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0 萬 媽 媽 最 愛 的 學 習 專 家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小學生學習 今天去公園遛彎,正好碰到公司的同事和她女兒彤彤,和我們住一個小區(qū)。 “叔叔好” ,彤彤馬上很有禮貌地打招呼。 “好孩子,作業(yè)完成了怎么樣了?就和媽媽出來玩。完成得不好明天老師可要懲罰喲”,我開玩笑。 “寫完了叔叔,而且我檢查了都對,不信你問媽媽”,彤彤得意地笑著。 彤彤在一邊玩,我湊過來:“可以啊,你有什么絕招,給我說說?!?/span> 平時,跟孩子上小學的媽媽們在一起聊天,很多媽媽都在發(fā)愁:
同事的女兒彤彤現(xiàn)在上小學4年級,她現(xiàn)在完成作業(yè)時間短、正確率高,得益于她的爸爸媽媽特別的輔導方式。下面就是彤彤媽分享的成功經驗,給各位爸爸媽媽一個參考。 我們的訓練方式是:當孩子放學時,一定要先她聊幾分鐘,了解下面這幾個問題:
聊完這些之后,我們就會知道:今天有哪些作業(yè),需要做多久,重難點在哪里,哪些需要先做,哪些可以晚做。孩子自己心里也有了一個底。 孩子嘗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頭后,慢慢就會主動和我們交流今天作業(yè)的難點,以及她自己是怎么思考這個難點的,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協(xié)助,哪些他自己能搞定。
如果老師布置了作文,她一般都會先思考要寫什么,大致會寫哪幾點,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等打開作業(yè)本的時候才去思考要寫啥。最初的時候,我跟彤彤爸爸會根據(jù)彤彤的情況估算她寫作業(yè)需要的時間,現(xiàn)在,彤彤已經開始主動估算各項作業(yè)需要的時間,雖然還是會有偏差,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我們陪伴孩子寫作業(yè),重點在幫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不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
爸爸給彤彤檢查數(shù)學作業(yè),如果發(fā)現(xiàn)有錯,不會直接告訴她哪一題有錯,而是告訴她,這里面錯了兩道題,自己找,迫使他自己再次檢查一遍自己的作業(yè),強化檢查的習慣。 彤彤發(fā)現(xiàn)了錯題后,爸爸接著和她討論為什么會出錯,是概念沒理解,還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驟。爸爸特別重視要求她具備一遍就做對的能力。每周會回顧本周作業(yè)的質量,比如為什么這一周數(shù)學作業(yè)“甲+”這么少,而“甲-”這么多?是粗心大意,寫得不工整,還是其他原因?要求他下周必須扭轉局面,要多爭取作業(yè)的高質量,多得“甲+”。 我負責檢查語文作業(yè)和英語作業(yè)。語文作業(yè)我只看老師上次的打分,如果不是一百分,我就會仔細看錯在哪里了。如果是一百分,我就不管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看法是,閱讀是基礎,我平時會花校多心思幫她物色課外讀物,她的閱讀量在班上可能排第一。
最近我抓的比較多的是她的英語學習,每天20分鐘到半小時,聽讀背每天必須都有一點成果。就這樣堅持了兩個學期,音標的概念已經有了,也知道根據(jù)音標來背誦記憶單詞了。語法的學習剛開始,也是計劃耐心堅持輔導,幫他建立起概念,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平時我們從不幫彤彤整理書包,她的書包也不希望我們碰,里面有些她自己的小秘密。但是我會幫她做到以下這3點: 1、要求她用我給她買的兩個帶拉鏈的文件袋分門別類裝好課本和作業(yè)本,以及卷子和草稿本等。 2、每周都會和她量她的哪些東西放在書包的什么地方,幫她養(yǎng)成固定放置東西的習慣。在家也是給她準備好各種文件袋,盡可能分門別類放好各種參考書和卷子,這樣找起來就很方便。文具也都有合適的收納箱袋放置。 3、睡前要求必須準備好第二天的課本等物品,必須檢查手機是否有電,沒電就要充電。 慢慢地,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熟悉了這一套,睡前就手腳麻利地收拾他的書包,給手機充電,準備好第二天上學需要帶的物品。 具體實施上,彤彤媽推薦堅持以下原則:
即,不要讓孩子覺得,“檢查是媽媽的事情”。 例如:可以說“咱們一起來檢查”,而盡量不說“拿來讓媽媽檢查一下”。 檢查時,家長可以出聲說出如何檢查的方法,比如“減法題目就用加法來查一下吧,2+3,得5,對了?!边@樣孩子就可以學習到檢查的方法。
即,檢查時不只跟孩子說錯誤的地方,也借機表揚他做對的地方。畢竟剛開始的時候,大多數(shù)孩子做十道題,不至于錯一半以上。 每道題都念叨一遍,“對的、對的、對的,嗯?這個是對的嗎?” 這樣可以增加正面反饋的機會,讓孩子不至于覺得“一起檢查”是個特別可怕會被媽媽批評的過程。 讓孩子“不反感”,是任何事情開始階段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請千萬不要板著個臉,好像判官一樣。 回想一下幼兒時期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帶孩子學走路、學做家務的。畢竟我們希望孩子在學習初期獲得正面評價,所以不要把必須指出錯誤的這個環(huán)節(jié)搞得太嚴肅,否則后續(xù)的正面激勵效果也就沒那么好了。
不管示范了多少遍,真的開始自己上手的時候,還是會有點擔心的。 所以一開始讓孩子檢查,家長可以陪在旁邊,孩子檢查的對,就小夸獎一下,萬一不對,也可以及時提醒孩子再仔細看一下。然后告訴孩子:“你自己檢查出來了,真厲害?!?/span> 如果孩子膽子小,不愿意嘗試自己檢查,家長可以“故意犯錯”,故意指著他本來做對的題目,說“好像不太對吧”。孩子對自己被錯怪了這種事兒往往比較激動,這樣家長就可以順勢表示,“哎呀!看來我檢查也不靠譜,你也一起來查吧,咱們查兩遍,這樣就安全了”之類的。 稍微熟練了一點之后,或者如果察覺到孩子比較依賴家長的檢查,可以逐步放寬結果的范圍。比如一開始肯定會說,這道題這里不對。后來就只說,這道題答案不太對吧。“我也看不太出來哪一步錯了,要不你幫我找找?” 這樣既減輕孩子的畏難情緒,又實際上增強了一點孩子自我檢查的能力。一般來說,三年級左右就不建議全程跟隨了,五年級左右就不建議干涉具體題目。除非孩子主動問你題,否則別管他做的對不對。堅持盯習慣就好。
這個跟“檢查”并不是特別直接相關,但是這個原則在低年級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很重要,所以額外多提一次。 只要孩子學習意愿高,通常成績都不會差。所以比起“學會了沒有”,請家長更關注孩子“學得高不高興,想不想學”。而“家長裝傻”,就是非常有效的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我懂得比你多”這種成就感,會讓孩子覺得學習非常有用。特別是低年級的家長,請格外注意這一點,讓孩子覺得“我很厲害”“我比媽媽在這方面懂得多”“我可以教媽媽”,對孩子是極大的激勵。就好像教孩子做家務時,使用“你能幫媽媽XXX嗎?”這樣的語句,而不是“你去做XXX?!?/span> 陪伴檢查的過程也是同樣,請家長“示弱”?!拔乙膊恢览蠋熓窃趺匆蟮?,你能教我嗎?”孩子復述老師要求的時候,有時也就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了。 陪孩子做作業(yè),是關注孩子學習最重要的途徑,每個爸爸媽媽都要重視。特別是在小學這樣一個打基礎的關鍵時期,你給孩子掌穩(wěn)了舵,孩子就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
|
來自: songhuijun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