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燕 (益陽 自由撰稿人) 最初我家小院并沒有枇杷樹,我也沒有吃過枇杷。 小學二年級的一天,放學后我和同學們去后村玩耍,遇一樹,樹很大,墨綠的樹葉間掛滿金黃的果實。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是枇杷。”同學們一喜,爭先恐后往樹上爬,一邊爬一邊招呼我。我往后退,退了幾步,轉身就跑。母親從小教育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摘,看到別人摘要轉身離開,以免被誤會。 我一口氣跑回家,上氣不接下氣,興奮地向母親描繪枇杷的樣子,咽著口水說:“看上去很甜。” 家中小院栽了許多果樹:李子,杏,梅,桃,棗。這些都是我描繪和咽口水的結果。 到了晚上,母親一邊給我鋪床,一邊對床邊的父親說:“怎么就沒想到栽一棵枇杷樹呢?丫頭沒有吃過。” 父親說:“你是不是太慣孩子了?” 母親說:“只有自家有,孩子才不會饞別家的。” 到次日,聽說昨天摘枇杷的同學有一個摔傷了,原因是大家摘得正歡時,枇杷的主人拿一根長竹竿追來。主人六十多歲,在村小學開“代銷店”。我們稱呼他為“高爺爺”。平時慈眉善眼,那天不知怎么那么兇。 后來,時不時地,我會跑到后村去,遠遠地看著那株枝繁葉茂,果實累累的枇杷樹發呆,我不知枇杷什么味道,我很想嘗一顆。 有一天,我正遠遠地望著枇杷樹發呆,高爺爺不知什么時候來到我身邊,笑瞇瞇地問我:“丫頭,想吃枇杷,是嗎?” 我一驚,撒腿就跑。 到了晚上,我正在做作業,高爺爺來了,手中提著一小籃金黃的枇杷,說是給我嘗嘗鮮。又說,整個小學,就我一個人沒有采摘過他的枇杷,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說他這輩子最厭惡不勞而獲,偷偷采摘別人果實的人。 高爺爺是八路軍,參加過抗日戰爭,腿部受傷后回了家鄉,平時最喜歡給我們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高爺爺走后,母親洗了一小盆枇杷,我吃得眉開眼笑。 母親一邊給我剝皮,一邊問我:“是偷偷采摘別人的吃得舒服,還是受到別人的喜愛送給你吃吃得舒服?” 我說:“當然是受別人喜愛送給吃得舒服。偷偷采摘別人的吃得提心吊膽不說,還不一定能吃到這么多呢。” 母親從來不和我講大道理,母親的教誨總是如輕風細雨般滋潤進心田。 次年春,父親尋來兩棵枇杷樹苗,母親遞給我一把小鏟,讓我學著栽種。遺憾的是,還沒等到枇杷樹開花結果,我們一家便搬出了村莊。但是,我永遠記住了兩個道理:一是不要隨意采摘屬于別人的果實。二是要想不饞別人的果實,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栽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