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一個運動中經常會受傷的部位。到底是跑步損傷太大還是膝蓋太脆弱? 曾經有這樣的例子:女高管為瘦身每天在跑步機上跑兩個小時,半年后她的髕股關節軟骨被磨掉一半,走路困難。但我們也看到過這樣的新聞:57 歲的美國老太太 Joan Benoit Samuelson 跑了幾十年馬拉松,如今依然跑得帶勁。 可見沒有完全脆弱的膝蓋也沒有只會毀膝蓋的跑步,只有錯誤的方法讓人“膝蓋中槍。” 與其在膝蓋發生疼痛后再去尋求緩解方法,倒不如先養成保護膝蓋的跑步習慣。預防的力量永遠要優于事后補救。 01 保持運動量 預防膝蓋損傷減少跑量還不及,還要保持運動? 是的,因為不跑步,比跑步更傷膝蓋! 《關節炎護理與研究》上的最新研究顯示:堅持跑步的人群發生膝蓋疼痛的概率為 21.1% ,那些以前跑步現在停止不跑的人群的概率為25.3%,而從不跑步的人群其膝蓋疼痛的概率為 29.6%。 與久坐不運動相反,在合理的跑量范圍內,堅持正確的姿勢,通過運動的刺激會使膝蓋擁有更持久的耐力。 02 學會正確的跑姿 醫學專家指出,跑步時在姿勢正確的情況下膝蓋正常向前活動,髕骨與股骨接觸面最大,力度可均勻分配。但如果姿勢錯誤,尤其是為追求速度邁大步,便會增加關節壓力,甚至令髕骨外翻或內旋,加速接觸面軟骨磨損。 03 跑前充分熱身 跑步充分地熱身準備可以讓減少膝蓋損傷。針對膝關節的熱身動作有蹲起、原地高抬腿、后踢腿等,還可以搓揉膝蓋下緣,這樣增強肌肉彈性,促進關節囊分泌更多滑液,預防膝關節損傷。熱身時間不低于2分鐘。 04 選擇正確的跑鞋 跑鞋裝備很關鍵,可以有效減少地面對膝關節的沖擊力,尤其是當你的跑姿還不夠正確的時候,跑鞋就顯得尤其重要。建議選擇專業跑鞋,輕便透氣、大小合適且腳背能與鞋子緊密貼合,鞋底有一定厚度且帶有防滑紋,后跟以 2-3 厘米最宜。 05 增強肌肉訓練 肌肉包裹在我們的骨骼外面,它才是關節最好的保護傘,肌肉的控制力直接影響膝蓋的承受力。如果肌肉力量薄弱,那么身體的重量和來自地面的沖擊將毫無保留的直擊膝蓋。平時加入力量訓練絕對是良好的跑步習慣。 舉重運動員為什么能舉起超過骨骼承重極限的重量?是因為有強大的肌肉在瞬間給予了支撐。 6 個跑后習慣動作保護膝蓋 在膝蓋這個位置,其實是很多肌群交錯連接點:小腿、大腿、四頭肌、腘繩肌、腓腸肌、比目魚肌…各個肌肉群協同合作才能讓膝蓋保持穩定。 周圍的這些肌群靈活有力才能讓膝蓋處于損耗最小的活動環境當中。所以每次跑完都做一遍這些簡單的小動作拉伸膝蓋旁邊的肌肉,就能幫助膝蓋長久保持健康強健。對了,跑后膝蓋有疼痛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這幾個動作緩解。 小腿靠墻拉伸 小腿在高強度跑步運動后往往非常緊張,僵硬緊張的小腿肌肉也可能會進而影響到膝蓋。 找一面墻壁,腳尖抵住墻面,腳跟抵住地面,保持腿部伸直,身體盡最大可能向墻壁靠,保持五秒后放松,每條腿拉伸 10~15 次。 小腿按摩球壓伸 這個動作可以同時拉伸腘繩肌和小腿。 坐在地上,曲起一條腿,在膝關節彎曲處放上一只按摩球,然后小腿盡量往里靠近,腳向臀部靠,感覺肌肉緊張感有緩解后換另一條腿。 半跪式臀肌四頭肌拉伸 這個動作不僅針對四頭肌,對臀部也有放松作用。 保持半跪的姿勢,膝蓋保持 90 度彎曲,膝蓋敏感的話可以在下方加入墊子。身體前傾,彎起后退用手抓住腳盡力往臀部靠近,感覺肌肉被漸漸拉開,保持至少 5 秒。每條腿做 10~15 次拉伸。 四頭肌泡沫軸拉伸 除了拉伸四頭肌,還能放松髂脛束,對長時間跑步造成的髂脛束摩擦發炎和跑步膝有緩解的效果。 雙手撐住地面,左腳伸直,右腳彎曲協助支撐,讓緊繃較硬的肌肉區域于泡沫軸上被壓迫著來回滾動約 15 秒 x 5 次。操作時之力量大小以感受輕微酸緊為基準。 腘繩肌拉伸 腘繩肌對于膝蓋的影響很大,很多膝蓋不適其實是腘繩肌所造成的問題。 平躺,抬起一條腿伸直,將阻力帶套在一條腿的足弓下方,雙手拉住阻力帶后端用力向身體方向拉,拉到最舒展的位置。保持 5 秒,每條腿做 10~15 次。 伸直抬腿 這是一個簡單的加強腿部力量的動作,對膝蓋完全沒有壓力,但依然能激活腿部肌肉。 平躺,一條腿彎曲,另一條保持伸直的狀態向上抬起,同時整條腿向外側旋轉,腳尖指向外側而非向上。每組 10~15 次換腿,每次練習 3 組,如果你的力量加強了,還可以在腳上綁上沙袋增加重量。 減肥|飲食|翹臀|美腿| 肩背 | 胸臂 | 腹肌 | 達人 |
|
來自: 雨霖鈴5smp6zqs > 《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