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說三氧(臭氧)具有細胞毒性是不科學的,大量研究表明,若將其用量控制在治療安全范圍內,臨床醫生可以放心的用它來治療多種棘手的疾病,其以創傷小、安全性高且費用低等特點受到醫生的青睞。大量的基礎及臨床實驗初步證實了醫用三氧治療一些疾病的作用機制和臨床療效,但其應用還存在許多未解之謎,其超強氧化毒性和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一度在臨床應用上飽受爭議。 醫用三氧治療方法 三氧大自血療法 抽取100ml左右靜脈血注入帶有抗凝劑的專用血袋,然后向血袋內注射三氧-醫用氧氣混合氣(與血量等體積)。沿同一時針方向晃動血液3-5分鐘,然后把血液重新回輸到患者體內。溶解在血液中的三氧量可以用氣體的體積乘以三氧的濃度計算出來。一般情況下,一個療程10次。 三氧直腸灌注療法 將治療濃度三氧氣體50-500ml通過專門的裝置注入直腸。治療時間為5-10分鐘。為了實現上述治療過程應事先對患者進行灌腸。這一治療有助于新陳代謝失衡的調整,同時可以與三氧大自血療法配合使用。此外,三氧直腸灌注療法有兩種作用,即全身作用和局部作用。 三氧小自血療法 用含有5-10ml三氧混合氣的注射器抽取患者5-15ml靜脈血。均勻混合后,將三氧化血液在患者臀部外側進行肌肉注射。 三氧皮下注射療法 通常是將氣體注射在疼痛部位或者皮下病灶區四周,也可以在大關節的四周注射。選擇治療濃度的醫用三氧,取用適量(2-3ml或者10-12ml)的氣體在一個部位進行注射。可治療慢性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癥,引起肌腱的痙攣、疤痕形成和粘連,導致局部供血障礙,組織缺血缺氧而產生疼痛等。 關節腔注射 關節腔內三氧注射根據患者不同病情,通過關節腔穿刺將不同濃度的三氧注射到病灶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可用于治療頸椎病,肋軟骨炎,尾骨痛,膝關節炎,足跟痛,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退行性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疾病。通過在關節周圍和關節腔內注入治療濃度的三氧5-20毫升,1-3分鐘消除節滑膜的炎癥和滲出。 三氧套袋療法 三氧的殺菌作用僅發生在濕潤的介質中,例如在做套袋療法是必須先對患者進行潤濕。三氧氣能夠改善微循環,以及有利于表面受傷的血友病患者的康復。 三氧水外用 在專門的盛有二次蒸餾水的玻璃容器內通入三氧,并達到需要的濃度。三氧水常溫只能保存10-40分鐘,必須在段時間內使用完。一般來說,三氧化后液體中的三氧濃度為0.5-7μg/ml。三氧化水可以口服、外用等。 三氧的禁忌癥 由于三氧可直接損傷肺泡上皮細胞,并對呼吸道黏膜有明顯刺激作用。因此,嚴格禁止直接吸入三氧至肺內。口鼻腔急、慢性炎癥及哮喘患者避免應用三氧治療,另外,治療過程中若出現胸悶、呼吸困難、角膜刺激及嘔吐時需考慮是否三氧過敏,故過敏性體質患者也應列為治療禁忌。 此外,G-6-PD缺乏癥(蠶豆病)由于不能產生足夠的還原物質,若給予三氧治療,可引起血紅蛋白破壞而發生溶血;同樣,三氧能激活體內新陳代謝的作用,故蠶豆病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被列入禁忌證。 醫用三氧的安全性 三氧的強氧化性及安全性 三氧作為一種強氧化劑,具有潛在的細胞毒性,因此應用三氧治療時應考慮三氧的劑量和機體的抗氧化能力等安全問題。三氧的濃度難以精確調控其療效不穩定及相關安全性等,是引起人們爭議及臨床未能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因。 在臨床應用過程中,也許有人質疑,三氧難免會泄露到空氣中,會不會構成潛在的健康威脅?葛自良報告,即使偶發三氧泄漏,因其半衰期短,雖對健康有害,絕無致命的急性毒害。況且三氧特異的臭味在許可濃度的 1/5 極微量時,人也便可感知。1980 年德國醫學界為此組織了 644 位專家對 5 579 238 例次醫用三氧治療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發現其中40例出現過敏反應等副作用,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七,未發現致殘、死亡報道。 醫用三氧的濃度安全性 研究均表明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在三氧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三氧治療劑量絕不能超過機體的抗氧化能力。Bocci將臨床治療用的三氧濃度分為3類,即高濃度(50~80 μg/m L)、中等濃度(30~50μg/m L)和低濃度(10~30 μg/m L)。三氧在臨床應用中常常采用的濃度 30~50 μg/m L。 三氧自體回輸相關安全性 在三氧自體回輸治療中,由于血液稀釋作用降低了三氧的氧化能力;加之,血液存在緩沖鹽及抗氧化等各種抗損傷系統,所以其具有較強的抵抗三氧氧化損傷的能力,在正常治療劑量范圍內不會產生毒性,從而充分發揮三氧治療的優越性,避免其副損傷。Bocci等的研究表明,由于存在個體差異,一般濃度在 60μg/mL以下的三氧被認為是安全的。 三氧局部應用相關安全性 姚旌等研究,膝關節腔內注射20μg/m L和40μg/m L三氧可以有效的抑制關節軟骨退變,對骨性關節炎具有治療作用。60μg/m L 三氧對關節軟骨退變無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可改善血漿自由基變化。林慶榮報道,三氧可改變關節滑膜細胞中IL-1及TNF-α的水平,較低濃度的三氧(<30μg/mL)可以延緩骨關節炎病程的進展,而較高濃度的三氧(>50μg/m L)可能加重關節的損傷。 在進行局部注射治療時,通常采用三氧濃度為50μg/m L以下為安全的。應遵循“低劑量、少頻次、長間隔”原則。尹常寶研究,30μg/mL、40μg/m L 的三氧2 mL注入硬膜外是安全的,表明30μg/m L三氧用于治療椎間盤突出是安全可靠的。國外也報道,三氧(30~50 μg/m L)直接注入椎旁腰大肌內治療腰肌勞損,并沒有造成明顯損害的報道。即從側面證實30~50μg/m L的濃度應用于血運豐富的組織也是安全的。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三氧療法是建立在經驗和實踐的基礎上的,目前仍未能完全用現有的西醫理論及循證醫學來解釋其治療作用機制,但據近幾年的研究報告,三氧療法在臨床上的確獲得相當的療效和安全性。另外,醫用三氧在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和其神經毒性機制尚有未知,有關三氧毒性作用方面的研究尚少,限制了三氧療法的廣泛開展及推廣。 三氧治療對于適當、簡短的氧化應激表現了其安全、價廉、高效、迅速調整機體病理學狀態等優勢。相信隨著三氧治療的深入研究,應用適當的防護,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操作就能減少嚴重并發癥的產生,避免三氧的毒性作用。三氧療法必將受到人們的認可及廣泛應用,造福更多患者。 本文部分節選自《中國醫學創新》2015 年1 月 第12卷 第1期(總第319期) |
|
來自: 尚振奇 > 《三氧醫學及療法、三養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