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敏《仿王維江山雪霽圖》 “四王”是清初畫壇的正統派,深受以皇帝為中心的貴族士大夫階層的喜愛。他們在藝術上強調“師古”、“臨摹”,他們脫離現實,極盡全力描摹和重復古人的繪畫路線。 四王是中國清代繪畫史上一個著名的繪畫流派,其成員為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四人。在近現代美術史中,“四王意識”在藝術圈里褒貶不一,部分學者和畫家對其風格進行猛烈抨擊,甚至將其定義為中國山水畫衰敗的罪魁禍首;也有部分藝術家們認為四王是繪畫的源流。四王的繪畫雖然創新不足,但是功力卻不可否認。 王時敏《仿黃子久浮嵐暖翠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從董其昌到四王 董其昌認為“畫家以古人為師,已自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董其昌大規模地仿古,但是他崇古而不泥古,可謂是前無古人。董其昌是將文人畫引向又一高峰的人物,300多年前就萌生了“形式主義”的觀念。 董其昌《林和靖詩意圖》,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的繪畫設色淡雅,具備超高的寫實手法,看似輕松隨意卻具備極高的審美規范。王時敏和王鑒都是董其昌精神的忠實實踐者。王時敏有著董其昌的清逸氣,在復雜的筆墨上略勝一籌;而王鑒更是學遍諸家,在技法上更勝王時敏。 王時敏《杜甫詩意圖(局部)》 王鑒《仿黃公望秋山圖》,紙本設色 “四王”雖是董其昌忠實的推崇者與實踐者,卻不得古意,走上泥古不化的死路。不過在董其昌的領導下,也有包括“四僧”在內的一批畫家,重視筆墨創新、創意精妙,推動了中國畫的創新。 四王山水 四僧山水 四人都姓王,巧合? 王時敏——畫派翹首 王時敏被封為“四王之首”,先來說說他與其他四王的關系。王時敏、王鑒、王原祁是江蘇太倉人,其中王鑒小他六歲,算是王時敏的子侄輩,時常切磋畫藝,是清初畫壇的領軍人物。 王翚是江蘇常熟人,王翚的脫穎而出得益于王時敏和王鑒的指點,因此也算是其二位前輩的弟子。王原祁是王時敏的嫡孫,施法黃公望。他是四王中年紀最小的一位。 王時敏山水畫 王時敏出身在書香門第,遍摹宋元名跡,對文人畫的內涵深受董其昌等人的賞識。在董其昌的指點和影響之下,王時敏走上師古之路。在他看來,這條路才是繪畫的正統。 王時敏《仿落木寒泉圖》 王時敏重視筆法,用筆虛而沉,筆中見墨、墨中見筆。黃賓虹曾評價他的筆法:“用筆在著力與不著力之間,憑虛取神;蒼潤之中,更能饒秀。” 王時敏《仿黃公望臨董源夏山圖》 另外,他的構圖通常采用全景式構圖、講究布局的疏密。王時敏直接模仿前輩的筆法,能以假亂真。他的繪畫崇古卻缺乏新意,缺乏寫生自然的意趣和真實動人的情感。 ![]() ![]() ![]() 王時敏《長白山圖卷》 王鑒——四王中堅 王鑒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的曾孫,家中藏有很多古今名跡,豐富的家藏為王鑒學習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摹古功力很深,筆法非凡。 ![]() 王鑒《溪云初起圖》 王鑒畫的坡石取法黃公望,點苔學吳鎮,用墨學倪瓚。尤其是他的青綠設色山水畫,縝密秀潤、嫵媚明朗,綜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書卷氣息躍然紙上。 ![]() ![]() 王鑒《青綠山水圖冊》 王鑒確實較之王時敏在畫藝上更加勤奮刻苦,在藝術功力上也更勝一籌。王時敏因家務繁冗,生有八子數女,婚嫁負擔沉重;而王鑒妻子早逝,也未續娶,可能也無兒女,雖晚景孤寂,卻能專心投入藝術。 ![]() 王鑒《仿子久煙浮遠岫圖》紙本設色,臺北故宮博物院 王鑒藝術天賦極高,又是性情中人。在晚明的亂世中,既然不能“兼濟天下”,索性“獨善其身”。無處宣泄亡國之恨的他潛心臨摹了大量古畫,不僅夯實了他的傳統功夫,也暗自抒發民族情懷。 ![]() ![]() 王鑒《仿古山水圖冊》 王翚——山水清暉 王翚是王時敏和王鑒的弟子。王鑒在初識王翚當天便收他作弟子,這成為王翚繪畫人生的轉折點,后來王鑒又向王時敏力薦他。王鑒、王時敏家中精湛而又豐富的收藏,令王翚大開眼界,他得以有機會觀摩到大量的繪畫秘本,對于他此后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王翚《溪堂詩思圖》 二十幾歲的王翚已經具備了非凡的仿古功力。十年的畫齡,他每日與古畫朝夕相處。有人反對盲目師古,但是在古畫中學習技法,是學習繪畫最快的捷徑。 ![]() 王翚《仿李成雪霽圖》,大都會博物館 王翚非凡的天資使他從三代碌碌無為的畫匠之家中脫穎而出,他在仿古中加入自己對于繪畫語言的理解,換句話說,他年紀輕輕就在繪畫中找到了自己的語言,因此作品才更耐看。 ![]() 王翚作畫喜好干、濕筆并用,而且多以細筆皴擦,畫面效果比較繁密。他早期畫風清麗工秀,晚期則蒼茫渾厚。也有評論家指出王翚用筆過于圓熟,某些畫則顯得刻意,墨法少有變化,構圖略感臃塞。 ![]() ![]() 康熙三十年奉詔繪制《康熙南巡圖》,三年完成,受到康熙皇帝御賜"山水清暉"四字獎勵,后來被視為畫之正宗。 ![]() ![]() ![]() 王翚《康熙南巡圖》 王原祁——傳承主流 在"四王"中,王原祁年齡最小,但成就最高。王原祁是王時敏的孫子,山水繼承祖法。他是"婁東畫派"的創始人之一,這個畫派在當時的畫壇享譽盛名。 ![]() 王原祁《仿黃公望秋山圖》 王原祁因得祖法,喜歡臨摹五代至元代時期的繪畫名作,受元代黃公望影響極大。作畫中,他喜好用干筆焦墨、反復皴擦,用筆沉著穩健。除了畫畫方面的成就,他還編寫畫論。 ![]() ![]() 王原祁《輞川圖卷》 他曾經擔任戶部左侍郎期間,奉旨編輯《佩文齋書畫譜》,深得皇帝賞識。這部畫譜共計百卷,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第一部寶典。王原祁除了效仿前輩之外,還深得統治者寵愛,領袖群倫、影響后世。 ![]() 他可謂左右清代畫壇三百年,成為正統派的中堅人物。但是王原祁在傳統的繼承上仍然不免露出僵化的風氣,盡管畫法、色彩無可挑剔,但創新不足、樣式重復,這或許也與舊宮廷中皇族封建固守的觀念有關。 ![]() ![]() 四王在畫法上將宋、元、明技法融會貫通,既有著元代文人的格調,又兼備宋代的寫實情懷;以董其昌、黃公望為宗,又兼學倪瓚、吳鎮等。 褒貶不一 近代以來,以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為代表的革新派對“四王”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即使傳統派大師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也對四王進行猛烈抨擊。與此同時,也有一批畫家對“四王”鐘情有加。實際上,直至20世紀初,“四王”畫仍是多數人學山水的入門范本,如錢食芝、李可染、陸儼少等等都是從臨摹四王畫作入手。 ![]() 徐悲鴻對于“四王”的態度一向是堅決地排斥。他甚至將以董其昌為宗的八股山水繪畫比喻為滅國的鴉片,甚至斷送了中國繪畫三百年。原因是他們只知道閉門造車,不懂寫生與結構,程式化的山水都是些人造的假象,只為了掩飾思想的低能。 ![]() 王鑒山水作品 此外,他批評“四王”不只是“八股”,還是“鄉愿(偽君子)”;說董其昌一輩是“達官顯宦,想不勞而獲的投機分子的末流文人畫家”,這些脫離藝術批評的言論轉而成為一種人身攻擊。 ![]() ![]() 王時敏、顧見龍《消夏圖卷》 但是“四王”的存在是歷史的結果。對于四王流派反對的呼聲也不是今日才有,早有揚州八怪和四僧等藝術家們反其道而行之,創造出與之面貌截然不同的繪畫風格。 ![]() ![]() 王翚《太行山色圖》 ![]() ![]() 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 如今是一個對藝術風格具有極強包容性的時代,以董其昌為宗的前輩也不止哺育了“四王”,同時也影響了四僧等革新派的畫家們。如今,每個藝術家都可以鉆研技法、歸納思路、深化基礎,但是死板而又不知變通的規制從來不是藝術真正追尋的標準。 精彩回顧: 能讓日本戰后藝術復興,具體派到底是什么? 為何赫本、畢加索、伍迪·艾倫都愿意被他拍? 他是影像藝術先驅,作品超震叫人靈魂出竅! [編輯、文/李姍] |
|
來自: YANG158798 > 《繪畫欣賞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