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之推的《顏氏家訓》 【作者】顏之推(531—591),字介。顏氏原籍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北),先世隨東晉渡江,寓居建康。南北朝時期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他經歷南北兩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學北學的短長,當時所有大小學問,他幾乎都鉆研過,并且提出自己的見解。他的理論和實踐對于后人頗有影響。 【故事】顏之推“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他本著“務先王之道,紹家業之業”的宗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共有七卷計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中不少見解至今仍有借鑒意義。如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書中許多名句一直廣為流傳,如:“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與瞑目而無見者也。”“父子之間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矣。”“有志向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生不可不惜,不可茍惜。”等等。 【圈點】歷代統治者對《顏氏家訓》非常推崇,甚至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被后世廣為征引,反復刊刻,雖歷經千余年而不佚,可見《顏氏家訓》影響之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