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蘭花澆水是蘭花種養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水是蘭花的生命之源,是蘭花生長之根本。古人云:“養蘭一點通,澆水三年功” 。蘭株供水的主要途徑:一是靠根部吸收植料中的水分,通過維管輸送到全草;二是靠蘭葉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以供蘭株新陳代謝所需。 蘭株根部供水有灌、灑(淋)、浸三種方法。“灌”就是用水壺沿盆邊注入水,此法的優點是水不會輕易灌到葉心,缺點是澆水速度慢,不容易澆透,要反復灌多次才能達到澆透效果。“灑”就是用噴壺或蓮蓬頭灑水,把整個養蘭的環境都噴濕,讓水從土表滲到蘭根,濕潤蘭盆。此法的優點是水可澆透整個蘭盆,缺點是水易濺到葉心內,澆水后需要額外處理,否則容易爛心。“浸”就是將蘭盆的四分之三連同植料一起浸入水中,優點是水可浸透,缺點是容易傳播細菌,且費工費時。一般養蘭的高手通常將這三種方法混合運用,效果十分令人滿意。 蘭葉供水有噴、增濕兩種方法。“噴”就是用噴霧器噴出細霧,直接散落在蘭葉上,讓蘭葉通過氣孔吸收進體內。“增濕”就是增加空氣濕度,讓蘭葉吸收。增濕的方法也有三種:一是用增濕機彌霧,增加空間濕度;二是增加水面,在蘭架下多設水盆,靠水分揮發來增加空間濕度;三是人工模擬降雨,濺起水霧,增加空氣濕度;另外亦有用增氧泵放水盆內幫助揮發水氣等。 由于野生蘭花是靠雨水生長的,所以栽培蘭花用水要自然而純凈,以清潔、微酸為好,一般ΡΗ性值為5.5左右,通常以雨水為佳,河水為優,自來水為次,井水不可用來不同對待。“雨水”中肥料成分多而全,其中春雨特佳,雷陣雨偏優,秋雨次之,人工雨忌用,酸雨有害。“河水、塘水”是雨水匯集而成,對蘭花有益,但受工業廢水污染的河水則不可用;“自來水”如取自地下則不可用,如取自河中其本質仍是雨水,但經水廠加工后,有消毒、澄凈制劑存在,這對蘭花是有害的,不可直接施用。解決的方法有兩個:一是用幾個缸注滿自來水,露天曝曬,存放多日,周轉使用;二是放入少量果皮如桔皮、蘋果皮等,存放一二天后再用,這對改變自來水的水質有實效。“井水”屬地下水,不但溫度低,驟然澆灌對蘭花生長不利,加上偏堿性,含鈣、鎂的鹽分較多,經常澆灌對蘭花是有害的。 古人言“喜潤而畏濕,喜干而畏燥”中的“濕”、“潤”、“干”、“燥”均有不同程度的區別,過潤即濕,“濕”為水分過多,會使蘭根窒息腐爛死亡;過干即燥,“燥”為水分過缺,會使蘭株萎蔫,生長受挫,甚至干枯至死;而“干”與“潤”為水分適中,是蘭花生長所喜愛的狀態。要認識干和潤這兩個關健問題,必須在實踐中細心觀察和體驗,逐步積累經驗才能真正掌握,欲速則不達,沒有捷徑可言,一般說“三年功”即是此意的體現。在盆面植料干而不燥,盆底孔潤而不濕時,即為給蘭株澆水的最佳時機。不必等盆土完全干透了再澆,否則對蘭花的生長發育會造成不良影響。 同時也需要根據自然因素合理對蘭株給水,影響蘭株蒸騰作用的濕度、溫度、光照、風力、季節、天氣等各種自然因素,從而作出不同的水分管理措施。首先要看濕度與溫度:空氣中如濕度較低,蒸騰作用強,就要多澆水;反之空氣中濕度高甚至飽和,蒸騰作用幾乎停止,就要少澆水甚至無須澆水。當天的氣溫高蒸騰作用加快,需水量大,澆水次數亦相應增加;反之氣溫底,水分子活動緩慢,擴散力弱,需水就少。其次是光照與風力,光照強蒸騰作用加快,加速水分子擴散,需水量多;反之需水就少,因此光照不同,遮光度不同,對水的管理也不同,受陽的多澆,背陽的少澆。在風力強的條件下,蘭株水分蒸發快;風力弱水分蒸發慢;干燥的西南風會增強蒸發,相反潮濕的東南風會導致蒸騰作用相對減弱;置于風口的蘭盆受風多水分蒸發快,背風處受風少的蘭盆水分蒸發慢。 最后是季節問題,季節不同溫度、濕度、光照均不同,蘭株的蒸騰作用差異也很大。氣候炎熱干旱的夏季多澆;梅雨季少澆或不澆;低溫陰冷的冬天不澆;氣溫較低的早春少澆;氣候溫和的暮春正值發芽期多澆;干燥的秋季多澆。自然界天氣變化無常,不同的天氣光照、溫度、濕度均不同,蘭株的蒸騰作用也千差萬別。基本做法是:晴天多澆、陰天少澆、即將下雨不必多澆、下雨(雪)天不澆。綜上所述,對蘭株澆水很難有一個準確而統一的管理方法,所謂“幾天澆一次水”的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