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普通人眼中,中醫用藥往往不好理解,用些樹皮草根昆蟲礦物就能治病;而按照現代西醫的看法,中藥更是匪夷所思,很多中藥盡管有效,但似乎并不包含相關的有效成分,比如白芷、防風、麻黃等治感冒的藥并沒有殺毒抑菌的成分,這與現代藥理學似乎并不相符。其實中醫用藥完全是用藥的性味,用藥的寒熱溫涼等偏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來對應調節人體的臟腑功能和氣血盛衰,是通過幫助人體功能恢復正常,然后讓人體自身祛除病邪,從而保身長全,并非現代西醫用藥使藥物有效成分直接針對病毒起效的路子。用西醫的眼光來看中醫中藥,就像讓牧師來考核和尚,完全一無是處。換句話說,中醫是“治人”,西醫是“治病”,中醫為了救人而治病,而西醫常常為了治病而傷人甚至殺人,很多癌癥患者化療至死就是典型的例子,對病灶的窮追猛打,往往傷害了其他臟器和部位的健康。

舉例說明,中醫有兩個著名的用泥土治病的方子,一個是“黃土湯”,一個是“井底泥”。“黃土湯”源自《金匱要略》,用“灶心土”——即是燒柴火的土灶中正對鍋底的黃土——來治療脾陽虛不統血而導致的便血下血等癥。這個土還有個很厲害的名字叫“伏龍肝”,“伏龍”為灶神之名,灶神又稱灶帝、灶君、灶君菩薩、灶王爺,是民間信奉的五祀之一。宋洪邁《容齋四筆》曰:“伏龍在,不可移作。所謂伏龍者,灶之神也。”稱灶心土為“伏龍肝”,是為隱替“灶”、“土”等土俗之稱。以“伏龍”隱“灶”之名,以“肝”替
“土”之稱。《名醫別錄》曰:“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以灶有神,故號為伏龍肝,并迂隱其名耳。”當然說得再天花亂墜,其實就是一塊煙熏火燎的黃土而已,這塊土憑啥能治血癥呢?它含有止血成分嗎?能加快血小板凝固嗎?似乎都不是。西醫們馬上把黃土拿到實驗室去化驗,發現里面有維生素若干,礦物質若干,微量元素等若干。。。理論上,這些東西好像不是用來止血的,倒像是補充營養的。。。
“井底泥”名字很質樸,就是水井底部的稀泥,據多部醫書和藥書記載,可外敷治療熱性瘡毒,其效如神。西醫們又不服氣了,拿到實驗室化驗,仍然是維生素若干,礦物質若干,微量元素等若干。。。完全沒有殺菌消炎止癢的成分,更不含西醫包治百病的抗生素。。。憑啥啊?西醫們要哭了。
請中醫解釋一下吧。其實很簡單,為啥這兩個病都用泥土,不用樹皮草根蟲子啊?“黃土湯”治療的是脾陽虛不能統血導致便血下血,中醫理論認為脾屬土,土的功能不足了,自然用土來補,以收同氣相求之功,而且因為是脾陽虛,所以用熱性的土,因此常年在灶中燒煉的土自然是最佳選擇,而路邊山上的土熱性不夠。田里井底的土性質寒涼,有反作用,所以這些都不能用。井底泥治熱瘡,也是同樣的道理,肌肉皮膚也是脾胃所主,而瘡毒多屬熱性,因此用很陰寒的井底泥來對治,特別是全身性的熱瘡,用藥外敷的話會耗費大量藥材和金錢,而泥土不用花錢,非常經濟。
隨著城市包圍農村的進度一步步加快,很多農村家庭也燒煤燒氣,不用土灶了,喝水也是自來水或者用抽水機抽取地下水,灶心土和井底泥都已經很難找到了。但明白了中醫用藥的基本思路,我們就可以選取其他符合這種性味要求的材料作為藥材,只要有了正確中醫思維的指導,萬物皆可為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