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詞匯的意義類聚
學習要點:同義詞、反義詞、類義詞。理解同義詞的含義和類型,掌握辨析同義詞的方法;掌握反義詞的含義和類型,注意反義詞的對應關系與不同的反義表述這兩者的異同。
現代漢語詞匯極為豐富,但并不是松散無序的龐大堆積物。我們發現,詞匯系統內部存在著一些有序的類聚現象:一定的詞語按照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而集結成組,出現各種聚合,呈現出有條理的匯集狀態,而且這樣形成的“組”相當多,顯示出現代漢語詞匯系統的較強的組織性。比如:
“徒勞、勞而無功、白費力氣、白費工夫”,這幾個詞或固定結構,意義相近,但有細微差別,屬于一種同義聚合,構成一個同義組。“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飯”,亦如此。
“真心實意、虛心假意”,這兩個固定詞組之間,結構方式相同而意義相反。
“學士、碩士、博士”,“上游、中游、下游”,“合唱、重唱、獨唱”等組,則是另一種意義聚合,各組內部的詞分別反映一種事物整體的各個不同部分,每一個詞的意義范圍都被其他相關的詞的意義所限定,彼此互相對立又互為條件。
“到達、達到”,“黃昏、昏黃”,“詞根、根詞”,“歌頌、頌歌”,“語言、言語”, “兄弟、弟兄”,等等,各組的兩個詞之間語素相同但語序不同,也是一種聚合。
可見,在現代漢語詞匯系統里,每一個詞語都與別的詞語具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互相集結成不同的“組”,形成各種不同的類聚。其中,由于詞與詞之間在意義上的相近、相同、相反或同類,形成了詞與詞之間的幾種意義類聚:同義類聚、反義類聚、類義類聚。
一、同義類聚和同義詞
(一)什么是同義詞
一種語言的歷史越悠久,生命力越強,它的詞匯中的同義詞語也就越豐富。漢語歷史悠久,現代漢語的同義詞語十分豐富。
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一組詞,互為同義詞。
所指事物對象的同一,是詞與詞能夠成為同義詞的決定因素。所指事物對象,可以只用一個詞或一個固定結構來指稱,也可以因為反映的角度、側重點、色彩等的不同,而用不止一個詞或固定結構來表示。這些指稱同一事物對象的詞語,形成一種類聚系統,就是同義類聚。這種類聚系統內部,彼此有同義關系。
一般把同義詞分為兩大類:等義詞、近義詞。
1、等義詞
等義詞是意義完全相同,所指對象完全相同,在任何語境中都能替換的一組詞。也稱之為“絕對同義詞。如:斧子——斧頭 站臺——月臺 吉他——六弦琴 力氣——氣力
表示同一事物現象的不同形式的詞,都進入一種語言的詞匯系統,就出現了等義詞。“斧子”和“斧頭”是同一詞根加了不同的后綴;“吉他”是譯音詞,“六弦琴”是意譯詞;語素“氣”和“力”排列順序不同,構成“氣力”和“力氣”。等義詞在漢語詞匯系統中數量很小。
等義詞無論在詞義、用法還是在附屬色彩上,都沒有什么差別,也沒有特別的表達功能。語言發展的事實表明,意義和用法都完全相同的詞,很難長期并存。它們的并存,只是一種暫時現象,隨著詞匯的發展,或者保留一個,淘汰其他;或者它們在意義、色彩、用法功能等方面有所分化,出現差別,構成一組近義詞。等義詞的存在對人們傳遞信息表達思想感情沒有多少積極作用,是詞匯規范化工作要研究的對象之一,其中的一個會保留,成為規范的詞。
2、近義詞
意義大同小異,或者意義相同但附屬色彩、用法、功能等不同的一組詞,是近義詞,也稱“相對同義詞”或“條件同義詞”。這種詞,由于互相之間存在種種細微差別,應用時不能任意相互替換,若換用,就會發生語義上的、色彩上的一定變化。狹義的同義詞僅指此類,廣義的同義詞則包括等義詞和近義詞。
現化漢語的近義詞非常豐富,學習近義詞,擴大自己的詞匯量,是人們學習語言、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近義詞的存在,有其積極的意義和作用,是詞匯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近義詞之間常有如下形式方面的特點和聯系:
(1)語音相同。如:年輕——年青,必需——必須,企求——乞求,發憤——發奮,功夫——工夫,反映——反應,做——作。
(2)語素相同而次序不同。如:靈魂——魂靈,代替——替代,健康——康健,糧食——食糧。
(3)各詞有相同語素也有不同語素。如:保護——庇護——維護,成果——結果——后果,例如——比如,顯露——披露——裸露——表露——透露,錯誤——失誤,延誤——耽誤,愚昧——愚蠢。
(4)當然,也有各詞語素都不相同的,如:仿佛——好象,干脆——索性,魚莽——冒失,勞累——疲倦,卓越——杰出,廣泛——普遍。
近義詞在語言系統和語言運用中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幾點:
①幫助人們細致地區別客觀事物或思想感情的細微差異,在一組近義詞中選擇最恰當的詞去指稱對象,有助于人們選擇最恰當的詞來盡可能準確地表達思想感情。
②有助于避免用詞重復。運用一組近義詞,可以使表達準確生動而富于變化。
③可以滿足人們修辭上的諱飾、婉曲等的需要。
④同義詞連用可以加重語氣,達到修辭上強調的目的。
(二)同義詞的辨析方法
由于等義詞很少,一般所說的“同義詞辨析”就是指“近義詞辨析”。近義詞之間的詞義往往大同小異。大同好分,小異難辨。學習如何辨析同義詞,要點就是掌握同中求異的內容和方法。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1、意義辨析
從詞義的性質和范圍上加以辨析。
A、表示事物現象的近義詞,一般有范圍大小的不同,或者集體和個體的區別。
A1 范圍大小不同
有些近義詞所指的雖然是同一種事物,但其中語義所包括的范圍有大有小。這些近義詞大多數也是有一個語素相同而另一個語素不同,有時也可以采用“語素比較法”去辨析,但要注意著重分析整個詞的內涵及適用的范圍、場合。這類近義詞多為名詞。如:
邊疆:指靠近國界的較大片領土。范圍較大。
邊境:只指緊靠國界的長條領土,如“邊境線”。范圍較小。
時期:指歷史上某個比較短的一段時間(多指具有某種特征的),如“抗日戰爭時期”,范圍較小。
時代:指歷史上某個較長的一段時間,以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如:“石器時代”“封建時代”,相對于“時期”來說,范圍較大。“時代”還指個人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如“青年時代”。
木材 采伐后經過初步加工的木頭。
木料 經過進一步加工的木材。比“木材”所指的范圍小。
A2 集體和個體的不同
有些近義詞雖然都是指同樣的事物,但有的所指的是具體的、個別的,有的則專指概括的、集體的。如:
“樹木”和“樹”,所指的對象都有“木質堅硬”的特點,指木本植物。但“樹木”只指樹的集合體,是總稱(如“樹很高”),不能用于一棵樹。而“樹”既可用于集合體(如“樹很高”),也可用于樹的個體(如“一棵樹”)。
“書籍”和“書”,都是指“裝訂成冊的著作”。但“書籍”所指的是概括的、集體的,是總稱。而“書”往往指具體的、個別的,如“我買了一本書”。又如:
湖——湖泊 船——船舶
“湖”和“船”,可用于集合體,也可用于個體,而“湖泊”和“船舶”只能用于集合體。
B、表示動作行為的近義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特點有同有異,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施事和受事有同有異。
B1語意輕重程度不同
有些近義詞在某些特征或程度方面表現出語意的輕重區別。這些近義詞大多數是一個語素相同而另一個語素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語素比較法”辨析,著重辨析一組中相異的語素的意義。如:
輕視:瞧不起,看輕,一般程度。
藐視:瞧不起,小看,程度比“輕視”重。
蔑視:瞧不起,輕蔑,唾棄的態度,語意更重。
鄙視:瞧不起,把對方看得十分低劣,語意更強烈。
知道:對人或事物有認識。如“我知道他的情況”。
了解:①認識得很清楚。如“我很了解他”。②打聽;調查。如“這是怎么回事!你去了解一下。”
“知道”表示有所認識,認識的程度可深可淺。“了解“表示認識得很清楚,程度比“知道”深一些。
B2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特點不同。如:
拿 用手抓住。
捏 用拇指和別的手指夾住。
掩蓋:①遮蓋,從上面遮住。②隱藏;隱瞞。如“掩蓋罪行”。
掩飾:使用手法來掩蓋(缺點、錯誤等),設法掩蓋(真實的情況)。
“掩蓋”側重在“蓋”,是遮蓋、隱藏的意思;“掩飾”側重在“飾”,有粉飾、偽裝的意思。
B3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施事不同。如:批準——許可
批準 上級對下級的意見、建議或請求表示同意。
許可 準許;容許。
“批準”的施事者只限于上級,“許可”則不僅可用于上級,而且可用于長輩、長者等。
B4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支配或涉及的對象不同。如:
喂養——飼養
“喂養”,動作行為的支配對象是“幼兒或動物”。“飼養”,動作行為的支配對象只限于“動物”。
達到——到達
“達到”,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如“達到目的”、“達到國際水平”。“到達”,到了某一地點、某一階段,如“到達北京”。
B5所表示的動作行為、動作行為的施事、支配對象,都不同。
“指導”和“領導”,都有“引導朝一定方向前進”的意思。施事者可以是人(領袖、上級、老師等)、組織(黨、政府等),支配對象可以是群眾、個人、工作等。兩者的不同在于:“指導”,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特征在于從理論、思想、行動上指點、指教,施事者還可以是理論方針等。“領導”,則著重表示從整體上總的方面起引導作用。
C、表示性質狀態的近義詞,可能所表示的性質狀態有同有異,可能它們的適用對象也有同有異。
C1所表示的性質狀態的特征不同,側重點不同,或語意的輕重程度不同。
親密:感情好,關系密切。如“親密的戰友”。
親昵:十分親密。表示的感情程度比“親密”深。如“她親昵地依偎在母親懷里。”
C2性質狀態的適用對象不同
“優良”和“優秀”,所表示的性狀特征基本一致,但適用對象則有同有異。
優良:十分好。適用對象是成績、質量、品種、作風等。“優良”不可用于“作品”、“人物”。
優秀:非常好。適用對象是成績、質量、作品、人物、品行等。
美麗:使人看了發生快感的;好看。多形容容貌、姿態、風景、動物、植物等,用于人時,多指女性或幼兒。如“美麗的風景”、“美麗的姑娘”、“祿國的山河多么莊嚴美麗!”
漂亮:好看。廣泛地用于人(男性或女性)和具體事物(如鋼筆、汽車、椅子…)。如:“小姑娘長得很漂亮,穿著漂亮的衣服。”“漂亮”除了“好看”的意義,還有第二個義項:“出色”。如“事情辦得很漂亮”,“打了一個漂亮仗”,“普通話說得很漂亮”,這些都是不能換用“美麗”的。
標致:只用于人的容貌、姿態,多用于女子。
好看:看著舒服,可指人,也可指東西,如“這條裙子很好看”。
C3所表示的性質狀態的特征和適用對象都有同有異。
“懦弱”和“軟弱”,都表示“不堅強,缺乏力量”的性狀。不同的是:
懦弱 表示“缺乏力量而沒有勇氣,膽小怕事”,語意較重,適用于形容人的性格。
軟弱 重在表示“缺乏力量”,語意輕些,適用對象較廣,可以形容性格、意志、集體、生物等。
如何從詞義性質和范圍方面辨析、同義詞?以上介紹了三種詞(表示事物現象的詞、表示動作行為的詞、表示性質狀態的詞)的辨析,其他種類的詞也可以根據上述思路運用上述方法進行辨析。如:
一齊 副詞,表示“同時”,如:“全場一齊鼓掌。”
一起 副詞,①同一個處所,住在一起;②一同:“你和張大叔一起進城去。”
“一齊”強調同時,“一起”強調一道。
以至 連詞。①表示在時間、數量、程度、范圍上的延伸。如:“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②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由于前半句話所說的動作、情況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結果。如:“他非常用心地寫生,以至野地里刮起風沙來也不理會。”
以致 連詞。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文所說的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如:“他事先沒有充分調查研究,以致作出了錯誤的結論。”
“以至”的第②義既表示下半句是上半句的結果,也表示程度;“以致”只表示下文是上句原因所形成的結果,不表示程度。
2、句法功能辨析
一般來說,詞性相同的同義詞,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也相同。如“懦弱”和“軟弱”都是形容詞,都能做謂語、定語。但同義詞之間也有句法功能不同的情況。
A、詞性相同,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和組合能力有同有異。如:
阻礙 動詞,能帶賓語,如“阻礙交通”;也能做賓語,如“沖破重重阻礙”。
阻止 動詞,能帶賓語,但自身不能做動詞的賓語。
B、詞性不同,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和組合能力有同有異。如:
突然 有“來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能做狀語,如“突然下了一場雨”。“突然”還能做謂語,如“這場雨太突然了。”還能做補語,如“這場雨來得太突然了。”“突然”是形容詞。
忽然 也有“來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也能做狀語,如“忽然下了一場雨”。但不能做謂語和補語。“忽然”是副詞。
又如“剛剛”和“剛才”,詞義相近,但詞性不同。“剛剛”是副詞,“剛才”是名詞。都可以做狀語,但組合能力有不同之處:“剛才”前面可以加介詞“從”“在”等構成介詞結構,而“剛剛”不可以。
3、附屬色彩辨析
我們知道,詞義除了理性意義概念意義之外,還有感性意義附屬色彩,如感情色彩、語體色彩等比較重要的方面,也有時代色彩、形象色彩等。
A、感情色彩
某些近義詞所包含的基本意義相同,但感情色彩不同。表達、體現說話者對某種對象所持的主觀態度,或稱贊,或貶斥,或者既不褒揚也不貶斥,這在詞中表現為感情色彩的褒義、貶義和中性,這樣的詞分別是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當然并不是每組近義詞都有褒義、貶義和中性的區別。請看下面四組近義詞:
感情色彩 |
例 詞 |
褒義 |
果斷 |
教誨 |
成果 |
0 |
中性 |
0 |
教訓 |
結果 |
依靠 |
貶義 |
武斷 |
教唆 |
后果 |
依賴 |
B、語體色彩
某些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體現在語體上,有的只適用于某一種語本,有的則適用于另一種語體,從而形成了近義詞之間在語體色彩上的差異。這主要表現在:
B1 普通話(普通詞)——方言(方言詞):如“知道——曉得”,“什么——啥”。
B2口語——書面語:有的多適用于口語,同時帶有通俗的語體色彩;有的則適用于書面語,同時帶有莊重、典雅的語體色彩。如: 生日——誕辰,奶奶——祖母,媽媽——母親,挖苦——譏笑。
B3普通用語——特殊用語:有的是普通用語,有的則只適用于某種特定的語體和場合,別的語體、場合中不用。如:
見面(普通用語)——會晤(用于外交) 食鹽(普通用語)——氯化鈉(用于化學)
現在(普通用語)——茲(用于公文事務)
B4音譯詞——意譯詞:
馬達(motor)——電動機 維他命(vitamin)——維生素
盤尼西林(penicillin)——青霉素 萊塞(laser)——激光——鐳射
這幾組詞中,意譯詞已代替了音譯詞,被確立為規范用法。
C、形象色彩
有的詞,詞義是語素義的比喻或借代用法,帶有鮮明的形象色彩,而有的詞則比較抽象概括。如:
桃李——學生,前者是比喻用法,有形象色彩;后者是一般的表達,無形象色彩。
揭曉——公布,前者有形象色彩,后者無。
草包——飯桶,都有形象色彩,但形象不同。“草包”,比喻無能的人;“飯桶”,比喻只會吃飯而不會做事的人。
4、同義詞辨析的幾點注意事項
同義詞的辨析以義項為單位。許多同義詞是多義詞,因此,一組同義詞可能只有一兩個意義相近,而其余的意義并不相同。如:“黑”和“暗”是一組近義詞,但不是各詞的所有義項之間都有近義關系:
黑:①煤的顏色。②暗。③惡毒的:黑心。
音:①不明。②不公開的;隱藏不露的:暗殺。暗號。
可以看出,“黑”的②義和“暗”的①義是相同的。其余的意義并不相同,不能構成同義關系。
辨析近義詞時,應該先指出該組詞義詞的相同之處,然后再分辨其不同之處。
為了使近義詞的辨析不會遺漏某個方面,可以按照以上分析順序依次對照,逐條考察其意義、色彩、功能。
當然,并非每組近義詞都存在上述各個方面的差異,所以只需要指出該組同義詞確實有明顯區別的地方。
請看我們下面對“摧殘——摧毀”這對近義詞所進行的比較全面的辨析:
相同點:意義方面,都“表示嚴重地破壞和損害”。用法方面,都是動詞。
不同點:
a意義方面。“摧殘”指用暴力、殘忍的不正當的手段使別人受到殘害。“摧毀”指用強力使之徹底破壞,語意程度更重。
b感情色彩不同。“摧殘”是貶義,“摧毀”是中性。
c適用對象不同。“摧殘”的對象多是有生命力的人、動物、植物等,有時也可以是文化、藝術、科學等。如“摧殘少年兒童”“摧殘科學”。“摧毀”的對象常是無生命的東西,如建筑物、陣地、制度、政權等。如:“摧毀了敵人的堡壘”“摧毀了她的意志”等。
近義詞辨析的內容,總結成下表:
意
義辨析 |
A表示事物現象的詞 |
A1范圍大小不同 邊疆—邊境
A2集體和個體不同 書籍—書 |
B表示動作行為的詞 |
B1語義輕重不同 輕視—鄙視
B2動作行為的特點有不同之處 拿—捏
B3動作行為的施事不同 批準—許可
B4動作行為的支配對象不同 喂養—飼養
B5動作行為的語意程度、特點、施事、
支配對象等都有不同 傷害—損害 |
C表示性質狀態的詞 |
C1性質狀態的特征或語意輕重程度不同 親密—親昵
C2性質狀態的適用對象不同 優良—優秀
C3性質狀態的特征、適用對象都有不同 懦弱—軟弱 |
句法功能辨析 |
A詞性不同 剛剛——剛才
B詞性相同,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和組合能力有同有異 阻礙——阻止
C詞性不同,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和組合能力有同有異 突然——忽然 |
附屬色彩辨析 |
A感情色彩不同 |
A1褒義: 成果 宏大(有好感的)
A2貶義: 后果 龐大(有反感的)
A3中性: 結果 巨大(感情色彩一般) |
B語體色彩不同 |
B1口語和書面語: 生日—誕辰 奶奶—祖母
B2普通用語和特殊用語: 見面—會晤
B3音譯——意譯 維他命—維生素 |
C形象色彩不同 |
桃李—學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