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銘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檢驗科 隨著生二胎政策的放開,不少人已蠢蠢欲動。然而要想生育一個優質健康的寶寶,就不得不進行孕前檢查。不少懷孕的婦女非常不幸地出現流產、死胎或胎兒畸形等問題,這其中許多都與母親存在病毒感染有關,其中“TORCH”感染就是嚴重危害新生兒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為減少病殘兒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需積極做好“TORCH”感染的血清學篩查以便盡早發現不良妊娠并及時處理。同時對新生兒也應常規開展“TORCH”檢測,了解新生兒“TORCH”感染狀況,以便早干預、早治療。 一、什么是“TORCH”感染? “TORCH”一詞最早由上個世紀70年代初Andre Nahmias提出。指在孕期感染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和功能障礙的一組病原體。是由5種病原體英文的首字母組成,T指的是剛地弓形蟲(Toxoplasmosis,TOX),O指的是其他病原微生物(others,如:柯薩奇病毒、梅毒螺旋體、HIV病毒、微小病毒等),R指的是風疹病毒(Rubella,RV) ,C指的是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 H指的是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分I型II型 。孕婦被“TORCH” 病原體感染后,通常表現為隱性感染,無癥狀或輕微癥狀,但有可能垂直傳播給胎兒, 引起宮內感染導致流產、死胎、早產,即使幸存也可能遺留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先天性心臟病等。這些病原體在人群中的感染非常廣泛,人被感染后,將終身攜帶,正常成人的免疫系統能產生保護性抗體。 孕期發生“TORCH”感染,雖絕大多數表現為無癥狀的隱性感染,但可經胎盤傳染給胎兒,孕早期感染率雖低,但對于胎兒的損害嚴重,可導致胎兒嚴重畸形甚至流產、死亡。弓形蟲感染主要侵犯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可導致胎兒腦積水、小頭畸形、胎兒肝脾腫大、腹腔積液、胎兒生長受限等,新生兒可出現抽搐、腦癱、視聽障礙、智力障礙等。風疹病毒感染可導致胎兒先天性風疹綜合征(CRS)。耳聾、白內障、先天性心臟病是CRS最常見的三聯癥,有些并不是出生后立即發生CRS,而是出生后數周、數月甚至數年后才逐漸表現出來。有文獻報道,在孕早期感染者,胎兒90%受影響,妊娠12周后感染,胎兒50%受影響,其中15%l~50%可發生畸形,而20周以后畸形發生罕見。可見胎齡越大,畸形發生率越小。巨細胞病毒感染主要侵襲和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肺、肝、腎等器官造成畸形、流產、死胎等,妊娠期復發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其危害性小于原發性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主要表現為脈絡膜炎、視網膜炎、晶狀體混濁、心臟異常如動脈導管未閉、肢體異常如短指或短趾、腦發育不良、腦積水等,亦常見流產、早產等。生殖器官以外的感染多由單純皰疹病毒Ⅰ型引起,而生殖器官的感染多由單純疤疹病毒Ⅱ型引起。 二、“TORCH”檢測的方法 1.直接指標: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PCR)對病原體本身(病毒抗原、病毒DNA、RNA)進行檢測。檢測的是病毒本身,與病毒的復制規律和潛伏位置等特性有關,適合用于“TORCH”感染的診斷。(目前檢驗科尚未開展) 2.間接指標:查抗體(IgG、IgM)。是病原體感染后人體產生的免疫應答指標,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主要用于感染的篩查和孕婦免疫狀態的評估。IgG、IgM 應同時檢測。 “TORCH”感染后,患者特異性抗體IgM、IgG可迅速升高,IgM出現早,可持續6-12周,IgG出現晚,可維持終生。因此,我們常把IgG陽性看作是既往感染,而IgM陽性則作為初次感染的診斷指標。 需要做“TORCH”檢測的人群:
三、 “TORCH”檢測的目的 “TORCH”檢查是作為婦女懷孕期間生殖道感染的常規檢查項目,主要目的: 1.孕前檢查:評估育齡婦女的免疫力,了解其是否感染過相關病原體。若是高危人群可考慮注射疫苗,加強監測。 2.孕期檢查:與孕前情況作比對,判斷感染的狀態,評估產前診斷宮內感染的必要性。 3.出生后檢查:對新生兒進行“TORCH”檢測,可提供產后先天感染的證據。 但需要知道以下兩點: 1.孕婦感染,胎兒不一定就被感染。 2.宮內胎兒被感染不一定胎兒就先天缺陷。 四、“TORCH”檢測的間接指標(優生優育系列)結果解讀 目前“TORCH”8項血清學檢測包括:巨細胞病毒IgG抗體(Anti-CMV)、巨細胞病毒IgM抗體(Anti-CMV)、風疹病毒IgG抗體(Anti-RV)、風疹病毒IgM抗體(Anti-RV)、弓形蟲IgG抗體(Anti-TOX)、弓形蟲IgM抗體(Anti-TOX)、單純皰疹病毒IgG抗體I(HSV I )、單純皰疹病毒IgG抗體II(HSV II )。 “TORCH”不同類型抗體結果判斷意義(成人)
注: 1. IgM(-),IgG(-):提示從未感染過該種病原體,可以妊娠。也表明孕婦為易感人群。需在孕期隨訪監測,必要時可提前3個月注射疫苗,如:風疹疫苗。 2.IgM(-),IgG(+):曾經感染過這類病原體或接種過疫苗,并且已產生免疫力,無需做進一步檢測,胎兒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3.IgM(+),IgG(-),:1).可能為原發感染的早期階段;2).也有可能是類風濕因子等因素對IgM抗體檢測的干擾而造成的假陽性結果。需2-3周后復查,如IgG陽轉,為原發急性感染,如果IgG檢測結果仍為陰性,則原先的IgM檢測結果為假陽性。 4.IgM(+),IgG(+):表明孕婦可能為原發性感染或再感染。需要判斷該感染是懷孕之前的既往感染的再次復發還是懷孕后出現的原發感染,如果是前者,則胎兒將有充分的母體免疫作為保護,危害和風險較低。反之,如果是懷孕時的原發感染,則母體很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胎兒,危害胎兒的正常發育。這時可借IgG親和試驗加以鑒別。 以巨細胞病毒感染為例見下圖: 在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血清學模式中可以看到,在出現病毒血癥后不久,抗CMV的IgM和IgG抗體幾乎同時出現,IgM抗體在感染后約4至6個月達到峰值,然后抗體滴度開始下降,并最終轉變為陰性。而IgG抗體水平則逐步升高達免疫水平。如果多年后再次妊娠,盡管該孕婦對CMV病毒已有保護性,IgG抗體陽性,但也會出現IgM血清學陽性的檢測結果。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妊娠期孕婦的免疫系統受到了抑制,導致CMV病毒的重新復制,出現IgM抗體陽性。而在CMV感染初期,人體免疫反應相對較弱,親和力,即抗體與病毒的結合力低。隨著感染的進程和時間的推移,免疫系統通過B淋巴細胞克隆選擇,IgG抗體的與病毒的結合會逐步增強,即 IgG抗體親和力會隨時間升高(見上圖)。檢測IgG抗體與病毒的的結合強度可以幫助判斷感染發生的時間和病程。 大部分感染巨細胞病毒的孕婦,約需4個月時間形成高親和力抗體,如果該孕婦處于妊娠早期,IgG親和力高,可以判斷CMV感染時間是在懷孕之前,因此對胎兒危害小。 如果抗體親和力低,則約有40%的幾率會將病毒傳染給胎兒,需通過羊膜穿刺術、羊膜穿刺PCR等方法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病毒是否已傳染給胎兒。 “TORCH”感染診斷流程(以巨細胞病毒CMV感染為例): 目前“TORCH”篩查并不是孕前或孕期檢查的必查項目,但根據2011年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提出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2)》:“TORCH”篩查被列為孕前3個月首選備查項目。若懷孕后發生急性感染,可能會發生流產、早產、宮內死胎等,這會給孕婦及家人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這是誰都不愿看到的。所以孕前“TORCH”篩查還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打算懷孕的女性都應該在準備懷孕前至少提前3個月作此檢查,檢查報告應由專業醫生評估解釋。高風險的人群更是不應錯過此項檢查,重視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避免寶寶出生缺陷。 說明:本文為中華檢驗醫學網、檢驗醫學微信公眾平臺全網首發,轉載時請注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