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的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并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
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蓋于心之上。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指氣管、支氣管等)與喉、鼻相連,故稱喉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外竅。
肺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實際上都基于肺的呼吸功能。肺的呼吸調勻是氣的生成和氣機調暢的根本條件。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失常,勢必影響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若肺喪失了呼吸功能,清氣不能吸入,濁氣不能排出,新陳代謝停止,人的生命活動也就終結了。所以說,肺主一身之氣的作用,主要取決于肺的呼吸功能。
肝,人體臟器名,五臟之一。是脊椎動物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并在身體里面充分扮演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等。肝臟也制造消化系統中之膽汁。大部分的肝臟疾病都會有黃疸的癥狀,這是由于肝臟無法繼續將膽紅素排出所以就在體內累積。中醫認為:肝與膽相為表里,開竅于目,肝主藏血,膽主疏泄,有貯藏和調節血液的功能。
肝臟有雙重血液供應功能,這是與腹腔內其他器官不同的。肝動脈是來自心臟的動脈血,主要供給氧氣,門靜脈收集消化道的靜脈血主要供給營養。 肝臟血液供應非常豐富,肝臟的血容量相當于人體總量的14%。成人肝每分鐘血流量有1500-2000ml。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兩組。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動脈和門靜脈,屬雙重血管供應。出肝血管是肝靜脈系。肝動脈是肝的營養血管,肝血供的1/4來自肝動脈進入肝臟后分為各級分支到小葉間動脈,將直接來自心臟的動脈血輸入肝臟,主要供給氧氣。門靜脈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來自于門靜脈,門靜脈進入肝臟后分為各級分支到小葉間靜脈,把來自消化道含有營養的血液送至肝臟“加工”。肝血管受交感神經支配以調節血量。
膽位于六腑之一,又屬奇恒之腑。膽呈囊形,附與肝之短葉間,與肝相連。肝和膽又有經脈相互絡屬,互為表里。主要功能為貯存和排泄膽汁,并參與飲食物的消化。
膽的生理功能,一是貯藏并排泄膽汁;二是主決斷。 膽貯藏、排泄膽汁,其與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有關,參與六腑的“傳化物”,故膽為六腑之一。但膽不容納水谷、傳化濁物,與其他腑又不同;膽貯藏膽汁為精汁,故膽又屬奇恒之府。
腎是脊椎動物的一種器官,屬于泌尿系統的一部分,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維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最后產生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同時也具備內分泌的功能以調節血壓。在人體中,正常成人具備兩枚腎臟,位于腰部兩側后方。腎臟中特有的酶是甘油激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這三種酶是十分重要的酶。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細胞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功能。 脾屬于網狀皮系統,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結構基本上與淋巴結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組織構成。其與淋巴結不同的地方是沒有淋巴竇,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竇,是血液循環的一個過濾器。
胰臟有兩部分,一是胰腺,是外分泌腺,產生胰液;二是胰島,胰島就像大海中的島嶼,是胰臟內一堆又一堆的細胞構成的器官,胰島是內分泌腺,產生胰島素。所以,胰臟是人體內唯一的一個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內分泌腺的腺體,一個特殊的臟器。
胰的外分泌液或胰液經胰管輸入十二指腸,其中含有各種消化酶。在胰內另有散在的島狀細胞團,稱為胰島。胰島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起降低血糖,促進肝糖原的合成等作用。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進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互相反饋,控制血糖穩定在一個小的范圍內。如果因為任何原因導致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就會導致糖尿病。
胃的形狀與動物體形有關:魚類、有尾兩棲類和蛇類,因其身體細長,胃呈紡錘形;哺乳類動物因身體粗短,胃則呈袋狀彎曲,橫臥于腹腔內。此外,胃的形態和結構還可因為貯存食物的需要、食物的性質、攝食的頻率而發生改變。在靈長類、大多數食肉類和許多食蟲目動物中,胃往往是單腔器官,其前端與食管連接的部位叫做賁門,后端與十二指腸連接的部位稱為幽門。
小腸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門與胃相通,下端通過闌門與大腸相連,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盤曲于腹腔內,上連胃幽門,下接盲腸,全長約4-6米,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小腸內消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食物經過小腸內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化學性消化及小腸運動的機械性消化后,基本上完成了消化過程,同時營養物質被小腸粘膜吸收了。
大腸,分為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是對食物殘渣中的水液進行吸收,而食物殘渣自身形成糞便并有度排出的臟器。是人體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消化道的下段,成人大腸全長約1.5m,起自回腸,包括可分為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5部分。全程形似方框,圍繞在空腸、回腸的周圍。大腸在外形上與小腸有明顯的不同,一般大腸口徑較粗,腸壁較薄,盲腸和結腸還具有三種特征性結構:1在腸表面,沿著腸的綜軸有結腸帶,由腸壁縱行肌增厚形成;2由腸壁上的橫溝隔成囊狀的結腸袋;3在結腸帶附近由于漿膜下脂肪聚集,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稱腸脂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