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6月6日 來自講故事的翁老頭 00:00 09:26 1042年6月6日,宋仁宗建大名府為北京。 大名府,或稱北京大名府,舊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的東南部。大名府因河而興,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縣,隋唐時期崛起,成為黃河以北廣闊地區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中心。五千多年文明史進程中,兩次為都,七為陪都,成就“北方重鎮”“畿輔八府”之首殊榮。擁有不可移動文物184處,其中國保單位4處。傳統手工技藝、雜技與競技、傳統美術、傳統戲劇、民間音樂、戲劇、曲藝、民間文學、傳統體育與競技、民間舞蹈、民間信仰、書法、文化空間、傳統醫藥、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15個類別126項。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公布,2014年7月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大名”這個詞是公元前661年(距今二千六百四十七年)春秋晉獻公十六年時,掌卜大夫卜偃從“魏”中測解出來的,說它是興旺強大起來的吉詞, 成了一個后來的地名金冠。 “大名”這個詞,這個金冠用在府名上,始于唐德宗建中三年,田悅任魏博節度使時。自春秋畢萬封于魏,事后,經過一千四百四十三年,到了782年的時候,駐在魏州的魏博節度使田悅與蘆龍軍節度使十滔、恒州團練使王武俊結盟抗唐命,各自稱王,田悅自稱魏王,為取吉兆,把魏州之“魏”改為“大名”,把魏州的“州”改為“府”。 田悅僭(jiàn)改魏州為大名府,唐朝中央是不承認的,仍名魏州。923年李存瑁即帝于魏州,國號唐(史稱后唐),年號同光。為取吉兆,將魏州改為興唐府,把元城縣改為興唐縣,貴鄉縣改為廣晉縣;至后晉,又把興唐府改為廣晉府,廣晉縣未變,把興唐縣復改為元城;至后漢乾佑元年即公元九四八年,認為“漢”已代“晉”,府名縣名再叫廣晉是不適宜的了,于是追緣唐朝田悅魏州改名之意,將廣晉府改為“大名府”,廣晉縣改為“大名縣”,元城縣名未變。這是以“大名”命縣名的第一聲。是“大名縣”名的開始。至此,有了大名府,也有了大名縣。 大名府人杰地靈,在歷史上曾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大名府春秋時代屬衛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6月6日建陪都,史稱“北京”,當時大名府人口達百余萬,《水滸》里多次提到它,后來被淹沒。現在此座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黃河河沙之中,將來一旦出土,會宛如意大利龐貝古城一樣震撼。 金朝時期曰大名府路,元、明、清為路、府、道所在地;元曰大名路,明仍為大名府,清因之,屬直隸省,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民國廢,故治即今河北大名縣。解放后,曾建大名市。今天的大名縣城,歷史上也是一座府城,但這是明朝大名府,并不是北京大名府。
1683年6月6日,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正式開放,成為世界首個大學博物館。 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Museum)集考古學與藝術于一身,其全稱為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又被翻譯成:“阿什莫利博物館”,“阿希莫林博物館”,“阿什莫爾博物館”,“阿什莫利恩博物館”,“阿什墨林博物館”以及“艾許莫林博物館”等。阿什莫爾博物館被公認是英語世界中第一個成立的大學博物館,也是第一個公眾博物館,同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一座大學博物館。 阿什莫林博物館位于牛英國牛津市中心的博蒙特街上(BeaumontStreet),是牛津大學五個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該博物館始建于1683年,由查爾斯·柯克雷爾(CharlesCockerell)吸收古希臘古典風格,采用愛奧尼亞柱式體系結構設計建造,1683年6月6日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正式開放。 阿什莫林博物館最初藏品包括鳥、魚、動物、植物、昆蟲、礦物、寶石、武器、錢幣與紀念章、服飾、生活用具、雕刻、繪畫、手工藝品等。1678年藏品歸收藏家阿什莫爾(E.Ashmore)所有。1683年阿什莫爾將他的收藏全部捐贈牛津大學,6月6日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正式開放。牛津大學為之專門在寬街建造新樓,并于1845年將藏品遷入到現在的博物館建筑中。其中有關自然史的藏品于1860年移交牛津大學的皮特利弗斯博物館(PittRiversMuseum)。阿什莫林博物館不僅僅限于阿什莫爾的個人收藏,同時偶爾用于貸款展覽及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展覽。這是在英國唯一一所致力于中國書畫收藏的博物館。 從博物館是永久性非營利機構的角度衡量,至今有四百余年歷史的阿什莫林博物館,自有其永續經營的管理法則,而就收藏與博物館的關系來討論,阿什莫林博物館經由私人捐贈行為,將收藏博物館化的過程,則使我們了解十七至十八世紀西方博物館形成的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