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工作中遇到這些情況: 老板給你安排了任務, 你思維混亂,不知從而下手; 跟老板匯報項目情況,說了一堆, 但是覺得自己并沒有說到點子上。 盆友啊~ 那是因為你沒有用金字塔原理來思考和表達! 那么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金字塔原理和方法的運用,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高邏輯思維、 溝通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由著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第一位女性咨詢顧問巴巴拉·明托提出的一種結構化思維的方法。其思維結構不僅成為咨詢行業的準則,并在包括哈佛商學院在內的世界著名商學院傳授。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思考方式、溝通方式。 以下兩個例子,讓大家更好理解金字塔原理的定義。 例子1:一個弱爆的匯報者: 如果你是老板,聽了半天,應該也不知道TA究竟想表達什么,需要你提供什么幫助。 假如TA運用金字塔原理進行表達: 老板很快就能GET到下屬說的重點,需要他做怎樣的決策。 例子2:老板早上突然讓小李去剛果出差3個月,下午就要飛了,小李只有很短時間回到家里準備行李。小李在回家的出租車上慌亂的想:“非洲蚊蟲很多,應該帶上蚊怕水,語言也不通,最好帶上字典,還要帶電腦,電腦上有電子詞典,就不用帶字典了,對了一定要帶上充電器,還有毛巾牙刷,重要是帶足夠的現金和信用卡。”最后小李準備好行李去到機場,依然發現還是帶漏了很多東西。 假如TA運用金字塔原理進行思考: 對所需物品進行歸類分組,沒有重疊也沒有遺漏。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可由多個論據或素材支持和組成,這些論據和素材同樣被下層論據或素材支持著,如此延伸就像金字塔一樣。而通過金字塔原理進行表達和思考,能讓受眾更加容易理解你想表達的信息,也能讓自己思考的時候更加清晰。 為什么要用金字塔結構? 喬治·A·米勒在他的論文《神奇的數字7±2》中提出,大腦的短期記憶無法一次容納約7個以上的記憶項目,大腦比較容易記住的是3個項目。這意味著,當大腦發現其需要處理的項目數量超過3個以上,就會開始將其分組歸類。 例子3:你要出門買報紙,家人讓你順便去超市買葡萄、牛奶、土豆、雞蛋、胡蘿卜、橙子、黃油、蘋果、酸奶油。可能最后你只買回來報紙和葡萄,其他記不住了。但如果將這些物品用金字塔結構進行分組歸類,就會容易記住。 所以金字塔架構更符合人類思維的基本規律, 由金字塔結構組成的內容容易理解和記憶。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原則 結論先行:在表達或寫作的時候,只支持一個中心思想,并且放在開頭,而這個思想將概括所有各級各組的思想。 以上統下:任何一個層次上的思想都必須是其下一層次思想的概括。中心思想又可分解成幾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分解成多個論據。要求論據必須支持分論點,分論點必須能夠支持中心思想。 歸類分組:每組中的思想必須屬于同一個范疇。 每個分論點下的論據必須屬于同一邏輯范疇內,各論點之間、各論據之間必須相互獨立、且完全窮盡,MECE原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邏輯遞進:每組中的思想都必須按照邏輯順序組織。邏輯順序可以是時間順序、重要性順序等。按照邏輯順序排序,同時也方便檢查分類是否已經窮盡所有的可能性。 如何搭建金字塔? 搭建金字塔結構的具體做法: 1.自上而下表達,自下而上思考 自上而下表達:首先說出思考出來的中心思想,也就是結論,然后再說支持這個結論的幾個分論點,最后再說論據。 例子4: 并不知道,對方想表達什么 通過自下而上的思考,再自上而下的表達: 這樣的描述就非常清晰易懂 2、縱向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 縱向使用歸納法,即上級論點是下級論點的總結概括; 而橫向論點,則可以使用以下4種方法: 1.時間順序: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 2.結構順序:按照結構順序排列,無一遺漏 3.程度順序:按照最重要、重要、不重要的順序排列 4.演繹法:按照推理的步驟推出上級論點 例子5: 報告對A城市經濟增長放緩的原因進行總結: 1.工資高于其他地區的平均水平 2.能源、房租和土地成本高 3.交通擁堵使運輸成本高 4.缺少建立現代化工廠的空間 5.稅率高 6.西南部和西部地區與之競爭的經濟中心崛起 7.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重心向郊外轉移 橫向歸類分組
縱向總結概括 通過橫向歸類分組和縱向總結概括搭建的金字塔結構,會使報告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小結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啦~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可以試試結合生活、工作中的實際情況進行運用,漸漸你會發現溝通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會有所提升~下次見!Bye~ 如果你還想要學得更多 歡迎你可以加入我們 :) |
|
來自: jimmyqiu168 > 《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