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過是功:徐達謹慎低調處世 【菜根妙語】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菜根故事】 朱元璋登基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大開殺戒,受丞相胡惟庸牽連被殺的功臣、官僚共達三萬多人;1393年,有赫赫戰功的將領藍玉以及與其有關的人士均被殺,先后牽連被殺的竟有幾萬人;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被殺者更多達8萬之眾。 而作為是朱元璋功臣之首的徐達,一生率大軍東征西討,所謂“功定天下之半,聲馳四海之表”,如此大功卻能功高不震主,在殺臣不眨眼的朱元璋手下得以保全,不能不說是和他處世不邀功,低調做人的品性有關。 朱元璋和徐達本是同鄉,少小親善,朱元璋稱帝后也一直稱呼他大哥,以示尊寵,可他越是親熱地叫大哥,徐達越是心里發毛,如同芒刺在背,感覺就像被鬼叫魂一樣,也越是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的差錯,心里依然畏懼不安。 身為統帥的徐達,處處低調,一點也不把自己當成高官,與士兵同甘共苦。遇到軍糧不濟,士兵未飽時,他也不飲不食;扎營未定,他也不進帳休息;士卒傷殘有病,他親自慰問,給藥治療;如遇上士卒犧牲,他更是重視,籌棺木葬之。將士對他無不既感激又尊敬。 本來可以聲色犬馬的徐達,平生卻無聲色酒財之好,“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賜與他一塊沙洲,由于正處于農民水路必經之地,家臣以此擅謀其利,徐達知道后,立即將此地上繳官府,“其無私欲,持大節類如此。” 有一次徐達出征回來,朱元璋照例下殿迎接,口稱大哥,親熱無比。徐達匯報完戰事后,朱元璋便留他在宮中閑談,故意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說:“大哥功勞最大,卻沒有一座像樣兒的房子,我以前當吳王時住的府邸現今空著沒用,就送給大哥將就住吧。” 徐達一聽,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知道自己已到了鬼門關口,忙俯身下拜,苦苦推辭,朱元璋見他態度誠懇,也就不再提了,徐達卻是汗透重衣。 過了幾天,朱元璋在吳王府邸中設宴,款待自己昔日的布衣兄弟,徐達自然也被請去。酒宴上朱元璋連連勸酒,徐達不敢違命,只好拼命喝,結果不勝酒力,宴席沒結束便已醉倒了。 朱元璋便命人把徐達抬到自己以前住過的床上,對眾人說:“我已經把這所房子送給徐大哥了,今天不過是代他請大家喝酒,主人已醉,咱們也散了吧。”便率眾人離開。 徐達酒醒后才發現自己是在吳王府邸中,而且睡在皇上先前用過的床上,頓時嚇得魂飛九天,忙一躍而起,沖出府門。府中的奴仆們不知何故,都出來勸他回去,說皇上已經把府邸賜給大將軍了。 徐達哪敢再踏入府門,又不敢說擅自回家,怕朱元璋心中生疑,索性和衣睡在街道上。 仆人們都苦苦勸他,數九寒冬的睡在街道上非凍死不可,徐達置之不理,仆人們只好進去拿被褥,凡是上好的經朱元璋用過的,徐達都不要,仆人們只好拿出自己的被褥送給他,徐達才接受,在以街道為床,睡起覺來。 夾雜在仆人中的錦衣衛密探忙入宮稟報朱元璋,朱元璋不覺露出笑容,命他繼續監視。 徐達宿醉未醒,又自知逃過了生死一劫,雖住街道上,心里卻很平穩,居然在凜冽寒風中睡著了。 朱元璋得知這一情況后才喜笑出聲,認定徐達是鐵了心要做自己的臣子,絕沒有自立為帝的野心。 徐達為人深沉忠厚,處世低調謹慎,從不炫耀自己的長處和功勞。明太祖登基后,雖然他對大明王朝有著無人能出其右的赫赫戰功,但卻絕口不談自己的功績。 常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腥風血雨中,徐達曾冒著生命危險,不但救了朱元璋的命,還輔佐他登上皇帝的寶座,此恩可謂深似海,此德可謂比天高。但是徐達卻絕口不提。 1385年,徐達病逝于南京。朱元璋為之輟朝,悲慟不已,追封為中山王,并將其肖像陳列于功臣廟第一位,稱之為“第一開國功臣”。 【人生成長課】 處世不邀功,這既說明了徐達有高尚的品德,也表現出了他深沉的處世智謀。因為從處世來說,低調做人是一種避禍自保的韜晦之計。過分顯示炫耀自己的勞功,必會引起主上的危機感,而影響自己的前途。從另一方面講我們生在世間是應立功建業,但不要過度被功名心所驅使,應該懂得放下的道理,有舍有得,這樣才不會引起種種禍端,使得自己的功業得以保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