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韻 母 學習要點:從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唇形的圓展三方面正確描寫每個韻母。 普通話中的韻母共有39個。即、-i[?]、-i[?]、i、u、ü、ɑ、o、e、ê、er、iɑ、uɑ、uo、ie、üe、ɑi、uɑi、ei、uei、ɑo、iɑo、ou、iou、ɑn、iɑn、uɑn、üɑn、en、in、uen、ün、ɑng、iɑng、uɑng、eng、ing、ueng、ong、iong。這些韻母,有的由單元音充當,有的由幾個元音組合起來(復元音)充當,有的由元音與鼻輔音結合起來充當。(其實,普通話中還有少數(shù)幾個單獨由輔音充當?shù)捻嵞?,例如“n(嗯)”、“ng(哼)”等。這種完全由輔音充當?shù)捻嵞阜Q為聲化韻。普通話中的聲化韻極少,所管的字也很少,因此在講解韻母時教科書往往忽略不計。) 以上39個韻母可以按不同標準來分類。按韻母組成成分來分,有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三大類;按起頭元音的發(fā)音狀況來分,韻母又可分為開口呼韻母,齊齒呼韻母、合口呼韻母和撮口呼韻母四大類。后一種分類方法在實際研究中用得更多。下面分別介紹。 一、單韻母 第一,發(fā)音時舌位、唇形始終不變。例如單元音韻母i,自如至終舌位都是最高、最前,唇形都是處于不圓的狀態(tài)。 第二,音色自始至終不改變。發(fā)單元音韻母時,雖然音長、音強、音高可以改變,但是音色不會變。普通話中共有10個單元音韻母,根據(jù)發(fā)音時舌頭起作用的部位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小類:ɑ o e ê i u ü是舌面單元音韻母,-i[?]、-i[?]是舌尖單元音韻母,er是卷舌單元音韻母。 (一)舌面單元音韻母 舌面單元音韻母是由舌面單元音構成的。舌面元音發(fā)音時,主要是舌面起作用。7個舌面元音發(fā)音的具體情況如下: ɑ[¢] 舌面、央、低、不圓唇元音。發(fā)音時口腔大開,舌位不前不后(央),前舌面降低到最低度,嘴唇不圓。例如:媽、大、哈、渣。 o[o] 舌面、后、半高、圓唇元音。發(fā)音時口腔半閉,舌頭后縮,使舌面升至半高程度,嘴唇攏圓。例如:波、坡、磨、佛。 e[F] 舌面、后、半高、不圓唇元音。發(fā)音狀況與o基本相同,但雙唇要自然展開。例如:德、遮、責、哥。 ê[E] 舌面、前、半低、不圓唇元音。發(fā)音時口腔半開,舌頭前伸使舌尖接近下齒背,前舌面升至半低程度,嘴角向兩旁展開。例如:欸。 i[i] 舌面、前、高、不圓唇元音。發(fā)音時口腔開度很小,舌頭前伸使舌尖接近下齒背,前舌面上升接近硬腭,氣流的通路狹窄但不發(fā)生摩擦,嘴角盡量向兩旁展開成扁平狀。例如:批、低、雞、一。 u[u] 舌面、后、高、圓唇元音。發(fā)音時口腔開度很小,舌頭后縮,使舌面上升接近軟腭,氣流通路狹窄但不發(fā)生摩擦,嘴唇攏圓成一小孔。例如:布、堵、祖、主、古、五。 ü[y] 舌面、前、高、圓唇元音。發(fā)音時的情況與i基本相同,但嘴唇要攏圓。例如:舉、渠、許、女、雨。 以上只是大致的描述。實際上,普通話中的e[F]要比定位元音[F]偏低偏前,o[o]要比定位元音o[o]偏低,且唇形沒有定位元音o[o]圓。 (二)舌尖單元音韻母 由舌尖單元音構成的韻母叫舌尖單元音韻母。舌尖元音發(fā)音時主要是舌尖起作用,由舌尖活動的前后和嘴唇的圓展來決定。普通話里有兩個舌尖元音,分別是-i[?]和-i[?] -i[?] 舌尖、前、高、不圓唇元音。發(fā)音時舌尖前伸,接近上齒背,氣流通過舌尖與上齒背之間的縫隙時不發(fā)生摩擦,嘴唇向兩旁展開,聲帶顫動。這個韻母不能自成音節(jié),只出現(xiàn)在聲母z、c、s之后。例如:紫、次、四。 -i[?] 舌尖、后、高、不圓唇元音。發(fā)音時,舌尖上舉,對著硬腭形成狹窄的縫隙,氣流通過時不發(fā)生摩擦,嘴唇向兩旁展開,聲帶顫動。這個韻母也不能自成音節(jié),只出現(xiàn)在聲母zh、ch、sh、r之后。例如:支、遲、失、日。 (三)卷舌元音 卷舌元音發(fā)音時除舌面起作用外,舌尖也起很重要的作用。普通話里的卷舌元音是er[ ] er[ ] 卷舌、央、中、不圓唇元音。發(fā)音時舌面中央升到中間高度,舌頭稍后縮,同時舌頭卷起,對著硬腭,嘴唇略微展開。漢語拼音方案用兩個字母表示這個韻母,實際上它是一個單元音韻母。er只能自成音節(jié),不跟聲母相拼。例如:兒、二。 二、復韻母 普通話的復韻母共有13個,可以根據(jù)主要元音位置的不同分為前響復韻母、中響復韻母和后響復韻母。 (一)前響復韻母 前響復韻母主要元音位于整個韻母之首。普通話中前響復韻母共有4個:ɑi、ei、ɑo、ou。它的前一個元音清晰響亮,后一個元音短促較輕。i、o、u在實際發(fā)音中只代表滑動方向,并不是實際到達的終點。在結構上,是韻腹與韻尾的組合。如: ɑi 白拍埋呆胎奶來該窄拆篩災猜哀 ei 杯胚眉飛內(nèi)雷給黑這誰賊 ɑo 包拋貓刀滔惱勞高考好招燒繞遭 ou 剖謀否兜偷耨樓溝口猴周收清歐 (二)后響復韻母 后響復韻母主要元音位于整個韻母之末。普通話中后響復韻母共有5個:iɑ ie uɑ uo üe。它的前一個元音短促、微弱,后一個元音清晰響亮。在結構上,是韻頭與韻腹的組合。例如: ia 倆家恰瞎呀 ie 別撇滅爹貼捏列街切些耶 ua 瓜夸花抓刷蛙 uo 多脫挪鑼鍋闊火桌戳說若昨錯索窩 üe 虐略決缺靴約 (三)中響復韻母 中響復韻母的主要元音位于韻母中間。普通話中共有iao、iou、uai、uei四個中響復韻母。它中間元音清晰響亮,前后的元音都短促、微弱。結構上,是韻頭、韻腹、韻尾的組合。例如: iao 標飄苗雕挑鳥了交敲消腰 iou 謬丟妞流究秋休憂 uai 拐快懷拽衰歪 uei 堆推規(guī)虧灰追吹水瑞最催雖威 三、鼻韻母 普通話中的鼻音韻母根據(jù)鼻音韻尾的不同可以分成前鼻音韻母(也可以叫舌尖鼻音韻母、前鼻尾韻)和后鼻音韻母(也可以叫舌根鼻音韻母、后鼻尾韻)兩大類。 1.前鼻尾韻,韻尾是鼻輔音n的韻母。共有8個: ɑn 辦盼慢飯蛋嘆難爛贊燦散戰(zhàn)纏岸干 iɑn 辨騙面電念鏈建欠羨燕 uɑn 段湍暖亂鉆竄算轉串拴貫款緩萬 üɑn 鵑圈渲冤 en 奔盆門分嫩根肯痕真辰申人怎森 in 因賓拼民您林今親新 uen 敦吞掄滾昆昏諄春吮閏尊村孫溫 ün 軍群勛暈 2.后鼻尾韻,韻尾是鼻輔音ng的韻母。也有8個: ɑng 幫旁忙方當湯囊郎剛康杭張昌臟昂 iɑng 娘涼江腔香央 uɑng 光筐荒莊窗雙汪 eng 耕耿更坑亨爭稱生扔曾層僧 ing 英兵平名丁聽寧靈京氫星 ueng 翁 ong 東通農(nóng)龍工空轟中充榮宗松 iong 窘窮兄用 ng[N]是舌根、濁、鼻音。發(fā)音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舌根后縮抵住軟腭;氣流振動聲帶后從鼻腔通過。如“強硬”(qiáng yìng)。ng[N]普通話中只作韻尾,不作聲母,作韻尾時與“n”一樣,除阻階段不發(fā)音。 四、四呼 把韻母四呼和內(nèi)部構成成分的特點結合起來,如表1—4所示,我們就可以看出普通話韻母的大體情況。 所謂四呼就是: 開口呼 韻腹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頭的韻母屬于開口呼。 齊齒呼 韻腹是i或以i起頭的韻母屬于齊齒呼。 合口呼 韻腹是u或以u起頭的韻母屬于合口呼。 撮口呼 韻腹是ü或以ü起頭的韻母屬于撮口呼。 表1—4 普通話韻母總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