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游記》的人都知道,孫悟空有一項本領,叫火眼金睛,能識別妖怪。事實上,火眼金睛不光能識別妖怪,還有一項強大的功能。 話說孫悟空保護唐僧到了鷹愁澗,小白龍跳出來把唐僧的白馬給吃了,唐僧讓孫悟空去找,孫悟空飛到半空看了一圈,說沒有,一定是被小白龍給吃了,唐僧不樂意了,說道:“徒弟呀,那廝能有多大口,卻將那匹大馬連鞍轡都吃了?想是驚張溜韁,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細看看?!盶 孫悟空說道:“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這雙眼,白日里??匆磺Ю锫返募獌?。象那千里之內,蜻蜓兒展翅,我也看見,何期那匹大馬,我就不見!”孫悟空這雙眼睛,不但能識別妖怪,還跟偵察衛星似的,能看到一千里外蜻蜓扇動翅膀的動作! 這功能也真是沒誰了! 但是有時候,打臉的事情總是來的那么快!大家知道,過了鷹愁澗收了小白龍后,就到了觀音禪院,里面有個老和尚金池長老看上了唐僧的寶貝袈裟,就把袈裟借過去看,然后派人去放火燒死唐僧和孫悟空! 孫悟空也不是啥好鳥,知道了這件事,就去天上借了個避火罩,把唐僧住的屋子給罩了起來,然后吹一口氣變作大風,讓火去燒其他的房子! 唐僧的寶貝袈裟已經被金池長老借走了,著那么大的火,孫悟空難道不怕袈裟有什么損失嗎?他當然怕,因而用避火罩罩住唐僧后,他沒看著唐僧,而是去保護袈裟了! 《西游記》原著中寫道:“行者拿了,按著云頭,徑到禪堂房脊上,罩住了唐僧與白馬、行李,他卻去那后面老和尚住的方丈房上頭坐,著意保護那袈裟?!边@里說得明白,孫悟空就坐在金池長老屋頂上,一直在看著袈裟。 但是看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那一晚袈裟還是丟了,被黑熊怪給偷走了。原著中寫道:“他(指黑熊怪)大拽步,撞將進去,正呼喚叫取水來,只見那后房無火,房脊上有一人放風。他卻情知如此,急入里面看時,見那方丈中間有些霞光彩氣,臺案上有一個青氈包袱。他解開一看,見是一領錦蝠袈裟,乃佛門之異寶。正是財動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著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徑轉東山而去?!?/p> 這段描寫很詳細,黑熊怪看到觀音禪院著火了,想來救火,看到金池長老的房間沒著火,房頂上還有個孫猴子在放風,就進去看,發現有一件寶貝袈裟,他見財起意,不救火了,拿了袈裟就跑! 孫悟空就在房頂上放風,而黑熊怪和觀音禪院關系一直很好,經常來往;他此次來的本意又是為了救火,因而不會使用什么隱身術之類的法術,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可以在孫悟空眼皮子底下大搖大擺地偷走袈裟!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哪兒去了?孫悟空的千里眼哪兒去了?達子大膽揣測,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眾所周知,孫悟空的眼睛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煉過七七四十九天,因而怕煙!煙一熏就流淚。在大戰紅孩兒時,還差點因此喪了性命!而當時的觀音禪院大火熊熊,煙肯定也不小,孫悟空的眼睛此時敢四處張望嗎? 第二,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有數次介紹自己眼睛能看一千里,都是強調,自己“白日里”能看一千里,從來不提晚上的事!而《西游記》里還有個細節,就是孫悟空打妖怪,一般都是白天去,很少晚上行動。 比如在遇到白毛老鼠精時,白毛老鼠精晚上把唐僧給抓走了,孫悟空沒去救,反而一直撐到天亮才去找。原著中寫道:“兄弟們(指孫悟空師兄弟三人)思思想想,那曾得睡,恨不得點頭喚出扶桑日,一口吹散滿天星。三眾只坐到天曉!” 以孫悟空為首的師兄弟三人,師父被妖怪抓走了,一直坐到天亮才去找。大家知道,豬八戒和沙僧一向以孫悟空馬首是瞻,他們三個不行動,主要原因在孫悟空身上! 孫悟空為什么不愿意在晚上行動,十有八九是因為他的眼睛,因為白天和晚上的主要差別就是光線。孫悟空總不至于為了怕打擾妖怪睡覺才等到天亮的吧!綜上所述,孫悟空的眼睛只有在白天才能目視千里,而在晚上,功能就弱得多了!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的眼睛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功能強大;但是細讀《西游記》你會發現,他的眼睛也是他最大的弱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沒有完美的人,一個人的優點往往也是他最大的缺點所在!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達子的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