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自畫像) 1896年,7歲的阿道夫·希特勒隨父親搬往拉姆巴赫小城居住。在新學校的學習,希特勒是個佼佼者,這時,初到維也納他發現自己有繪畫天賦。 于是他轉而幻想將來成為一名藝術家。但他父親卻堅決要兒子成為和他一樣的公務員。1903年1月,希特勒14歲時,他的父親在早晨散步時中風而死。 1906年,希特勒過完17歲的生日之后,帶著他母親和親戚們給他的錢,去他早就向往的維也納住兩個月。 (阿道夫·希特勒小時候) 在街頭,興奮地瞻仰環城公路附近的宏偉建筑,在此刻他已深信不疑,要想在藝術上有所建樹的話,就必須在維也納求學。于是他千方勸說母親同意他到維也納的藝術學院去就讀。 1907年夏,母親終于同意他的要求,來到維也納參加入學考試,以圓他那做畫家的夢,他共參加了2次考試。可沒有通過。 1907年12月21日,他母親因為身患乳癌離開人世。 (年輕時的希特勒) 18歲時的希特勒父母雙亡。沒有經濟來源的希特勒的生活日益窘迫,不得不流浪到維也納街頭,靠賣畫為生,有時也被路人雇傭來掃雪、扛行李。 1913年5月,對大德意志民族充滿著狂熱情緒的24歲的希特勒,離開維也納移居慕尼黑。他仍繼續靠賣畫為生。這段時間, 一頭扎進從圖書館借來的一大堆政治書籍中。他想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追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有思想儲備的25歲的希特勒立即上書國王,懇求當兵參戰。 一戰爆發為契機,25歲的希特勒毅然扔掉了畫筆,為“當一個政治家”邁出了第一步。 “老城區的音樂家”(1910) 這時期的希特勒開始嘗試簡單的場景畫。像大多數維也納水彩畫家一樣,模仿德國南部的學校照片和明信片上的建筑圖案,以及城市的市集角落。 “城鎮里不尋常的店標”(1912) 希特勒的大多作品與他的為人一樣,呈現一派憂郁和深邃風格。 生前,他的大部分畫由一位名叫 塞廖爾·摩根 的奧地利商人購買,后上交英國當局。 “在慕尼黑的老庭院。”(1914) 但沒有出色的場景和專業的畫技,因而,希特勒的畫作賣的很廉價。塞廖爾回憶 :他每天用畫賺得來的錢僅夠糊口之需。 “躲在佛尼斯的房子”(未記年) “故鄉的老街”(1914) “偏遠小鎮的房子”(1914) “奧登劇院廣場”(1914) “晚霞、樹林、山坡”(1912) “天鵝城堡”(1910) “三色紫羅蘭”(1912) “維也納歌劇院轉角”(1911) “聯合教堂”(1912) “家庭餐廳”(1924) “雪中慕尼黑”(1925) “雪中慕尼黑彩色照”(1925) “戰爭蹂躪的城鎮”(1924) “凱旋門”(1913) “白蘭花”(1913) “慕尼黑法院”(1913) “希爾德斯海姆市政廳”(未記年) “在墨西尼斯已變成廢墟的修道院”(1914) 赫爾曼的磨坊(1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