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宅重建之后的香格里拉就像這幅照片,烏云蓋頂,晴天無門。 聽一位抽煙的藏族女司機抱怨,現在游客越來越來了,雖然夏天就要來了。因為游客、出行人少,她們曾多次抗議香格里拉再增加50輛出租車,“如果這樣下來,我們就沒有收入了,香格里拉已經有360臺出租車了……”因為游客不如往年多的緣故,她在短短十分鐘內向筆者抱怨了過去整整一年的苦水,盡管她說縣城修管道,增加了不少人打的出行的概率。 相對于大理、麗江,獨克宗古城的生意與藏族女司機一樣“悲催”。幾乎隔一二十米就能看到轉讓、旺鋪出租的字眼。筆者撥通了上面的聯系電話,年租金便宜的出乎意料;不僅如此,據在古城開飯店的白族夫婦介紹,香格里拉現在門店很便宜,自己的門店盤下來才花了不到四萬元,現在四五十平米門店的年租金4萬都無人問津。 自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2016年初重建完畢之后,很多店鋪出于擱置狀態,不少門店因缺少游客而面臨倒閉、廢棄的困境。 有的門店甚至裝修到了一半就停止了裝修,因為他們“不確定什么時候會有游客來?!?/p> 像這樣大門緊掩的門店不在少數,盡管它們看起來都很有特色。 偶爾在古城主要干道的門店看到一兩個外國游客,而店主只能毫無興致地看著興致勃勃拍照留念的老外。 旺鋪出租或整棟出租,如果在過去,或許已經有人在搶拍了。 或許是因為下雨的緣故,獨克宗古城街道上幾乎看不到游人,偶爾看到一兩個本地經營的生意人,也是匆匆走過,多顯下雨的安靜。 在古城,也只有曾經大名鼎鼎的“名刀世家”裝飾頗顯霸氣,不過游人也寥寥無幾。 在這樣的街巷,如果看到一兩個游客或本地人,總會想到戴望舒的《雨巷》,盡管重建后的古城有形無神,但仍有古香古色的感覺,青石板街道濕潤有倒影。 月亮廣場的藏族婦女堅持售賣她們親手制作的青稞餅、牦牛奶,因為沒有游客和下雨,她們的帳篷站了一排。 原來售賣手工藝品的小攤位也真的歸位了,排成一排,空蕩蕩的。 盡管如此,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重建后的建筑門店仍裝修得古香古色,頗具小資情懷。 |
|
來自: 月之狼b0p2wqcy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