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不是成績差,不優秀,而是ta從來不肯努力,永遠以消極怠工的態度面對世界:懶惰、耍賴、總是滿腹牢騷、吃不了一點苦…… 孩子啊,如果跑不快,我們可以慢慢走,一步一個腳印,好好地成長,但我們不能因為跑不快就變得跑不動,一直停留在原地混過一天是一天。 只有努力,人生才有可能過得更好,不努力,生活不會對誰憐香惜玉。 有個當老師的朋友前兩天在群里抱怨,說這年頭當老師真難,現在的孩子總有那么一些懶惰不愛動腦子的,作業做不來就不做,上課聽不懂就不聽,不管做什么事情稍微碰上點困難就要想放棄。更無奈的是家長還由著他們,美其名曰是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不給他們壓力。 “不是我說,尊重孩子也不是這么個尊重法,孩子一逃避不是教著他們去面對,把不會的學會,反而是順著他們的消極態度這么下去,這些孩子還能學什么啊?學不會可以慢慢學,哪怕到最后都沒成功好歹努力過,但從一開始就放棄了,那這輩子都別想學好了。什么事情碰上些挫折就逃避,從來不嘗試不努力,這不僅是某件事情學不好,關鍵是這個孩子的處事態度就這樣定型了,以后ta不管碰上什么事都是這態度,那這輩子什么都別想學了!” “小孩子啊,可以不優秀,但絕對不能不努力。”——吐槽到最后,我的朋友得出了這樣一句結論。 其實,不用等到那個孩子長大,如果那個孩子繼續這樣成長下去,生活中的許多例子能讓我們看到這個孩子長大后的樣子。 有個親戚,如今已經在一間名氣頗大的公司擔任主管,不說功成名就,也算得上社會精英。我問她有什么成功的竅門么?她卻說其實她曾經也有過一段凡事不愿努力,一遇挫折就后退的狀態,那個時候的生活很頹廢,很失敗,她覺得生活一片烏云籠罩。 那段時間,她剛畢業一年多就換了五六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行政助理,她只干了一個月就辭了,她嫌工資太低了,事情還那么繁瑣,一個不小心就會做錯; 第二份工作是客服,每天面對千奇百怪的電話,被拒絕甚至辱罵都是常事,她實在受不了,她覺得干這份工作自尊都沒了,何況工作的時間還不太穩定,沒干兩個月,她又辭了; 第三份工作是做校對記錄,倒是不累也不用與別人接觸太多,但機械、枯燥,她想到自己要做著同樣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實在太可怕了,三個月下來她覺得自己快瘋了,趕緊走人; 接下來她又這樣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地度過了近半年的時間,期間又是兩三份工作,然而跟之前一樣,都不長久,她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不愿意做下去。這個太難,那個要熬,這個學不到東西……自我升值那些事就更不可能了,白天已經工作了一天,晚上要抽出時間玩樂一下。 就這樣,她繼續忙著找工作辭工作,心中苦惱萬分,為什么就是找不到合自己心意的工作呢?她聽說最開始那份工作跟自己一個組的小姑娘已經干上小組長了,老板很器重她,干了一年已經有了不錯的工資和前景。她想,早知道當時忍一忍,說不定現在自己干的也不錯,一年其實也沒有很久,怎么當時自己就沒忍下來呢?真是倒霉啊……她一邊羨慕著別人優越的生活,一邊抱怨著自己命不好。 想起剛畢業時的豪言壯志,那個時候她親口跟爸爸媽媽說:“以前都是你們養我,接下來我工作了,開始讓我來養你們了。”然而理想總是很豐滿,如今工作的工資都是入不敷出,沒工作的時候更是徹底需要父母來接濟。她終于忍不住大哭了一場。 哭完,她開始痛定思痛,她終于開始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浮躁懶散的生活態度只會讓她的生活越來越糟,她不努力,生活也不會對她憐香惜玉,只有踏踏實實地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才有可能改變現狀,讓自己過得更好。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說的是五代時的一位名人,叫梁灝,他一生有大半的時間在進京趕考。 梁灝從小愛讀書,立志要考上狀元,哪知成年后雖然屢次進京趕考卻屢屢不中,直到后來他兒子都考上了狀元,他卻依然未中。換了旁人大概早就放棄了,但梁灝并沒有在意別人的冷嘲熱諷,他鼓勵自己:我每考一次,就離狀元近了一步。傳說他一生考了四十次,終于考上了狀元。 人若如梁灝一般,當不當狀元其實已經沒那么重要了,皓首窮經,學而不厭,縱然沒有功名也足可滿腹經綸,流芳萬世。 這就是努力的結果,人或許會失敗,但努力會讓你的失敗都變得有價值。某件事情的成功與否只是這件事情的結果,而人行動上的努力與否則是你對待生活的態度。一件事情的結果不是你一生的結果,你的生活態度才是決定你人生的關鍵。 告訴孩子,人可以不夠優秀,可以沒有功成名就,但人不能不努力。 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沒有人可以對每一個問題都逃避過去,消極敷衍的人生態度只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比起放棄,盡自己所能,正視困難和問題,努力地學習、工作、擔當,這才是把握人生應有的態度。 要讓孩子知道,未來的人生還有重重考驗在等著他們,而努力可以帶給他們積極的人生態度,帶給他們隨時出發、前進的勇氣。即使失敗了,也讓他們仍有勇氣重新站起來,而不是直接躺在地上、鉆進洞里。 屢戰屢敗的人,要比一蹶不振的人讓人傾佩得多。 從努力的生活態度中學習來的,不是漂亮的分數,響亮的名聲,而是適應生活,應對未來的能力,這也就是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努力的意義。 無論多么不舍, 孩子總有一天要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 具備自己獨自生活的能力至關重要。 外面的世界, 遠比家庭和學校要殘酷的多, 如果不努力, 生活是不會對他們憐香惜玉的。 所以, 請讓孩子學會努力, 學會面對, 不要縱容他們的懶散與消極, 這不是愛他們, 這只會害了他們。 只有讓他們具備凡事都努力、 盡力的生活態度, 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成長 以及面對未來的人生。 要讓他們知道, 他們可以不夠優秀, 但絕對不能不夠努力。 學前啟蒙,聽哈佛博士爸爸講經典 回復'育兒'免費獲取課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