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物性的綻放,人道是天道的庚續。——來自《物演通論》 人是自然的產物,那么,人將始終受到自然法則的限制,這也是人的局限性。 自從人有了智慧才意識到自身的局限性,有了超越自身局限性的理想,然而,人始終是突破不了自身的局限性做到“逆天改命”或“人定勝天”。這種冥冥中打破不了的限制或規則,我稱之為“命運”(自然律的結果)。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我覺得說的不夠全面,因為影響命運的因素除了性格之外還有思想,但它們均都歸結為環境的產物。環境是個復雜的綜合體,包括思想、觀念、信仰、欲望、家人、朋友、吃的食物,甚至你的靜息與睡眠等,這些造就了一個人的氣場,而氣場形成了氣質,氣質再產生了氣運,氣運最終決定了命運。從這個意義上看,環境決定命運,更為恰當些。 每個人的命運必然是不盡相同的,這由其所在的環境必然決定,此謂宿命。 首先,說性格。性格是人性和人格的總和,換言之,即遺傳和環境的產物,遺傳是先天基因的締造,環境是后天學習的重塑。你承認與否,一個人的性格就像另一個自己,從娘胎(受精卵)開始便與之連體,并隨之來到這個世上,此后,隨其所處的環境一起共同成長。縱觀人的一生,性格之于人,更似乎是一張無形的網,籠罩其命運,不管你斗爭也罷,順從也罷,然而,終不能掙脫其束縛,這也是命運的悲哀。 其次,說思想。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是,人是有思想的動物,那么,我們不妨將人做個概括,人是自己思想的總和。試想,你目前的境遇,能力及身體狀況豈不都是過去思維方式的結果? 基于此,我可以做一個籠統的總結:一個人的性格和思想便構成了他的宿命。 用數學公式表達為(可參考): 命運值=性格的益損系數×思想的結果 性格之于人,無優劣之分,卻有相對益損之別。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性格的益損值的取決于其是否有利于人的成長和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