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萬歷窯 青花梵文盤 芝為華彩玉為肌, 火氣全無古氣披。 恰似白描吳道子, 觀音妙相手中持。 這是一首清高宗乾隆皇帝題詠“宋代瓷膽瓶”的七言詩。乾隆是中國古代一位頗有作為的封建帝王,自號“十全老人”,能文能武,舉凡琴棋書畫、詩文辭賦浸淫其中,頗為自負。而他嗜古成癖也是出了名的,他對古代瓷器的狂熱愛好尤為人們津津樂道。 一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生活足跡,幾乎貫穿了整個18世紀。他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在位六十年(1736-1795)。退位之后又當了三年的太上皇帝,仍然掌握政權。是長壽且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因此有十八世紀皇帝的稱號。在位時,曾經親自考訂文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置清宮典藏;故也有人把他看成是首席博物館館員。特別是分別收藏于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沈陽故宮、熱河行宮,與南京博物院中的傳世藏品,因多數皆可追溯出乾隆皇帝親手典藏的痕跡,皆能反映出他鑒賞文物的經過。 南宋 官窯 青瓷龍紋洗 精美華貴的中國古代瓷器是乾隆頗為得意的收藏品之一。作為皇帝,他的收藏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因而品類豐富,珍品極多;既有端莊典雅的唐宋名品,也有色彩斑斕的明代佳器,數量之巨、質量之精令人嘆為觀止;特別對宋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作品更是愛不釋手。他曾經詔令翰林們對宮內珍藏的歷代文物進行整理、編目,對于圣祖康熙、世宗雍正時期遺留下來的琺瑯彩瓷器視為珍寶,并且繼續在宮中造辦處燒制琺瑯彩器物,而且要求給每件器物都配上精制的楠木匣,貯藏在乾清宮琺瑯瓷專庫內,呵護備至。不僅如此,他還在政事之余親臨“法郎作”巡視督察。 明 宣德窯 寶石紅碗 金~元 鈞窯 天青海棠式碟 精陶韞古 乾隆皇帝從乾隆二十年開始,陸續降旨繪制陶瓷和青銅器圖冊,雖然目前陶瓷圖冊已與畫中瓷器分開保存,但是透過檔案記載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青銅器多寶格的組裝樣式,仍能追溯出陶瓷圖冊原來亦應與畫中瓷器共置于一個木匣中。而且整個木匣即為一組瓷器多寶格,圖冊正是這組多寶格的典藏圖錄。 《珍陶萃美》和《精陶韞古》兩本圖冊,繪制于乾隆五十年代。每一本畫有10件瓷器,每頁作對開裝裱,上頁為品名與圖畫,下頁紀錄尺寸、釉色、形制、款識和前人的品評。畫中收錄的作品,透過原載品名,得知為定、官、哥、鈞、龍泉窯,以及明朝宣德、萬歷官窯制品,從中展現出來的藝術品味,其實與乾隆皇帝降旨鐫刻御制詩對瓷器的選擇一樣,具體地傳達出乾隆皇帝的鑒賞品味。 《藝術品鑒》2012年10期*物志*欄目 (版權所有 如若轉載 請標明出處) ——————————————————— 2017,《藝術品鑒》雜志全面改版,現正在火熱征訂中,詳情請致電:029-89180088,歡迎咨詢。 感謝一路上有您陪伴,即使風雨兼程,我們也從未感到孤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