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問:修為講究清凈、無為;社交要求熱鬧、世俗。我們無法擺脫社會交往而獨自修為,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矛盾? 老師答:拳之修為不需要“出家”,也不需要“擇地”,恰恰相反,寓(于)日常生活中,寓(于)吃喝玩笑中,寓(于)行動坐臥中,無處不修,無處不為。 拳之修為,無可無不可,順修無,逆煉有,順者得天地造化之機;逆者奪天地造化之機。故拳可謂之:人生拳、生活拳、生命拳。如此圈圈服膺,無拳不拳。 小編按:老師曾批評我們:上課在老師面前的時候還算像樣,樁態在;可是下課走去飯館吃飯,老師在路上從后面一看,什么都沒了。如果說樁態是陽,平常生活是陰,那我們可以說是陰陽分離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是沒有生命力的,發散的。如果樁態融入生活中,則是負陰而抱陽,這樣的狀態才是有生命力的,持久的。 歡迎大家關注李光昭老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