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拉特蒙古蒙古這個名字提起來可能很多人都比較陌生,更為人所熟知的是從電影、電視劇中看到的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故事。或者是康熙三次親征準格爾部首領葛爾丹,平定衛拉特蒙古叛亂等故事而熟知。而土爾扈特部和準格爾部就是屬于衛拉特蒙古四大部落之二。 衛拉特蒙古,是蒙古諸種的之一。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蒙元時期。在歷史上曾經兩次(15世紀中期,17世紀清初)建立起強大的衛拉特聯盟。勢力范圍東起興安嶺,西越阿爾泰山至巴爾喀什湖、蔥嶺,北起安加拉河、貝加爾湖,南抵大漠,成為元朝滅亡(公元1368年)后中國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最后一股強大勢力,它對東方歷史產生過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為衛拉特蒙古地處偏西北(今天新疆北疆,阿爾泰山,七河地區)。不如東部蒙古那樣與我們接觸多,所以不為我們所熟悉。衛拉特蒙古長期獨立于蒙古各部外,其語言與東部喀爾喀蒙古、察哈爾蒙古、土默特蒙古、科爾沁蒙古、鄂爾多斯蒙古等有很大的差異,基本上達不到互通的地步。雖然同為阿爾泰語系蒙古語種,但詞匯以及語言語法形態保留了大量突厥語成分。當然這也可能與衛拉特蒙古基層族源屬于突厥族有關。必須承認的是是,衛拉特蒙古史是蒙古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元時期全圖(二)(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 “衛拉特”是蒙語“Oilrad”的漢語音譯,蒙元時期漢語譯為“斡亦剌惕”、“斡亦喇”等,稱為斡亦剌人。明代漢譯為“瓦剌”,清代漢譯為“衛拉特”、“厄魯特”等。由于在清朝初年時主要分布在蒙古高原的西部,故又稱為“西蒙古”。陶宗儀作《南村輟耕路》記蒙古七十二種:外剌、外剌歹。即斡亦剌人。衛拉特蒙古和蒙古兀良哈部一樣,從一開始就不是蒙古本部部族,更非蒙古“黃金家族”。是屬于蒙古部崛起后被并入蒙古部的突厥語族。衛拉特人最早居于葉尼塞河上游,以狩獵為生。是漁獵森林民族,13世紀初首領忽都合別乞歸附成吉思汗,改為畜牧。斡亦剌惕,即草原上的百姓。與不里牙惕(林中百姓)相對應。但斡亦剌惕部眾,實際上多為林中百姓。呂思敏作《民族史》曰:斡亦剌者,其居地在今西伯利亞南境。其種名見于《秘史》者,有不里牙惕、兀兒速惕、合卜合納思、康合里、禿巴昔等。不里牙惕,在薩拜喀勒省之巴爾古精河上。阿穆爾省之牛滿河上亦有之。牛滿河,一名布里雅特河,即不里牙惕之異譯也。兀兒速惕,在牛滿河之北。《西北地附錄》稱為烏斯,謂以水為名;蓋即烏蘇之異譯。合卜合納思,《西北地附錄》作憾合納,云在烏斯東,謙河所從出,則在今多特淖爾附近。康合里,地在今杭愛山之北,禿巴昔,在今俄領托波兒斯克省境。此種人部落蓋甚多。故《秘史》統稱之曰禿綿斡亦剌。禿綿亦作土綿,譯言萬也。由此可見,衛拉特蒙古雖號稱為蒙古種,但其起源基層民眾多為突厥種。 元嶺北行省(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 關于衛拉特蒙古姓氏:斡亦剌惕部的一個主流分支,為綽羅斯氏,該氏族世為斡亦剌惕部貴族,元朝大臣綽羅斯·孛罕為瓦剌部聯盟最早的首領。綽羅斯姓氏世代統治衛拉特蒙古,期間雖然一度被和碩特部貴族取代(和碩特部首領為成吉思汗直系后裔),但是不久即被綽羅斯-葛爾丹取代。綽羅斯·孛罕之子綽羅斯·烏林達為瓦剌首領時擔任北元太師。綽羅斯·烏林達之子綽羅斯·猛可帖木兒(浩海達裕)為瓦剌首領時,扶持額勒伯克為北元大汗,后被額勒伯克誤殺。綽羅斯·猛可帖木兒(浩海達裕)有三子:綽羅斯·馬哈木(馬合謀)、綽羅斯·太平、綽羅斯·把禿孛羅。綽羅斯·馬合謀在進攻阿魯臺時陣亡,其兒子綽羅斯·脫歡當了鬼力赤的兒子額森虎的太師。15世紀中期第一次建立起來的強大衛拉特聯盟首領也先,就是綽羅斯姓氏。后世強大的準格爾汗國首領葛爾丹、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等衛拉特部落的英雄,也都是綽羅斯姓氏。 后文我將系統敘述兩次衛拉特聯盟的崛起:也先率領的衛拉特蒙古時期和綽羅斯-葛爾丹、策妄阿拉布坦等領導的衛拉特蒙古時期。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歷史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