們覺得怎么樣? 制造和安裝太陽能電池板,怎么樣? 治愈所有的疾病,讓志愿者追蹤自己的健康數據并分享他們的基因組信息,怎么樣? 我們本可以花費一些代價找到讓人們不再生病的方法,眼下我們卻要用多出50倍的代價去治療生病的人。這完全沒有道理,我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對民主進行現代化改造,讓每個人都能在網上投票,怎么樣? 對教育進行個性化改革,讓每個人都能學習,怎么樣? 這些成就是我們能夠做到的,讓我們去一一完成吧,并且讓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讓我們去做這些偉大的事,不僅是要創造進步,而且要創造使命感。 所以,參與有意義的大工程是我們創造一個人人皆有使命感的世界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重新定義平等,讓每個人都能獲得追求使命所需的自由。 我們父母中的很多人一輩子都做著穩定的工作。現在,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創業者,無論是我們自己啟動項目,還是在其他項目中扮演角色。這非常棒,我們的創業文化正是我們創造出如此多進步的原因。 只有當我們可以輕易嘗試很多新想法時,創業文化才會繁榮興盛。 Facebook并非我的第一項發明,我還開發過游戲、聊天系統、學習工具以及音樂播放器。有這種遭遇的并非只有我一個,J·K·羅琳(JK Rowling)在出版《哈利·波特》之前被拒絕了12次,甚至連碧昂斯(Beyonce)也是先有好幾百首歌曲才能造就《Halo》。 最大的成功來自于擁有能夠失敗的自由。 但如今,我們的財富不平等程度已經讓每個人受到損害。當你不享有把自己想法轉化為一家歷史性企業的自由時,我們都是輸家。 目前,我們的社會在獎賞成功者方面太過慷慨,卻沒有做出足夠多的努力讓每個人都能進行多次嘗試。 現實是,當我可以離開哈佛在10年內賺到數十億美元,而數百萬學生甚至無法償還他們的助學貸款,更不用說創辦公司了。這說明我們的社會體制出問題了。 你瞧,我認識很多創業者,我還沒聽說誰是因為賺不到足夠多的錢而放棄創業的。但我也認識很多沒有去追尋自己夢想的人,因為他們沒有可以在失敗時依賴的安全網。 我們都知道,成功不是光憑一個好想法或努力工作就能得到的,成功也需要運氣。 如果我當初需要掙錢貼補家用而不是享有編程的閑暇,如果我不是知道即便Facebook失敗自己也不會有什么大問題,那么我今天就無法站在這里。如果我們足夠誠實,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么幸運。 每一代人都在擴展平等的定義。 之前幾代人為爭取投票權和公民權而斗爭,他們得到了“羅斯福新政”和“大社會計劃”。現在,輪到我們為新世代定義新的社會契約了。 我們的社會不應該僅僅使用GDP這樣的經濟指標來衡量進步,還要看有多少人找到了有意義的社會角色。 我們應該探索全民基本收入(UBI)這樣的理念,讓每個人都能在嘗試新事物時擁有安全網提供保障。我們將會換很多次工作,所以我們需要經濟實惠的兒童保育設施以及不與特定公司捆綁的醫保計劃。我們都會犯錯,所以我們需要一個不會緊盯著錯誤不放或對錯誤進行污名化的社會。隨著技術不斷變化,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持續終身的連續性教育。 是的,向每個人提供追求使命的自由不會是免費的,像我這樣的人應該為此付費。你們當中很多人將會獲得成功,你們也應該為此付費。 就是這個原因,普莉希拉和我啟動了陳-扎克伯格倡議(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并承諾用我們的財富來促進機會平等。 這些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價值,問題從來不是我們要不要做這件事,唯一的問題是什么時候去做。 千禧世代是有史以來最慷慨大方的一代人之一。在一年當中,4個千禧世代的美國人中會有3個向慈善機構捐款,10個人中會有7個為別人籌款。 不過,這不僅限于金錢,你也可以付出時間。我在這里向你保證,如果你每周花一兩小時,這就是幫助別人所需的時間,你將可以幫助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 也許你覺得這個時間太多了,我過去也這樣認為。在普莉希拉從哈佛畢業后,她成了一名老師,在我們開始做教育慈善之前,她告訴我,我需要教授一門課程。我抱怨說:“那個,我很忙啊,我要管一家公司啊。” 但她堅持要我去做,所以我開始在本地的男孩女孩俱樂部(Boys and Girls Clubs)教授一門關于創業的中學課程。 我教他們關于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的知識,他們則教會我因自己所屬種族受到攻擊以及家人身陷囹圄是什么感覺。我跟他們講述自己在學校的故事,他們則向我分享了自己將來也想去上大學的心愿。 5年來,我每個月都會跟這些孩子一起吃飯,其中一個還為我和普莉希拉舉辦了我們的第一場迎嬰派對。明年,他們都要去上大學了,一個也不落,他們將成為各自家庭中的第一代大學生。 我們都可以擠出時間去幫助別人,讓我們賦予所有人追求自己使命的自由吧——不僅因為這是在做正確的事,還因為當更多人能夠把夢想變成了不起的事業時,我們所有人都能因此變得更好。 使命感不僅僅來自于工作,我們創造一個人人皆有使命感世界的第三種方式是創建社群。當我們這一代人說“人人”時,我們指的就是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讓我們來一次快速的舉手調查: 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是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 現在,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是這些人的朋友? 你們知道我的意思了吧,我們成長在一個相互連接的世界。 一項調查表明,當世界各地的千禧世代被問到是什么定義了我們的身份時,最流行的答案不是國籍、宗教或種族,而是“世界公民”。這是非常重要的事件。 每一代人都在擴展我們所認同的“自己人”的圈子,對我們來說,這個圈子現在涵蓋了整個世界。 我們知道,人類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一起,從部落到城市再到國家,以實現我們無法獨力完成的事情。 我們認為,如今我們最大的機遇是全球性的,我們可以成為終結貧困和終結疾病的一代人。 我們認為,我們最大的挑戰也需要全球性的反應,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氣候變化或預防重大疫情。進步現在需要的不僅僅是人們組成城市或國家, 更要組成一個全球性的社群。 然而,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穩定的時代,世界上有些地方的人被全球化的浪潮甩在后面。如果我們還在操心自己的生活,那就很難去關心其他地方的其他人,我們會有內在的壓力。 這是我們時代的斗爭: 是自由、開放和全球社群的力量跟威權主義、孤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勢力進行對抗; 是支持知識、貿易和人員流動的力量跟那些企圖拖后腿的勢力進行對抗。 這不是國家之間的戰爭,這是一場思想的戰爭。每個國家都有支持全球連接的人,也有反對它的人。 這不是聯合國能夠定奪的事情,它會發生在地方層面。當足夠多的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擁有了使命感和穩定感,我們就能敞開心胸,開始去關心他人。做到這一點的最好方式就是從現在開始創建本地社群。 我們都從自己所屬的社群中獲得意義。 無論這個社群是鄰里社區,還是運動隊伍、教會或樂隊,它賦予我們一種自己屬于更偉大事業組成部分的感覺,讓我們不再感到孤獨;它還賦予我們開闊自己視野的力量。 這就是為什么有一件事如此引人注目:數十年來,各類團體的會員數量減少了四分之一。也就是說,現在有很多人需要在其他地方尋找使命感。 但我知道,我們可以重建我們的社群,并開始創建新的社群,因為你們當中的很多人已經在做這件事。 我之前見過在今天畢業的阿格尼絲·艾果耶(Agnes Igoye),你在哪里,阿格尼絲?她的童年是在烏干達的沖突地區度過,現在她在訓練數以千計的執法人員來保障社群的安全。 我見過同樣在今天畢業的凱拉·奧克利(Kayla Oakley)和妮哈·簡恩(Niha Jain),請起立。凱拉和妮哈創辦了一家非營利組織,在遭受疾病困擾的人跟同一社群中愿意提供幫助的人之間搭建橋梁。 我見過今天從肯尼迪政府學院畢業的大衛·拉祖·阿斯納爾(David Razu Aznar),大衛,請起立。他是一位前市議員,曾成功領導了讓墨西哥城通過婚姻平等法案的斗爭,這在拉美城市中是第一個,甚至早于舊金山。 這也是我的故事。一個在宿舍里的學生,把一個個社群連接起來,堅持不懈,直至有一天我們連接了整個世界。 改變始于我們身邊,即使全球性的變化也是起于微末,通過你我實現。 在我們這一代,我們能否連接更多以及能否把握最大機遇的斗爭都要歸結到一點:我們能否創建社群,能否創造一個人人皆有使命感的世界。 2017屆的畢業生們,你們將步入一個需要使命感的世界,創造這種使命感取決于你們。 現在,你們可能會想:我真的可以做到嗎? 還記得我剛才說過自己在男孩女孩俱樂部授課的事情嗎?有一天課后,我跟他們談到了大學的事情,有一個學習成績拔尖的孩子舉起手,說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去上大學,因為他沒有合法身份。他不知道大學會不會錄取他。 去年,我帶他去吃早餐,為他慶祝生日。我想送給他一份禮物,于是問他想要什么。他開始談論自己目睹的陷入困境的其他學生,說:“你瞧,我只想要一本關于社會正義的書。” 我被震撼到了。 這是一個有充分理由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他不知道這個被自己稱為家鄉的國家,這個他唯一知道的國家,是否會拒絕他上大學的夢想。但他并不為自己感到遺憾,他甚至沒有想到自己。他擁有更高的使命感,他將帶領人們前進。 我甚至不能提到他的名字,因為我不想讓他陷入麻煩當中,這反映了我們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但如果一個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的高中生都能為推動世界前進做出貢獻,那么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那份力。 在你們最后一次走出哈佛的校門之前,當我們坐在紀念教堂前面的時候,我想起了一句名為“Mi Shebeirach”的禱詞,每當我遇到挑戰時都會念起,每當我為女兒掖被子想到她的未來時都會吟誦。這句禱詞是: “ 愿庇佑前人的力量之源,助我們找到把生命化為祝福的勇氣。” 我希望你們找到把自己生命化為祝福的勇氣。 2017屆的畢業生們,祝賀你們!祝你們好運! 翻譯:何無魚 來源:Harvard |
|
來自: 戴眼鏡jason > 《國內外各界名人、精英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