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放假,果醬君去看了瓜洲音樂節。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天趙照趙雷師徒倆的演出。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沒有合作,但是雷子現場還是很開心能和師傅同臺演出。 可以說在這個名利熏心的娛樂圈里,這對師徒簡直是一股清流。其實光聽這名字,就已經容易讓不熟悉他們的朋友誤會倆人的身份,何況他們的音樂風格還如此的相似。 那么這位趙照究竟何許人也? 1979年3月,一個叫趙照的男孩出生在山東聊城的一戶普通人家。因為是“老來得子”,父母從小就對他十分疼愛。可惜,慈愛的父親在他12歲那一年離世了,母親只身一人把他和兩個姐姐拉扯大。 趙照從小就喜歡聽音樂,媽媽給他買了一個紅燈牌雙卡錄音機,他就放在床頭每天不停地聽,港臺、歐美、流行、交響,只要是與音樂有關的磁帶他統統買回家,沒錢的時候還偷過家里的錢出去買。平時沒事就拿著姐姐的笛子和吉他自己研究琢磨。 發展愛好的同時,趙照并沒有因此荒廢學業。高中畢業,他考上了一所自費學校讀對外經貿專業,結果上了一年,卻發現實在不感興趣,可是他又不敢告訴媽媽,怕她失望,于是便背著家人偷偷退學了。 退學之后的趙照,做夢都想考進音樂學院,他經常跑去山東師范大學蹭課。來回奔波的幾年時間,趙照開始重新審視考音樂學院的事情,在他看來,音樂學院環境機械,所有的人都像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唱歌的時候絲毫沒有個性和特點。 想到這里,他忽然迷茫了,自己一直喜歡的音樂怎么會是這個樣子的?對傳統教學倍感失望的趙照,對于想考音樂學院的愿望再也沒有當初那么強烈了。后來,在機緣巧合結識NONO樂隊成員后,趙照更是徹底放棄了這個想法。 年紀最小的趙照加入了樂隊并擔任主唱,而接觸了大量歐美音樂的他,覺得國內的音樂作品都是“垃圾”,于是他滿懷自信地走上了自己的原創音樂道路。再回想起那個時候,趙照笑著說,自己真的是被深深的“毒害”了。 有一天,樂隊接到了一場演出,正當趙照在臺上得意洋洋地唱著自己的處女作時,主辦方卻面無表情地把音響和麥克風等設備收了個干干凈凈,只留了一臉尷尬的他。 第一次演唱自己的作品,就遇到如此沉重的打擊,趙照十分沮喪,但是他很明白,這一點小事都克服不了,以后怎么去應對更大的困難,于是很快地調節好了自己的情緒,帶著自己的熱情,重新投入創作中去。 但是趙照漸漸意識到,自己在這個城市里,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便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北漂”。 1999年,趙照背著一把吉他,帶著僅有的五百塊錢,第一次來到北京,開始了他漫長的北漂生活。在三里屯酒吧賣唱,在琉璃廠的琴行打工,交不起房租被房東驅逐,還在簡陋的出租屋里凍出了肺炎。 生活十分艱辛,趙照常常覺得自己疲憊到恍惚,總是處于半睡半醒的狀態,精神狀況不好,生活也很不穩定,可能這個月收入豐厚,但下個月卻可能掙不到一分錢。 北漂了一年多,卻沒有看到夢想的光芒照進現實,生活的壓力讓趙照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鄉的趙照,不甘心就此放棄音樂,商量著跟家鄉的樂隊在一起開了兩場演唱會,唱Beyond,唱黑豹,三千多人的場子里擠滿了人。 趙照似乎看到了發展的可能,便打算安定下來,和朋友湊錢開了一間酒吧,時間不久,卻因為小混混經常鬧事而被迫關門。 百無聊賴的趙照,開始懷念起北京那種純粹的生活狀態,于是,03年,他帶著夢想再一次來到了北京。 也是那一年,他遇到了趙雷,兩人相識不久便成了要好的朋友。趙照教他吹口琴,傳授他做民謠的心得,扮演者即使父親又是兄弟的角色。 趙照在這個17歲男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年輕陽光、對未來充滿向往,所以,他可以為趙雷傾其所有。 寫歌、做歌、賣歌,甚至跑過婚宴,為了生活,一切與音樂相關的事情趙照都去做。奔波忙碌的同時,他始終沒有忘記創作,對生活一點一滴的感悟都被寫進了歌里,這樣才有了《你就是我想要的丫頭》、《一朵》和《飛來飛去》。 因為幾首歌曲小有名氣的趙照,收到了央視《夢想中國》的邀請,卻因為肺炎導致失聲而錯過了錄制機會。命運給了趙照一顆糖果,他還沒來得及嘗上一口,便無情地拿走了。 09年,趙照開始籌備自己的第一張專輯。沒有唱片公司的關系,又不想求人的他,用為數不多的積蓄買了一臺內存512M的電腦、一個麥克風和一張聲卡,從酒吧借了個調音臺,便湊成了一套錄音設備。 硬件雖然準備就緒,趙照卻完全不會使用,最重要的是他甚至不會編曲。 趙照完全不把這些困難放在眼里,他一邊學習一邊摸索,整張專輯做下來,他竟然成功掌握了編曲、錄音和排版等所有技能,一個人硬生生地把《大經廠》做出了一個樂隊的效果。 很可惜,花了很多心血做好的專輯,因為缺少宣傳渠道,賣得并不好。趙照沒有參加任何的巡演,3000張專輯,10年發行,15年才全部賣完。 經歷了上一次的事件,2012年第二張專輯《糙》上市后,趙照決定開始人生中第一次全國巡演,13座城市,走一圈下來,無論如何都會有宣傳效果的。但是沒想到,由于準備匆忙,巡演前期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在趙照團隊來到南京站的時候,偌大的觀眾席只坐了一個人。 趙照仿佛什么也沒有看到,背起吉他走到臺上,手指輕輕掃過琴弦,緊接著緩緩開口,對著僅有的觀眾唱了兩個小時。 發行了兩張專輯的趙照,趙照依舊不溫不火。而同時期,很多不為人知的歌手上了選秀節目之后,都爆紅,只有他,始終不愿意妥協。 10年,趙雷參加快男的時候,趙照并不認同,骨子里“水滸英雄”的情結,讓他覺得上了節目就是被招安了,“選秀節目完全是個對立的陣營,這么惡俗的東西,我怎么能跟他們站在一起?”在趙照眼里,原創音樂就該是獨立的、不流于世俗的。 第二張專輯發行一年之后,事業上找不到出口的趙照,面臨著家庭和現實的多重困難。這時,中國好歌曲的工作人員找到了他。 猶豫、掙扎、彷徨,他絕不愿向自己曾經最排斥的東西妥協,可是,一個男人對于家庭的責任又像沉重的大山一樣壓迫得他無法呼吸,他需要改變生活條件,需要自己的歌曲產生價值。 趙照《當你老了》 考慮再三,趙照同意參加節目。 《當你老了》如預想般紅遍了大街小巷,宣傳商演如雪片一般向趙照飛來,可是此時的趙照,卻選擇了“消失”,決定再也不參加音樂選秀節目,“選秀節目凸顯了民謠歌曲中的通感元素,個人化的歌曲會更容易被淘汰。” 推廣的效果是有的,但趙照覺得自己被標簽化了,這首歌像他褪不去的印記一樣,牢牢地烙印在他的身上。 參加好歌曲的時候,趙照已經34歲了,經歷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對于名利,他這么形容,“餓的時候特別想吃一個菜,但遲遲上不來,就吃饅頭吃飽了,這時候菜上來了,但也吃不下了。” 他說他很羨慕現在的年輕人,能在有夢想有精力的時候勇敢地去追,自己如果能再年輕十歲,可能會把所有的選秀節目都參加個夠,瘋狂地做宣傳,讓所有的地方都播放自己的歌曲。可是過了年少輕狂的年紀,趙照已經不在意那些所謂的“虛名”了。 簡單二字,足以概括他現在的生活。十來平米的工作室,是他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房間里只有一張擺放著與媽媽合影的工作臺,還有一張單人床,錄歌太晚了就睡在這里。 床邊擺著幾把吉他,桌子上是一堆樂器,笛子、簫、貝斯等等,兩個大大的書架上則塞滿了CD和書。 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趙照寫出了《夢回家鄉》、《聲律啟蒙》,還有那首人盡皆知的《當你老了》。 趙照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創作上,用音樂代替自己與這個世界對話,一年的時間,做了別的音樂人幾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僅是在15年,就發行了兩張EP和兩首單曲。然而,除了不斷流出的音樂作品,人們幾乎聽不到他的任何消息。 當然,趙照也并不是完全的與世隔絕,他會在發新歌之后去做巡演,也會接受媒體的采訪報道,偶爾會驚喜地現身趙雷的演唱會,但是留給世人更多的,還是在工作室里忙碌的背影。 或許是經歷了太多浮沉,少年那顆躁動不安地心臟,充斥的不僅僅是滿腔熱血,還有對音樂最純粹本質的追尋。 果醬音樂后臺回復趙照 看趙照師徒二人雙劍合璧演唱《北京的冬天》 |
|
來自: 耽讀齋 > 《音樂、藝術、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