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我只是一羊,知道歷史多的去了,咩~ 蔣經國到底有多高的歷史地位 | 印度人真的用手擦屁股 | 古代唯一女狀元竟淪為性奴 | 古代書童妙在性上 | 包拯年薪嚇屎你|古代銀子值多少錢 | 訂閱我們立刻馬上看! 1、百騎劫曹營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率大軍號稱四十萬進攻孫權濡須口,孫權率軍七萬迎戰。 東吳的先鋒大將就是甘寧。 曹軍勢大,孫權有主動出擊的想法。 就叫甘寧夜襲曹營,以振奮吳軍士氣,也打打曹操的威風,挫折其銳氣。 雙方幾十萬大軍開戰之際,黑黑壓壓的大軍團,沉沉的鼓聲,馬鳴蕭蕭,大旗獵獵。 是振奮人心的大氣場,也是攝人心魄的大氣場,沒有雄風烈膽,只怕先被這個陣勢嚇倒了。 甘寧卻選出一百多名健兒,先與眾將士吃飽。 然后用銀碗斟酒,甘寧自己先喝下兩大碗,接著讓手下的副將喝酒,副將跪在地上,不接這碗酒。 甘寧按劍喝道:“你和我甘寧比較,主公更喜歡誰?我還不怕死,你怕什么!” 副將見甘寧聲色俱厲,急忙起立接過酒來喝了。 每個士兵一人一碗酒喝完。 到了深夜二更時分,大家銜枚出發,趁著黑沉沉的夜色,直抵曹營。 偷偷撥開鹿角,翻過墻壘,沖進曹營,快速地斬下了幾十個曹軍的腦袋。 曹軍發現有敵人進營中,大驚騷亂起來,又是吶喊又是鼓噪,點起火把照得白天一樣。 甘寧早已趁亂率領自己的百來人退回吳軍大營,進營時敲鑼打鼓,吹響號角,大家一起高呼萬歲。 孫權大喜,哈哈大笑道:“嚇著曹操這老匹夫了吧!將軍的膽量了不起!” 馬上賞賜絹千匹,刀百口。 并得意地對大家說:“曹操有張遼,我有興霸,完全可以和他一相高下嘛!” 興霸就是甘寧的字。 這個在演義小說中經常出現的乘夜去劫營的情景,再現在甘寧的傳記中,可見甘寧的膽氣之雄壯,在三國中是名聞遐邇。 三國演義把這一段子描寫為“甘寧百騎劫曹營”格外精彩。 2、江湖習氣 甘寧是益州巴郡人,年輕時是個典型的“蠱惑仔”。 帶領一班弟兄,橫行鄉里,頭上插鳥的羽毛,身上佩戴著鈴鐺,四處游蕩。 老百姓一聽到鈴鐺響,就知道是甘寧這伙人來了,大家叫這些人“錦帆賊”。 甘寧為首,無法無天,殺人越貨,藏匿罪犯。 而且勢力不小,走陸路,車騎擁戴著,走水路,船舶相連。 手下小弟都穿著體面,停船休息,維系船舶的都用錦緞絲綢,走的時候割斷就丟了。 格外追求奢侈派頭。 慢慢長大,甘寧不甘心就這樣混江湖。 又讀了幾本書,想要開創一番事業。 就不干打家劫舍的事情,率領自己的部下八百人到荊州投奔劉表。 劉表是個儒雅的人,對孔武粗豪的甘寧不大上眼。 又投奔割據江夏的黃祖,還是得不到重用。 這樣再轉投江東孫權,孫權的大將周瑜、呂蒙都大力推薦,得到了孫權的重視。 甘寧雖然算走上正軌,但江湖習氣不改,快意恩仇的事情照做。 甘寧有個廚師得罪了他,跑去找呂蒙求情。 呂蒙把這人藏起來,甘寧直接拿著重禮去拜見呂蒙的母親。 呂蒙沒法,把人交給甘寧帶走。 甘寧向呂蒙保證不殺此人。 一轉臉,把這人帶到甘寧的船上,甘寧親自動手,把他綁在桑樹上一箭射死。 呂蒙得知大怒,擂鼓召兵,要火并甘寧。 呂蒙的老母親光腳跑出來叫道:“主公對你和親骨肉一樣,是要你注重大局!你為個人恩怨殺了甘寧,怎么向主公交待!” 呂蒙是個識大體的人,又是個孝子。 當即哈哈一笑,到甘寧船上叫道:“興霸,我老娘叫你吃飯啦!”甘寧感動地涕泣橫流。 連連道歉:“我對不起你!” 話是這么說,碰到事情甘寧還是隨著性子來,粗暴無禮,亂殺人,甚至違反孫權的命令。 孫權大怒,倒是呂蒙勸諫孫權:“天下未定,像甘寧這樣勇猛能戰的勇士真的難得,還是多寬恕他吧。” 孫權也愛惜甘寧的才華,對他的待遇格外優厚,甘寧終于成為孫氏的忠臣虎將。 3、勇武善戰 甘寧的英勇善戰在百騎劫曹營中就大為體現。 歸吳后,參加了孫吳對外的大大小小的戰斗。 江夏討伐黃祖取勝之后,赤壁之戰,隨周瑜火攻烏林,大破曹軍。 孫吳軍乘勝進攻南郡,與曹軍大將曹仁大戰多時,不分勝負。 甘寧出主意,親率一支部隊襲取南郡上游的夷陵,以期兩面夾攻南郡。 曹仁也發現夷陵位置的重要性,急派大隊人馬來攻夷陵,甘寧手下才千把人,曹軍圍城,建起高樓,從樓上箭射城里。 一時箭如雨下,打得吳軍格外狼狽,心驚肉跳。 唯有甘寧依舊談笑風生,毫無懼死。 的確有大丈夫視死如歸的氣度。 隨即孫吳的援軍在周瑜呂蒙的率領下趕到,內外夾擊,大敗曹軍,繳獲了三百多匹戰馬。 吳軍軍心大振,再加強進攻,曹仁頂不住撤軍,吳軍占領了南郡。 這一戰甘寧獨守孤城,勇于任事,表現相當的出色。 建安十九年,曹將朱光守皖城,孫權大軍圍城。 吳軍發現皖城城防不是很堅固,即發動諸軍猛攻。 甘寧擔任升城督,親率精銳士兵沖鋒陷陣。 他手揮鐵練,冒著箭雨,身先士卒,攀登上了城墻。 呂蒙親自擊鼓,軍士無不踴躍,一舉攻進城去,活捉了朱光,拿下皖城。 甘寧這種勇往直前的戰將作風,立了大功,被孫權任命為西陵太守。 建安二十年,孫權進攻合肥,受到曹將張遼有力的阻擊,戰事不利,吳軍撤退。 大部隊開拔,余下呂蒙、凌統、甘寧等將率領一千多將士跟隨孫權駐在逍遙津北。 曹軍偵察瞭望到這個情形,張遼立即率馬步軍快速沖過來,殺聲動地,直奔孫權而去。 情況萬分危急。 甘寧、呂蒙、凌統等奮力抵擋、拼死廝殺。 作戰中,甘寧一邊張弓射敵,一邊大聲命令士兵把戰鼓敲響來!氣壯山河,勇冠三軍。 經甘寧等人的英勇抵抗,曹軍進攻速度有所遲緩。 凌統趁機率兵三百,保護孫權沖出重圍,再回來和甘寧等奮力拼搏大戰張遼。 孫權乘駿馬飛越斷橋脫險。 甘寧凌統等也死戰得脫。 這一戰就是有名的逍遙津之戰,曹將張遼、樂進等趁吳軍撤退時,突然襲擊沒有防備的孫權,差點把一代英杰孫權給干掉了。 甘寧凌統等拼命的死戰,才保住了江東領袖人物。 甘寧戰斗中表現的大無畏精神,就是他尚武精神的體現。 4、見識不凡 甘寧雖然粗暴勇猛,性急好殺。 但不是一味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知道沖沖殺殺的愣頭青。 他先從劉表轉投黃祖再奔孫權都是很有規劃,精心安排的。 他在黃祖手下干活時,和孫權的吳軍交過手,一箭射殺了東吳的大將凌操(凌統的父親),立了這么大功,黃祖依舊沒提拔他。 甘寧打算出走,可不知道路在何方。 他的直接上司名叫蘇飛的知道他的打算,對他說:“歲月易逝,要抓住時光做點事情嘛!” 于是蘇飛向黃祖推薦甘寧,讓甘寧擔任邾長,此地靠近孫吳地盤。 甘寧率領部下,順利投奔了孫權。 孫權再次出征黃祖時預先做了兩個盒子,宣稱用來裝黃祖和蘇飛的頭顱。 甘寧出列跪拜孫權,叩頭出血為蘇飛求情:“如果不是有蘇飛,我甘寧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也不會有今天,我還能在這兒為主公出力。” 懇求之下,孫權很是感動,特別赦免了蘇飛。 此事看來,甘寧是重情義講忠信的偉男子。 前面說過甘寧射殺了凌統的父親,所以甘寧歸順孫吳后,凌統很恨他,總想找機會殺甘寧報仇。 有一次在呂蒙家喝酒,喝得半酣,凌統就起身說,“我來舞一段單刀。” 拔刀在宴席上揮舞起來,甘寧時時刻刻提防著凌統,馬上說:“我甘寧會雙戟舞。” 執雙戟在手,呂蒙上前操刀持盾,說:“你們都不如我。” 用身體把兩人分開。 可見甘、凌二人勢同水火,孫權把兩人分開駐扎,不讓他們有機會尋仇。 但在逍遙津一戰,大敵當前時,兩人擯棄前嫌,同心戮力擋住曹軍進攻,救出了孫權。 可以說,在國家大義面前,甘寧還是有放的下個人恩怨問題的心胸。 甘寧不只是一個斗士,他投到孫權手下時和孫權有一番對話,相當的有見識,幾乎相當于東吳的長遠規劃圖。 甘寧的主意是:漢家天下已經名存實亡,曹操篡黨奪權只是時間問題。孫吳要先消滅在江夏的黃祖,進而奪取荊州,再圖謀巴蜀。這個想法和諸葛亮出山為劉備規劃的取荊州、益州多有相似之處。可以說甘寧算得上是一個識時務的俊杰。 甘寧死于建安二十五年,孫權大為痛惜。 東吳的虎臣,孫氏的爪牙,一代英杰人物,在孫權的厚愛之下,為江東的鼎立之勢,立下了汗馬功勞。 是孫吳數的上的一流戰將。 |
|
來自: 紅牡丹gu1btzpv > 《地貌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