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戲——高考即將上演,中考的腳步也逐漸逼近,雖然直面殘酷挑戰的是學生,但背后的家長也早早切換到“備戰”模式,恨不得一天24小時全方位無死角給孩子最好的照顧,讓TA穿得暖、吃得好、睡得香,以最佳狀態去打贏這場仗。 考試前究竟怎樣的作息時間安排最科學?飲食如何搭配最健康?營養專家有什么私房心得?小湯請來營養界大咖——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教你如何備戰沖刺中高考,讓考生以最好的狀態進考場。 規律作息:把生物鐘調整向高考日 為了使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進入考試狀態,應該堅持規律把生物鐘調整至高考日模式。 6:30:起床,聽聽音樂,適量做些有氧運動 9:00~11:30:根據考試節奏做一次模擬考試 中午安排1小時午睡時間 15:00~17:30:根據考試節奏做一次模擬考試 19:00~21:30:做適量運動,依照錯題本復習 22:30:休息 均衡飲食:遵循營養食譜 早餐: ①糧谷類食物②奶、蛋、肉或豆制品(任選一兩種)③時間允許,吃點蔬菜、水果 便捷選擇:餃子、包子、面條、蛋炒飯 午餐: ①主食:100~150克(2~3兩)②肉類:畜肉、禽肉、魚肉均可,品種越豐富越好,100克(2兩)左右③蔬果:蔬菜250克(半斤)左右,水果隨意 晚餐: ①主食:粗雜糧、全麥食品②肉類:魚蝦、瘦肉類、豆制品③蔬果:綠葉蔬菜(如芥藍、西藍花、莜麥菜、油菜、菠菜、小白菜等)和紅黃顏色蔬菜(如西紅柿、南瓜、胡蘿卜等) 注意:晚餐吃七八成飽即可,多吃蔬菜和豆制品,肉類不過多,烹調不油膩,以便餐后不會昏昏欲睡,可盡快投入復習當中。 夜宵: 以糧谷類和水果為佳。比如雞蛋蔬菜湯面、八寶粥、小米粥、酸奶、水果等。 考前餐飲籌備,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餐餐要主食,管飽但不過飽 孩子早餐和午餐盡量少喝粥,因為喝粥不但降低主食攝入量,而且消化快,不利于維持血液葡萄糖的長時間供應。 在緊張的備考、考試期間, 大腦會消耗比平時更多的能量。所以,孩子要餐餐有主食,而且主食要足量。推薦量是每餐100~150克(干重),即2~3兩。 主食既要吃多,又不能過飽,太飽會增加胃腸負擔,從而影響大腦狀態。 煮飯摻粗糧,營養加健康 主食更要粗細結合。因為對考生而言,血糖穩定尤其關鍵。粗糧能使血糖升高更緩慢、更持久、更平穩。 優質蛋白質,餐餐不能忘 對孩子而言,高蛋白食物不能直接為大腦提供葡萄糖,但能使大腦得到穩定、持久的葡萄糖供應。 如果只吃面包、饅頭等糧食類食物,血糖濃度會很快下降,孩子很快會餓。加上牛奶、酸奶、雞蛋、咸鴨蛋、豆漿、火腿、肉類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后勁才足。 所以餐餐都要有一兩種高蛋白食物,比如魚、肉、蛋、奶、大豆等。奶類每天250克,雞蛋每天1個,魚蝦類每天100克,肉類每天50~100克。 還要注意選擇脂肪含量低的,比如低脂牛奶、蝦、雞蛋清、精瘦肉、瘦牛肉、雞脯肉等。 肥肉多無益,蔬果少不了 有家長覺得肥肉耐餓,讓考生多吃。但肥肉營養價值低,高脂肪食物更是難消化,會增加胃腸消化負擔,影響餐后大腦血液供應,影響考場發揮。當然,只吃一兩塊也無大礙。 選肉,要避免選排骨、烤肉等高脂肪肉品。烹調時少鹽少油,不油炸、紅燒、煎烤,盡量用燉煮、燜、蒸和炒等。 此外還要特別增加蔬菜和水果。 蔬菜以綠葉菜、番茄、青椒、蒜薹、西藍花、胡蘿卜等為主。新鮮水果,品種隨意。蔬菜推薦量,每天300~500克;水果推薦量,每天200克。 家長總想在考前給孩子補充點營養,但需要注意,考前學生不宜改變原有的飲食習慣,在平衡膳食的情況下,每天攝取均衡營養就好,不要刻意進補,以免造成腸胃和肝腎負擔過重。 適量運動,給身體加分 為了保證學習效率,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但注意不要進行劇烈運動,考前也不可以看強烈刺激的電視節目。 小湯說:一次高考也許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一段人生,但健康的身體才能決定孩子們的一生能夠走多高,走多遠。只要全力以赴,每一位考生都是贏家。 圖片來源:全景 審稿專家: 王興國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湯臣健康出品,轉載須注明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