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關系的本質是交換,發布一篇舊文,順便打原創標。本篇在貪心記體系中權重極高——如果你只能看一篇,那就是這一篇。 今天的文末是貪心記讀者社群的介紹,有興趣可拖至文尾。沒有興趣看介紹的直接掃這個碼觀摩也可。 《人類社會所向披靡指南》 你怎么看待一件事決定了你怎么處理這件事,然后它決定你能從中得到什么。 你生活的社會,是你人際關系的總和。你如何處理這些關系,決定你的生活質量。 親人、朋友、愛人、孩子、上下屬、甲乙方…… 我知道人們對人際關系的解讀有幾萬種,好幾十萬專家就靠研究這事兒著作等身。 但我只講一個詞。 決定一個人社會關系的深度、長度和質量的,就這兩個字: 交換 一 什么是交換? 講一段個人情感領域的老黃歷。 回首學生時代,我曾是個相信“皮囊不重要”的人,喜歡讀書寫作,卻毫不在意容貌和打扮。我對情感有需求,可男生只把我當哥們,都去追捧校花和富家女。 我曾對此非常憤慨,直到我發現憤慨并不解決任何問題。知恥而后勇,我開始花大量精力時間提高外形。 自我提升立竿見影,我開始擁有追求者,也交到了男友。 但獲取關系只是一個開始,我根本沒能力維持一段關系——我不關心關系中的對方想要什么。 于是我研究兩性心理,按照男性思維對待男友。對方投桃報李,情感關系大為改善。 可好景不長,我再次意識到,這樣維持一段關系非常累——從傳統價值觀看,我并不是那種大多數男性心目中的好女友。 在虛偽忍耐和保持自我之間,我選擇后者,因為虛偽忍耐必定不會換來真正的幸福。我開始思考什么才是感情中的核心需求。 可是,知道自己的核心需求,也還是會有問題——有能力給我想要的東西,又需要我能給的東西,這兩者很難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 何況,有時候看似合適的人,相處起來就發現并非如此。一次次試錯的結果告訴我,我真正想要的,根本不是我一開始自以為的。 而就算找到真正合適的人,雙方一拍即合,那也只是一個階段性成果而已。人會隨著際遇動態發展,也許有一天,某一方的核心需求變了呢? 如果你認為找到一個好伴侶就是 happy ending ,想想“刻舟求劍”那個成語… 這個過程如此坎坷,可只要你不愿意在某件事上湊合,就一定會面對這種坎坷。 一開始,我手里缺乏愛情領域最重的籌碼——外貌。 等我有了外貌,又缺乏讓對方在關系里愉悅的能力。 我的擇偶條件隨著年齡和閱歷一直在變,核心需求是花了很多年才慢慢顯現出來的。 這個過程還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以及情緒。 別說愛情這種專一關系,即使是友情,你能為之花費的時間精力也很有限,人最多只能維持三五個親密朋友。 在你的私人微信中,有幾個人能讓你在節日發出大紅包? 想要一段好的關系,甚或一個好的人生,根本不是依靠一般人以為的“緣分”。所謂“緣分”,就是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很容易累死在正確出口旁邊。 只有那種信奉“打不過就加入”的人,才能走上正確方向:站在對方的角度發現價值。
把這段話記住,從此靈臺一片清明。 二 為什么非得交換? 把人際關系歸為“交換”聽來功利,畢竟人與人之間有那么多復雜細膩的情感,能歸為這兩個字嗎? 著名的簡愛曾發出過吶喊:“你以為,就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 我的回答是:“不然咧?” “你想錯了——我的心靈和你一樣。” 我想問她一個問題:“你的心靈多少錢一斤?” 這么問確實沒什么教養,但認同這句話的人也沒什么自尊——他們主動拿出自己的心靈,當作一種可以作價交換的東西。 心靈是沒有'用'的,心靈不是拿來換利益的。你不把它拿出來賣,就沒有誰能買。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才是一個人最根本的自尊和高貴。 我所說的“籌碼”,根本不包括心和靈魂。 簡愛小姐并不傻,她那段著名的話后面的部分是:“要是上帝賜予我美麗和財富,我就要讓你感到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 所有的道理,從一開始就擺在我們面前。 每一本名著、每一本成功學、每一個你身邊有所成就的人,他們喋喋不休,用各種方式,只想告訴你這一件事:增加你的籌碼。 三 我們交換什么籌碼 交換籌碼,其實不是一個新鮮道理。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學習,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這正是增加自己的籌碼,去換取更好的生活。 我們對自己的客戶好言好語問候送禮,因為我們知道客戶身上有切實的利益回報。 這種回報還可能會帶來更長遠的利益——業績優秀可以升職加薪。這又是你和老板之間的交換。 只是一旦把它擴大到所有的人際關系,人們就覺得冰冷勢利——對朋友、愛人、父母怎么能講“交換”呢? 這不過是因為,人際關系里交換的籌碼有太多面目。 有些籌碼,你根本就注意不到,得到和付出你都沒感覺,還覺得那是理所應當。 比如友誼。 你和你的摯友之間,毫無利益關系。每當你們彼此需要,都會聚在一起聊天,互相聽抱怨,給予安慰鼓勵,或者為對方出主意。 你肯定覺得這種關系非常純潔,和交換無關。 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說你心情不好,她明明在線也不回應你。你是什么感覺? 如果她每次不開心都叫你出去陪她喝酒,可在你心情不好時她說她不方便出門。你又是什么感覺? 如果這樣的事情反復發生,你對這段關系的看法還會像之前一樣么? 你覺得你們的關系失衡了。但失衡的不是關系,而是雙方的籌碼。 在此之前,你們交換的籌碼是“情緒價值”。 一個人提供給你愉快舒適的感覺,就是在付出情緒價值。情緒價值是有成本的,它需要消耗提供者的時間精力。 但情緒價值也有不同的方向,因為每個人需要的情緒都不同。 如果隨著時間推移,你和朋友關心的問題越來越不一致,你想探討新學的東西該在哪里實踐,而她不停抱怨公婆偏心老公不聽話,你們的友情還能持續嗎? 這也是一種交換失衡,只不過是雙向的——你們的需求變化了,對方的老籌碼越來越不值錢。 其中一方停止提供籌碼,或提供的籌碼變得不值錢,關系一定會漸行漸遠。 只有一種情況例外:對方曾給過你很大的幫助,那么他現在哪怕分文不給,你也不會斷絕關系。 每個人心里都有個“關系銀行”,如果對方曾在你這里存了一大把籌碼,你就慢慢還吧。 就是這樣。 人際關系的籌碼性質和貨幣很像,它有如下特征:
四 由此得出方法論 前面三章是“道”,用于你理解交換和籌碼的本質。但“道”必須落實到“術”。 你的人際關系決定了你能過上什么樣的生活。人是社會動物,你想要的一切,最終都要從不同的人或人群那里兌換得來。 于是,你該怎么辦? 1.正視這個世界的本質,即使你并不喜歡它——尤其當你不喜歡它的時候。 締結任何一段關系之前,先思考你能為對方提供什么。 這需要你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經歷過的每個人都知道,這條路充滿痛苦。 汪峰說我們“生來彷徨”,老羅說我們“生來驕傲”,其實他們說的都對。 不是每個人都幸運到竟然擁有一個把世界本質告訴你的家長,他們有自己的局限性。 從小形成的觀念被打破,發現自傲的東西在他人眼里一文不值,而人們覺得重要的你竟然沒有…… 但規律不會為任何人改變。但凡你珍視你的心靈,你一定會走上這條路。 正如簡愛所言:只有擁有那些值錢的籌碼,才能不赤裸裸地把靈魂暴露在世間。 2.增加你的籌碼,永不停息 你已經知道命運的每一份禮物背后都有標價,而你能做的唯有不擇手段地增加自己的籌碼。 但籌碼的種類如此多,有生之年卻這樣短。到底該點亮哪一項天賦? 我的建議是:讓自己沒有短板,同時找到你擅長和喜愛的那條長板,把它修煉到突破天際。 在現代社會,人真的可以“一招鮮,吃遍天”。 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同,實現的手段也不同。但成功之道從無例外: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后用最擅長的方式兌換。 如果你想要的總是得不到,只有兩種原因:你的長板沒長到捅破玻璃天花板 & 你的某個短板把你拖進了泥里。 請你花大量時間正視自己,這和正視世界一樣重要。 3.每一次交換,都要更關注長期利益 一個常識是,你的核心需求并不一定是你的眼前利益。 你的核心需求是達成財務自由,但你也想買當季新衣獲得別人的贊美。這兩者常常互相沖突,唯有認清兩者區別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你幫你的朋友拉個客戶,他給你返現五百塊錢,這也是一次交換,但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種交換。 在最有價值的那種交換中,你得到的是增加自身籌碼的能力。 孔子講“無友不如己者”,正因如此:不要和不如你的人交朋友,除了“略勝一籌”的虛榮心,你交換不到其他有價值的東西。 在你還弱小的時候,你會覺得和強者的交換看起來像是一次“被利用”。但你該慶幸自己還有利用價值,希望你好好地使用這些價值,而不是抱著它自怨自艾。 在每一筆交換中你可能都是弱者,但每一次交換成功之后,你都會上升一個臺階。 你要主動去尋求這樣的機會。 課講完了,沒有作業。 祝看完這篇的朋友們爬得更高,看得更遠,茍富貴、勿相忘:)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下面是貪心記的小密圈的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