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委黨校爭創全省一流全國先進黨校 www.ah.xinhuanet.com 2013-05-03 來源: 銅陵新聞網 4月26日上午,銅陵市委黨校B區301教室里,方培虎副教授正在為第59期縣干班的學員們講解《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建設的認識與實踐》課相關內容。學員們聚精會神聽講,不時埋頭做筆記。 市委九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后,市委黨校按照“搶占競爭制高點、爭當發展排頭兵”的要求,全面深化教學改革和管理,大力加強應用型科研工作,深入開展內部管理創新,突出理論武裝、黨性教育、能力提升“三個重點”,努力打造干部素質提升的搖籃、黨性鍛煉的熔爐、市情研究的平臺、時事宣講的講堂、干部繼續教育的學校“五個品牌”,力爭利用3年時間建成全省一流黨校,用5年時間建成全國先進地市級黨校。 “大規模培訓黨員領導干部、大幅度提高黨員領導干部素質,是黨校工作的第一要務。”市委黨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長期以來,該校從銅陵實際出發,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學以致用”為原則,設置了理論基礎、經濟理論與實踐、社會管理與創新、黨性鍛煉與能力素質四大板塊,著重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重要創新、重點經驗,例如產城一體、城鄉一體等,通過專題式、版塊化教學,著力培養“講政治、懂經濟、會管理”的復合型領導人才,幫助受訓干部全面領會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近期我們集中力量組織開展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學習輔導。全年開辦縣干班、中青班各類培訓班不少于30期,把黨的思想理論教育擺在首要位置。” 增強黨性修養是貫穿于黨校主體班教學全過程的一條紅線,市委黨校堅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寓黨性教育于多層次理論學習中,要求縣干班、中青班每位學員寫1篇理論學習心得和1篇調研報告;加強宗旨觀念教育,扎實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試行每個主體班聯系一個貧困村、一戶困難企業,每個小組支持一個小微企業、幫扶一個困難家庭;加強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組部《關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進一步加強學員管理的規定》,將黨性教育與過軍事日、拓展訓練、勞動實踐等結合起來,要求中青班學員每人寫1篇黨性鍛煉心得體會,完善主體班全封閉管理制度;加強廉政教育,開設黨風廉政、依法行政等理論教育和案例教育課,以學習型黨校建設為契機,請優秀共產黨員、勞模、“銅陵好人”等模范人物來校作報告,加強廉風等“八風”建設,打造風清氣正的學府。 “建設美好鄉村,是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美好銅陵的基礎性工作,是‘四個之城’建設的具體行動。目前,我市在美好鄉村建設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為:一是建設資金問題。二是工作機制不活。三是鄉村積極性不高。四是農民主體作用尚未激發出來。”這是日前該校第59期縣干班的學員王友貴在一篇《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美好鄉村---讀<新農村與城鄉統籌發展>之心得體會》讀書筆記中,就我市美好鄉村建設提出的觀點,而這些認識的來源與深化,與市委黨校堅持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密不可分。 近年來,市委黨校堅持以應用研究為主的科研導向,一方面加強“基地”建設,進一步發揮市情研究所職能,打造銅陵市管理創新研究基地,著力在經濟發展模式創新等領域謀劃選題,尤其在產業升級、環境保護、城鄉一體化和社會管理創新等方面,深入總結“銅陵經驗”,上升為理論成果和系統教材,力爭1至2年在全國黨校系統打造若干個“銅陵品牌”。另一方面不斷完善科研開放機制,加強與黨委、政府工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高等院校及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合作攻關,打造精品,力爭每年推出10個以上較高層次科研課題和成果,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同時,該校還堅持完善教科研一體化機制,以服務教學和市情研究為落腳點,力爭科研成果每年發表在省級及以上刊物不少于10篇、國家核心期刊不少于3篇,市委、市政府領導每年批示的決策參考不少于10件;辦好黨校理論刊物《皖江論壇》及市情增頁,分年度編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藍皮書”,使黨校成為研究改革、推進創新的前沿陣地,成為新思想、新觀點相互碰撞的“學術沙龍”。 近期,圍繞“三篇大文章”,市委黨校全面謀劃科研布局:一是盡快落實科研選題,如怎樣破解“支柱產業單一化、初級化明顯、新興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等;二是組織科研精干力量集中攻關,深入調研,力爭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含金量高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