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不斷攀升,很多人都感覺上火了。每天夏天,寶寶脾氣每天總是很大,動不動就發脾氣。其實,很多原因是寶媽護理不當導致的,可千萬不能一味的責怪孩子! 一方面,給孩子吃的食物中有很多煎炒食品,還有雞肉、牛肉、羊肉等;另一方面是情志因素,對孩子嬌生慣養,孩子則在“無法無天”。稍不順心則“怒目相向”。中醫認為小兒”肝常有余,心常有余“,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為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的愿望,使其產生郁滯,導致肝氣郁結化火所致。此外,還有一種是因為疾病后期失于調理,如孩子患過一些熱性病,像感冒、肺炎發燒等。寶寶肝火旺盛怎么調理?寶寶著急,寶媽更著急!今天,就給您介紹夏季去火的關鍵點。 告訴你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寶媽稍一留心就能及時發現寶寶心肝火旺的癥狀: 1、舌頭。從舌苔脈相來看,”心火肝熱“的孩子舌頭舌尖舌邊、嘴唇偏紅,有的孩子連手掌心都偏紅,有口臭,大便干結不好拉。這些孩子往往會挑食,胃口較差,人消瘦。由于”心火“重,孩子的性格也比較急躁,容易發脾氣,倔強。 2、睡覺。孩子'心火肝熱',睡覺有明顯特征,比如:入睡難,入睡后易出汗,后半夜睡不寧,頻頻轉換睡姿和位置,有的孩子會迷迷糊糊坐起來,換個位置躺下再睡,有的還會做夢,被夢境所驚嚇而醒。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怕熱,睡著時,容易踢被子、掀衣服,把肚子都露出來,有的干脆半夜把自己的衣服脫掉。這些孩子大多喜歡趴著睡,有的還會打呼嚕、咬牙齒(磨牙)。這種情況一般多見于0-6歲的嬰幼兒,而有這種癥狀的小孩就占到60%。 3、 眼角。肝開竅于目。如果眼角有眼屎出現,說明孩子有肝火了, 這時的孩子往往容易發脾氣,不聽話。可以給孩子用生的嫩芹菜抹上花生醬和白糖吃,也可以榨些芹菜汁,煮粥喝。 心肝火旺者常脾虛!現在的寶寶大多脾虛,特別是盛夏來臨,濕邪最重,脾喜燥惡濕,加之心肝火旺,往往導致脾氣虛甚!肝與脾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肝病往往會引起脾的功能不好,所以在治療肝病的過程中,健脾是非常重要的。中醫有一句話叫“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也是中醫“治未病”的經典理論之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肝氣郁結可化火。除了健脾之外,在降肝火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疏肝理氣。中醫認為,發怒、苦悶、抑郁、傷心等情緒都會傷肝,很多人一生完氣就不想吃飯,常說“氣都氣飽了”,其實就是肝氣犯胃,肝火影響到脾胃的表現。不少肝火旺的病人易出現一些脾虛癥狀,如口淡、不想吃飯等,即中醫所說的“納呆”,舌質淡或邊有齒印,舌苔白或白膩。 對心肝火旺者,中醫調理思路最效!如果孩子有明顯的以上表現,一般來說就是心火肝熱了。可以根據孩子的體質,寶媽可選擇以下”清心平肝健脾“處方來調養自己的寶貝兒: 方法一:健脾祛濕食療方——蓮子健脾又養心 濕氣影響脾胃功能,人體感染了濕邪之氣后,可進一步影響到脾胃功能,同時還容易出現疲倦、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而一旦脾的運化功能不好,也會進而影響到肝。對于肝火旺的人及肝病患者而言,夏季的一大任務就是健脾。 健脾去濕藥材是淮山、蓮子、芡實。對于有些氣虛的人,還可加入一些太子參。蓮子是一種特別好的藥材,因為它“全身都是寶”:蓮葉可以祛濕,蓮蓬可以解暑,蓮子既能健脾又能養心,是一種非常平和的藥物,蓮子心則可以清熱降心火。瀉肝火的過程中不能用太過苦寒的藥物,因為“苦寒之藥,必傷脾胃”,普通人喝涼茶一定要適可而止,就連冬瓜煲薏米也不能天天吃。另外,長夏可適當用淮山、赤小豆、薏苡仁、木棉花等煲湯,起到除濕的效果;而竹蔗、茅根、淡竹葉、紅蘿卜等則有清熱的作用。 同時,可配合敲打小腿上的豐隆穴消除痰濕,按摩這個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濕痰自化。豐隆穴位置,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后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按摩的時候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即可。
清天河水:清熱解表、瀉火除煩,多用于小孩外感發熱、內熱、煩躁不安等癥。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橫紋推向肘橫紋,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推3~5分鐘。心肝火重可適當延長推拿時間。 清天河水:清熱解表。位于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從腕橫紋推到肘橫紋,名清天河水。 平肝:肝經宜清不宜補,食指離心推為平肝。能平肝瀉火,熄風鎮驚,解郁除煩,和氣生血。用于治療急慢驚風,煩躁不安,口苦咽干,口舌生瘡,五心煩熱,目赤,脾虛泄瀉,腹脹等。推3~5分鐘。心肝火重可適當延長推拿時間。 平肝:位于食指腹面 清補脾:小兒推拿健脾祛濕大穴。在拇指的一側。脾貴在運,不在補。建議拇指指根指尖來回推。推拿頻率:每分鐘200次,根據年齡一次推拿5~8分鐘。 清補脾:在拇指的一側,來回推 太沖: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太沖穴的位置比較好找,它在腳背上,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大腳趾縫往腳背上大約4厘米處。它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人們常常把它比作人體的出氣筒。當你怒火沖天的時候,按揉太沖可以幫你平心靜氣;當你頭昏眼花的時候,按揉太沖可以讓你神清氣爽。 當下,小兒推拿錯誤認識和網上流傳錯誤配穴比比皆是,很多家長被誤導,萌寶.愛嬰堂小兒推拿將為寶媽奶爸分享更多的正確推拿知識,相信只要堅持,媽媽們就能用雙手讓你家的孩子身體就會越來越健壯!最后,希望所有的寶貝都能健康成長,開開心心的享受自己快樂的童年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