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掌聲”為什么而響起 薛原 《人民日報》 又到畢業季。近日,華東理工大學一位學生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不但贏得了現場最長久的掌聲,更在網絡上打動了無數人。讀書、升學、畢業、深造……這位名叫高羽燁的23歲女生,成長經歷聽起來和很多孩子并無二致,為什么能讓這么多人感奮深思?故事的特殊之處在于,她是一位聾人。高羽燁所講述的,就是一個懷抱不屈意志和堅韌品格的聾人女孩,如何與命運對話、如何創造屬于自己價值的故事。 社會生活中,如何看待殘疾人,并非一種單向認識。這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著社會文明的光譜,也映照著全體社會成員的互助精神、人文意識和平等理念。 如今,從地鐵里的輪椅通道到電梯上的盲人按鈕,無障礙公共設施正成為城市建設的標配。這樣的標配,也不應只體現在硬件的提升上,更應當在每個人的心頭激起共振。以心靈的平視塑造文明標尺,為殘疾人創造什么樣的社會環境,全社會就將收獲什么樣的精神饋贈。推己及人,所有的改變,最終都指向同一個目標,正如高羽燁一字一句吐露的心聲:“希望大家把我當作普通人,是和大家一樣,要努力工作和生活的人。同樣的,我也可以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