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老認為:荊芥乃風藥中和緩溫潤者,有風藥升散之性,而無其燥烈之弊,一般臨床多用于表證的治療,然其功用遠非如此。現將路老應用荊芥之經驗淺析于下。 清利頭目,通竅利咽 路志正教授認為,荊芥體輕升散,能夠上行于頭面空竅,具清利頭目之功效。故凡風邪侵犯頭目清竅,致頭暈目眩、鼻塞咽痛、耳聾耳鳴諸癥,皆可用之以清散。 此正合《本草匯言》所云:“荊芥,輕揚之劑,散風清血之藥也。…凡一切風毒之證,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際,以荊芥之生用,可以清之。” 病案舉例:患者吳某某,女,38歲。主因“流涕、噴嚏、鼻塞反復發作3年,加重1周。 于2009年7月30日初診。患者3年前受寒感冒后反復出現流清涕、噴嚏、鼻塞,遇冷風即發作,外院診斷為“過敏性鼻炎”,服用抗過敏藥物及中成藥效果不著,近1周癥狀加重,伴頭痛、咽痛,咳嗽,咯黃痰,納眠可,大便偏干。舌紅,苔薄白,脈浮滑。 中醫診斷:鼻淵,證屬肺經風熱,肺失清肅;西醫診斷:過敏性鼻炎。治以輕清宣肺、佐以養陰。
7劑,水煎服。 二診:2009年8月10日,服用上方后,患者諸癥大減,效不更方,原方繼進7劑以鞏固。 【按】:鼻淵患者,中醫治之,首分虛實,本例患者病程已逾3年,肺陰已傷,然就診時正值夏季,縱觀舌脈癥,仍存肺經風熱,肺氣失宣之象,故路老以輕清宣肺為治則,并佐以養陰。 荊芥穗為荊芥的花穗,辛香清芳,輕靈流暢,疏里達表,清利鼻竅,《滇南本草》有云:“荊芥穗,上清頭目諸風……消風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其成分有具良好的抗病毒、抗炎、鎮痛作用,路老以之配牛蒡子為君,取其輕透之性以宣散肺經風熱。 下期:國醫大師——路志正,應用“荊芥”臨床經驗總結二:開發郁結,透散伏邪,附胃病醫案歡迎關注本頭條號,不要錯過下期內容。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