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是第一、第二高校中心,這個是毫無爭議的,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上,而第三高校中心就稍稍讓人得費腦子選擇了。其實這個無所謂的,只是本人覺得有趣,在此發帖討論一下?! ?/p> 我在這三個地方都待過很長時間,大學四年在西安,其間去武漢玩,待了一兩個月,又在南京讀研。感覺這三個地方都有優勢?! ?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6/1500/101762164_4' src="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6/1500/101762164_4" img_width="642" img_height="240"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line-height: inherit; font-family: inherit; display: block; max-width: 100%;"> 首先三個都有自己能拿得出手、可以振場子的大學: 西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南京: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武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恕我直言,其他大學基本不入流了。 首先說說西安,不得不說是西安的經濟拖垮了西安的大學,最典型的是西安交通大學,他的實力非常強,如果有好的經濟背景依托,我敢說他絕對穩坐全國前4,而不像現在常常被從前十擠出來,不得不遺憾的說,為什么他在西安?猶如一個天生麗質的女子,生在了貧寒人家,自然限制了她日后的發展,不能和一個同樣天生麗質卻出生在富貴人家的女子相比。但是,西安的憨直爽朗的特質也使得這所大學有許多可愛之處。受陜西經濟之苦受傷害最深的非西北大學莫屬,曾經他是多么優秀的一所大學,在他輝煌的時候西交大還沒生出來呢,可是自從58年被收歸成為省屬院校后,每況愈下,看著他在排名榜的四五十的位置上跌宕起伏,心痛啊,心痛。。。。。。?! ?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6/1500/101762164_5' src="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6/1500/101762164_5" img_width="320" img_height="240"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line-height: inherit; font-family: inherit; display: block; max-width: 100%;"> 還必須說的西安的大學數目也應該是三個城市里最大的了(不好意思的說,雖然有些“大學”不能算大學,但現在有稱這些大學為大學的潮流了,我也不免俗了),他涵蓋了各種檔次各種門類各種種類的大學,應該算是全國之最了吧(猜的,沒統計)。 再說說南京,對他的情況沒有西安熟。江蘇省確實有錢,使得省屬院校相當有錢,不得不承認,南京學校的數量也多,質量嘛,我就知道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好。還去請南京的學子補充。 最不熟悉但也是最喜歡的應當是武漢的大學了。他的經濟比西安強,卻比不上南京,但印象深的卻是武漢的大學都大,非常漂亮,這在全國也是首位的吧。而且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一座名字非常詩意的小山,都很大氣 不愧是大武漢 大學也大。請武漢的學子補充?! ?/p> 綜上,西安的數量最多,南京的質量最好,武漢介于兩者之間,有趣的是這與三者的經濟狀況相對應?! ?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6/1500/101762164_7' src="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6/1500/101762164_7" img_width="425" img_height="240"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line-height: inherit; font-family: inherit; display: block; max-width: 100%;"> 這只是我一人之見,尤其是南京與武漢的我不敢亂說話。請大家補充,各抒己見?!?/p> 大家用于文明 也不要冷諷惹嘲 動不動就說國外如何強我們如何差勁 這個帖子就是討論交流 身為大學聚集之地 我想這三個城市都是人文重地 我們都是大學生 只為交流討論而來 順便為某些小弟小妹將來的高考選擇提供借鑒 畢竟在高校中心讀大學更易于培養優秀的大學生 謝絕謾罵! 438評論 分享 北上廣深,深圳作為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傾全市之力,三十年來只辦出了一個排名100開外的深圳大學??梢姾么髮W不是只要有錢就可以辦好的,而南京武漢西安為什么那么多高校,那都是有歷史傳承的。 南京是前朝首都,民國留下的好大學不少,底子深厚,建國后南京依然地位重要,至今民間仍稱"三省省會",可以說,如果不是有意無意忽視,南京的大學能排在第二,僅次于北京。 西安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一直相對滯后,但因為建國后大三線建設,高等院校也很多。一個三線建設的國防政策,把一線城市的工廠、學校、科研單位等等各種分拆合并西遷,西安很多高校就是那時候遷移過來的。 武漢高校眾多,那要感謝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在督鄂期間,張之洞致力于改造舊式書院、創辦新式學堂。在張之洞的領導下,湖北教育規模和質量在當時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張之洞于1893年創辦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起,后又相繼創建了農務學堂、工藝學堂、師范學堂、政法學堂、兩湖大學堂(原兩湖書院)等。直到今天,武漢地區的許多著名院校都是從張之洞創辦的學堂中延承而來,如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音樂學院等。 學武書連給大學城市排個名,前五名應該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漢,西安,第6名廣州。 29評論 分享 比質量武漢第一,就武大和華中科技排名都比西安南京高得多。 比數量西安第一,網上搜的 長安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醫科大學,西安財經大學,西安文理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音樂學院,西安電影學院,西安體育學院,西安美術學院,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科技大學,陜西工業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大學,,解放軍陸軍指揮學院,西安航空航天大學,解放軍二炮工程學院。 22評論 分享 西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大學、長安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武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南京: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航天航空。985西安武漢南京各兩所,都不錯!總體來說西安第一,武漢第二,南京第三。經濟來說,南京第一,武漢第二,西安第三。恰恰相反! 評論 分享 很多回答牛頭不對馬嘴!這三個城市之所以大學多,一是因為當地政府重視教育,二是歷史遺留問題,這個比較關鍵!一直以來,這三個城市都是區域中心城市,西安、南京、武漢曾經作為過首都或者中央政府所在地,幾百上千年來都在文化教育政治方面獨樹一幟。大學的興起主要是清朝后期和民國,武漢有張之洞支持辦學,西安建國后有國家軍工扶持,南京民國時就有中央大學,都是歷史造成的結果! 評論 分享 首先,高教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無爭議,根據每五年一次的高教學科評估,排名第四的武漢不到南京70%水平,西安不到南京一半,比南京和上海之間差距還大,可是從沒見過南京和上海爭高教第二?另外馬上開展的雙一流創建工作,全國三大科教中心是北京,上海,南京。事實,數據說話,希望都可以認識漢字和阿拉伯數字,不要低端黑當地的基礎教育 2評論 分享 南京從來就是遷出大學,從來沒有遷入過大學,就是軍校也是這樣!原來的中央大學,中央陸軍大學,中央空軍航校,除了部分留下來,大多都拆分了,這是,當年做為國民黨首都,國家不待見這座城市,但是,機構設施又很多,許多就地利用就可以開始工作了!這也是當年劉伯承建議,利用原中央陸軍大學校舍辦國家高級軍事院校的原因!包括北京的一些大學的專業也是從南京遷過去的!西安是利用當年三線建設,做為大后方和四川一起,給遷入大量科研院校和軍工廠!利用蘇聯援建了大批軍用品廠家!現在西安成都自豪的航空業都是當時遷入的結果! 1評論 分享 首先我對第一個回答,很不滿,憑什么瞧不起普通大學,狗眼看人低,??坪推胀ù髮W怎么了,沒有人才嗎?還211都瞧不起, 一個城市有很多大學是很多原因的, 首先是教育的平衡(當然這觀點有點牽強附會,因為中國教育資源目前特別集中,但是總體來說還是需要平衡的,比如 1西安交大是老交大搬過來的一部分,中科大是北京搬到安徽去的,2 當時52年院系大調整,很多綜合類名牌大學被拆分,產生了幾個無私奉獻大學和五大母校)當然這是國家政策,普通人左右不了 二,經濟水平高,這個特別重要,你有錢就可以任性,舉個例子,絕大多數省份,好大學基本上都在省會,個別城市例外,比如江蘇,蘇州無錫都是經濟強市,特別是蘇州經濟特別好,(至于網上說江蘇某大學內陸挖墻腳,提升自己學校實力,這件事說起來就很多原因了這里不做評論,但是這就是錢的重要性) 三,地理位置重要,西安就不說了,多少朝古都,不做評論,與本題無關,西部最大城市,武漢目前中部龍頭,九省通衢,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南京,曾經的民國首都,地位重要,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上海擋著,同省蘇州比自己強,著實尷尬,當然也不可能阻止南京發展不同的領域,都是大城市 四,經濟重心,國家發展是重點到片區的模式化,先重點建設某個城市,然后以此為中心帶動一片,建設經濟圈,西安和武漢是經濟圈重心,南京應該屬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三個地方都是重點城市,所以資源需要傾斜 這么重要的地方需要發展怎么辦? 說到底,國家需要發展,就需要人才,人才哪里來,一是吸引,二是自己培養,培養就是教育了,教育的途徑就是大學的產生,由此地方財政需要投入,國家財政也要補貼,政策要你發展,肯定給錢,當然自己有錢最好,江蘇有很大優勢,經濟確實好,有錢,任性,你不服不行,投的多,學校多,人才多,把人才都儲備起來就是一大筆財富,國家發展靠人才,(人才不是只有985-211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后。每個人都是人才,我鄙視瞧不起普通學校的辣雞) 我說的廢話較多,覺得有那么點道理可以認同,有不同觀點可以留言,一起討論學習 3評論 分享 略談中國的C9:所謂 C9就是中國最好的九所大學聯盟,就像美國的常青藤大學聯盟,可以人才互相交流,資源共享。九所大學分別是:北大,清華,復旦,上交,浙大,中科大,南大,哈工大和西安交大。如果能上北清就不要上別的大學,不過要是北清的冷門專業真不如去上另外七所。北大,清華真的說不清楚哪個更好,要想接受通識教育將來能成為大師大家就去北大,文理兼強大!要想成為頂尖工程師有較強的應用技術,能馬上掙大錢就去清華。除下北清,就數復旦,上交,浙大,科大和南大。這五所大學真的不分上下,號稱華東五名校!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都在長三角經濟區,今后長三角要打造成世界頂級城市群,可想而知這五所大學的身價了。其實復旦就是小北大,不過由于管理不行,有點小沒落,有人把它比作沒落的貴族,上交就是二清華,近些年來發展迅猛,大量引進國外人才,有錢就任性唄,有趕超復旦之勢,有些專業已經遠超復旦了。浙大近幾年也發現迅猛,欲與上交爭高低,學校綜合性較強,還是偏重理工。中科大相比較低調,不不攀比不擴招,扎扎實實做學問,隸屬于中科院,可想而知教授的水平了!在海外的人脈很廣所以出國率較高,由于在合肥,所以對身價有些影響。南大很古老名聲又大,民國時期的中央大學堂,雖然是綜合性質大學,但偏理科,尤其物理學天文學中國一流又地處南京所以是優秀學生景仰的大學。哈工大軍工底子較好,尤其航天與飛機制造,焊接等強勢專名揚國內外,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影響,近些年來有點沒落。最后是西安交大,其實它是上海交大分解出去的,到現在還是一脈相承,其實它就是上海交大的跟屁蟲!由于身處大西北,所以境地有點尷尬。以上是本人評論,有不妥之處盡請指出! 評論 分享 中國很大,十萬分成幾個大塊。各個大塊里要有個大哥。還有洋務運動早的地方大學多。還有領導人考慮把教育資源分均勻些,會遷移一些學校。武漢,南京是洋務運動張之洞建了不少學校。上海,天津,唐山洋務運動也建過不少學校。至于南京,武漢,西安,又組建了一些學校簽到這些市。高校怎么發展,還要看領導噴的意志和自身的努力,以及所在省的經濟發展。 2評論 分享 多的原因是跟民國政府時期的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有關系。 民國時期,南京是首都,學校自然會多,就像現在的北京一樣,這個理由很好解釋。首都的經濟肯定也是全國最好的,民國政府肯定力挺首都高校的建設,比如國立中央大學,這個學校都是牛叉級別,比現在的清華北大要強多了,就算國立中央大學遺留下來的部分院系組成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這兩個學校的實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吧?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是這個道理,用在高校身上,也不為過。 西安在民國時期,也是西北的經濟政治重鎮。很多民國政府核心機關及政要,都在西安發展。有很多國民黨、當地政府的軍閥及財團都在西安。經濟發展,學校必然會多設,因為過去設立很多學校,都是有錢的財閥、軍閥做的事情。比如過去的西北大學(當初還沒什么西安交大什么事情),在民國時期都是比較牛氣的大學,只不過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國家對大學的院系進行戰略調整,現在的西北大學名氣就差遠了。 武漢也是在民國時期的核心重鎮城市,是武昌起義的所在地。武昌起義能在武漢發生,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對武漢的社會發展,要比現在的上海重要的多了。因此,武漢自然就會和西安一樣,設立學校都是財閥、軍閥出錢出人,大學學校自然設立的就多了。就好像,之前武漢大學,也是叫國立武漢大學,前面有國立兩個字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 就像廣州的國立中山大學一樣,也是這個道理,雖然本文的標題上不帶廣州(南京、武漢、西安),其實廣州的高校也是多的狠,也是在民國政府時期設立的。 民國時期設立學校和現如今的設立學校有本質區別,為何民國時期很多學校都很出名,就是這個道理。就像在抗戰時期,很多學校搬到云南、重慶等地方(經濟比較沿海落后點),也發展的很好。在云南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當時也是很牛逼的! 民國政府那個時候的經濟,哪有現在這么好!學校發展比較好,主要還是靠人才,民國時期的人才較多,各個地方都有一些特殊人才、高端人才!比如,像聞一多,我估計聞一多跑到哪,哪個學校就一定會因聞一多而出名! 筆者愚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如有不妥,請在評價欄里補充一下原因! 謝謝! 2評論 分享 這三個城市都是傳統大城市,高校數量,好象沒有人認真統計過,但絕對是前五。每個人都外地讀大學都自覺的認可他學校所在的城市。我中學同學有到北京,上海,沈陽,昆明,長沙,廣州,鄭州,成都,重慶,我們以前也經常拿自己所在的城市作對比,當然都認為自己所在的城市最漂亮了。我是在南京上大學,也去幾個大學轉悠過,你提到的南大和東大,我都去過,南京高校如果我來排名,前五是南大,東大,南航,南理,河海。 6評論 分享 看來樓主確實對江蘇不太了解。論高校教育,除了北京上海,綜合實力最強還是江蘇,就說985、211,江蘇11所,陜西8所,湖北7所,江蘇明顯要高一級,論南京武漢西安,南京有8所,武漢7所,西安7所,自然是南京領先。 評論 分享 西安的大學一半以上都是三線建設搬過來的,比如西交、西工大、西電、長安大學、理工大等等,和當地水土不服,曾經逼得西電差點搬深圳去了,交大南門的立交更是...這樣自然難以發展。南京和武漢的大學基本都是本土學校,這是本質區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