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師范科學習。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于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 布袋和尚 1942年,李可染開始水墨寫生,作牛圖,在四川重慶參加當代畫家聯展。同時期,古典寫意人物《屈原》、《王羲之》、《杜甫》以及山水畫《風雨歸牧》等作品問世。也是李可染山水畫形態古典期(1942-1953)的開始。 蒼巖白練圖 1943年,李可染應重慶國立藝專校長陳之佛邀請,任中國畫講師至1946年9月。在此期間,致力于中國畫教學和研究,主攻山水、古典人物、牧牛圖。作《公蔭觀瀑圖》、《執扇仕女圖》、《擬八大山人》、《仿石濤》等畫。1944年,《李可染水墨寫意畫展》在重慶舉辦,徐悲鴻作序,老舍撰寫《看畫》一文,并在文中對李可染的山水畫和水牛圖表示稱贊。 蒼巖雙瀑圖 1945,李可染與林風眠、丁衍庸、關良、倪貽德、趙無極等以山水和寫意人物為主,舉辦《現代繪畫聯展》。同年,他在昆明舉辦了《李可染水墨寫意畫展》,也作了《放鶴亭》、《棕下老人圖》等畫。 1946年,李可染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翌年春拜齊白石為師,相隨10年。同年又深得黃賓虹積墨法之妙。 1948年,李可染在北平舉行第二次個人畫展。徐悲鴻收藏其《撥阮圖》、《懷素書蕉》等寫意人物畫近10幅,藏于徐悲鴻紀念館。 1949年后,李可染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崇山茂林源流長圖 春雨江南圖 1954年,李可染為變革中國畫鐫"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兩方印章。上半年首次長途寫生,歷時三月余。同行者有畫家張仃、羅銘。9月19日,在北京北海悅心殿舉行三畫家水墨寫生畫聯展。這一年,也是李可染山水畫形態的轉型期(1954-1965)的開始。1956年,李可染再次長途寫生,歷時八個月,行程數萬里,作畫近二百幅。從"對景寫生發展到對景創作"。他的代表作有《魯迅故鄉紹興城》、《萬縣》、《江城朝霧》、《嘉定大佛》、《峨眉山秋色》、《巫峽百步梯》等。返回后,在中央美術學院大禮堂舉行"李可染水墨山水寫生作品觀摩展"三天。 從枇杷山公園望重慶山城 在山水畫方面,李可染主張"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 在素描方面,李可染認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學,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準確地反映客觀形象。形象描繪的準確性,以及體面、明暗、光線的科學道理,對中國畫的發展只有好處,絕無壞處。 李可染也提出過"采一煉十"的主張。意即,采礦是艱辛的,冶煉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勞動,真正的藝術創造必須兼有采礦工人和冶煉家雙重艱辛和勤奮。 放鶴亭 高崖飛瀑圖 歌德寫作小屋 觀畫圖 歸牧圖 桂林春雨 荷凈納涼 荷塘消夏圖 橫云嶺外千重樹 忽聞蟋蟀鳴 容易秋風起 畫山側影(a) 畫山側影(b) 懷素種蕉學書圖 黃海煙霞 黃山煙霞 積墨山水(a) 家家都在畫屏中 家住崇山茂林中 嘉定大佛 簡筆山水 江城朝市 江山無盡(a) 江山無盡(b) 犟牛圖 景岡山主蜂 看山圖 昆侖山 蘭亭圖 老松無華萬古青 漓江山水天下無(a) 漓江山水天下無(b) 漓江勝境 林茂鳥竟歸 靈隱茶座 凌云山頂 推薦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