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禹州市城東約13公里處,有一座山崗叫孝山,源于孝山的一條小河叫孝水河。孝山上有座荊棘叢生的古墓冢墓主為漢丞相黃香。 黃香故里與孝山 黃香,字文強,東漢江夏安陸人。9歲喪母,事父至孝,對父親“夏則扇枕,冬則溫衾”。關于這個故事,中國古代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中寫道:“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12歲時,被當時江夏太守劉護題寫“門下孝子”贈之。黃香博學經典,精研道術,以文章聞名京師。漢章帝稱他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后任尚書令、左丞、魏郡太守。 021現存禹州博物館的明嘉靖年間的黃香墓碑刻 黃香為黃氏始祖楚相春申君黃歇之十五世孫、黃霸之第七代孫。黃霸字次公,西漢陽夏 (今河南太康)人。漢宣帝時,他任潁川太守前后8年,將潁川治理得人口增加“天下第一”,“孝子悌弟、貞婦順孫日益眾多,田者讓畔,道不拾遺,養視鰥寡,贍助貧困”,連鳳凰都集此最多;獄無重囚,受到了皇帝重獎。 黃香墓 黃霸還在禹州城東11公里處建了一座歡善臺(亦稱勸善臺、揚善臺),后人改為遺愛祠,又稱黃霸祠。勸善臺漸成村落,稱黃臺。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539)曾在此設黃臺縣。以后隋廢唐又設,前后共設縣72年。黃香墓在黃臺村南僅2華里。 潁川太守黃霸像 黃氏在記述黃歇之后最旺盛的兩個巔峰時期的楹聯是“潁川世澤,江夏家聲”。潁川世澤指黃霸的崛起,江夏家聲指黃香的顯名。而黃香為黃霸的八世孫,說明潁川黃氏與黃香前后的江夏黃氏皆出自黃霸。黃霸有九子均家訓成才,自成分支,有一支活躍于黃霸成名之地的潁川郡。黃香祖上先在潁川后徙江夏,世代在京都洛陽做高官。其高祖黃嘉為大司空,曾祖元祖為諫議大夫,祖父伯良為司徒,父親黃況為葉縣(今河南葉縣)縣令。潁川郡歸豫州(洛陽)管轄,屬京畿之地。葉縣時稱昆明,歸潁川郡轄。從漢到魏晉是最重先人郡望的世代。歷代在京畿的祖居地設置府第家宅留守族人實在必然。 潁水岸邊棗祇屯田遺址 今存的所有禹州志、鈞州志、禹縣志,其陵墓志皆有“黃香墓在州東北三十五里”的記清嘉慶十七年(1812)孟夏,禹州在黃學廣場南側和迎恩街(后稱北街)拱辰門(北城門)各立一碑曰:“忠良張良、孝子黃香故里。”此碑現存市博物館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