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出現了許多英雄豪杰,正是所謂的“猛將如云,謀臣如雨”。那有哪些人可以堪稱是文武雙全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武”,是指擁有統兵作戰武將能力的“武”,而不是一個打十個的那種匹夫蠻力的武。 第十名、關羽,蜀國前將軍。曾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除了武力勇冠三軍之外,關羽還深諳兵法,精通軍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 第九名、張遼,魏國名將。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七千之眾大破孫權十萬大軍。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第八名、鄧艾,魏國名將。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在受命治理魏國西方之時,政績卓著。滅蜀之戰中,鄧艾成功偷渡陰平,繞過蜀軍的正面防御,直搗蜀都成都,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第七名、鐘會,魏國名將。自幼才華橫溢,名望頗高。平定諸葛誕叛亂時,鐘會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景元四年(263年),他與鄧艾發動魏滅蜀之戰,分兵攻打蜀國,導致蜀漢滅亡。 第六名、姜維,蜀國名將。單論武力或單論謀略,姜維都可以在武將或謀臣中名列前茅。諸葛亮去世后,姜維獨掌蜀國軍權,并繼承諸葛亮遺志,繼續率兵北伐抗擊魏國。 第五名、司馬懿,魏國太尉。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御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在內政方面,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第四名、周瑜,吳國太尉。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第三名、陸遜,吳國丞相。統領吳國軍政十余年,深得孫權器重。深謀遠慮,忠誠剛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夷陵之戰中,陸遜率軍大敗劉備的蜀軍,此戰被列為三國中最經典的三大戰役之一。 第二名、諸葛亮,蜀國丞相。為劉備出謀劃策奪取荊州、益州。治理蜀地,平定南蠻。發明木牛流馬,改造連弩。六次親率軍隊北伐魏國。后世評價諸葛亮為“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第一名、曹操,魏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統一了中國北方。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經濟逐步恢復。曹操精兵法,擅謀略,其麾下匯集了大批優秀人才。論三國時期文武雙全第一人,非曹操莫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