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理氣解郁的中藥有那么多,臨床上該怎么用?陳皮、柴胡、香附、莪術等藥物又有什么區別呢?今天和明天的推文就可以解答大家的疑惑了! 讓我們一起跟隨津門哈氏婦科名醫哈荔山先生來看看各種理氣解郁藥物的異同吧~ 所謂氣分藥,廣義來說,乃泛指一切治療氣分病的藥物,如益氣、行氣、降氣、升氣等等。本文則專指以理氣解郁為目的的理氣類藥物。 理氣藥多用于臟腑怫郁、氣不周流、郁積不通、氣血失調的病理。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能否協調,氣血運行能否通暢,每與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與否有很大關系。 因肝為血臟,體陰用陽,具有貯藏血液、調節全身血流,以及疏調氣機、流暢氣血、疏浚經絡的功能。 所以肝氣條達則臟腑安和,氣血津液生生不息,對于維護機體健康,防御病邪侵犯,有重要意義。故《靈樞·師傳》說:“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 肝與沖任二脈通過經絡互相聯屬,肝的生理功能正常,藏血守職,肝血充足,則沖任通盛,月事得以時下,胎、孕、產、乳諸皆正常。 若肝失疏泄,臟氣怫郁,氣血不調,則不僅貽害臟腑,而為諸病之發端,且使婦女經、帶、胎、產失于恒常,而諸病蜂起,故有“萬病不離乎郁,諸郁皆屬于肝”,以及“肝為女子之先天”的說法。 由此可見,肝實為諸臟之樞紐,肝氣郁則諸臟之氣也郁,而婦科諸病之發生也多以肝失疏泄為肇始。 因此,氣分藥的應用,重點在疏肝,調肝,理氣解郁,從而斡旋臟腑氣機,調暢氣血運行,以達到愈病的目的。 他如補益氣血、破瘀化滯等治法中,亦每多應用,以起到補而不滯、行而不澀的作用。 對于理氣類藥物,前人曾各有舉要。 如王旭高以肝氣自郁本經者,舉香附、郁金、蘇梗、青皮、橘葉之屬; 黃宮繡《本草求真》則舉木香、香附、柴胡、川芎之類; 張山雷篡集《臟腑藥式補正》,列舉天仙藤、青木香、廣木香、烏藥、元胡、郁金、蔻仁、砂仁、竹茹、絲瓜絡、陳皮、橘葉、香櫞、枸橘等味以疏肝行滯; 江筆花著《筆花醫鏡》,以泄肝理氣藥之作用強弱,分舉郁金、桃仁、青皮、沉香、莪術等為猛將,香附、木香、柴胡、川芎、元胡、川楝、佛手、瓜蔞殼、白蒺藜等為次將。 他如朱丹溪調氣恒用木香,張山雷推崇川芎、烏藥、香附等,不勝枚舉。 上述諸家所舉之藥,雖有未盡愜意者,然都可供臨床應用時之參考。 個人體會,氣分藥之應用,當區別病之在氣、在血,孰為輕重,以及病情演變之不同,兼夾因素之各異等情況,分別選用適當藥物,庶能恰合分際,以盡其用。 茲將個人在婦科臨床中較多應用之藥物,概舉如下。 在臨床對于凡屬臟腑氣郁,升降失司,而病情較輕者,較常選用蘇梗、橘葉、天仙藤、蔻仁、砂仁、香櫞、陳皮、佛手、代代花、厚樸花、合歡花、玫瑰花等類舒理氣機; 體壯邪實,脅肋支撐,胸腹脹滿,病情較重者,則多選用甘松、青皮、木香、沉香、香附、柴胡、烏藥之類,重予理氣,以殺病勢; 氣滯初入血分,或氣滯兼夾血瘀者,可選用川芎、柴胡、郁金、川楝、元胡之類,以理氣為主,通絡為輔; 血瘀兼夾氣滯者,可選用澤蘭、乳香、沒藥、三棱、莪術、郁金之類,重予通絡化瘀,兼能行氣。 他如夾寒可選小茴、丁香、蓽茇等; 兼熱可選川楝、竹茹等; 夾痰選覆花、蘇子等; 兼濕選川樸、藿香、佩蘭、石菖蒲等。 諸藥在臨床運用時,要在掌握各藥性能,斟酌藥量的輕重、藥味的多寡,悉隨病機以赴,方能絲絲入拍,守而無失。 ![]() 1. 香櫞 辛苦酸,性溫。具理氣止痛,和胃化痰之功。 本品性較中和,常用于妊娠期脘痞不舒,食欲不振,以及乳脹脅痛等癥。其舒肝和胃功近玫瑰花,但彼能活絡,此兼化痰,故治肝胃不和之妊娠惡阻可用;行氣止痛略同青皮而力弱,故妊娠腹痛常用為佐藥。 《本草從新》謂:“單用,多用,亦能損正氣,須與參、術并行,乃有相成之益爾。”故用時須注意。 2. 蘇梗 辛溫。功能理氣寬胸,解郁安胎。常用于妊娠嘔吐、腹脹、胎動不安之因于脾胃氣滯者。 臨床可伍用橘皮、砂仁等,以廣其效。 3. 橘葉 苦平,入肝經。本品舒肝解郁,消腫散結。多用于婦女痛經、乳房脹疼,及乳癰等癥。 4. 天仙藤 苦溫,入肝脾兩經。功專行氣利水,活血通絡。常用于妊娠水腫、產后腹痛等癥。 陳景初天仙藤散(天仙藤、香附子、陳皮、甘草、烏藥各等分),以此藥為君,用治子氣見有妊娠足腫,漸至兩膝,喘悶不安,甚則兩趾流黃水等癥,蓋用其行氣利水也。 余常于痛經、產后腹痛等屬于氣滯血瘀者用之,以理氣行滯,通絡止痛。 5. 砂仁 辛溫,專入脾胃,兼入腎及大小腸。具有理氣寬中,健脾化濕之功。 用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之因于氣滯夾寒者為宜。故《本草求真》謂:“若因實熱而云胎氣不和,豈能是乎?” 砂仁與白蔻仁功效近似,但砂仁香竄氣濁,功專中下二焦,暖胃燥濕兼能安胎;蔻仁芳香氣清,功專中上二焦,和胃止嘔兼能宣肺。 6. 陳皮 辛溫,專人脾肺,兼入大腸。其氣芳香,其性升浮。 用治妊娠惡阻之因于胃熱氣逆者,可伍竹茹、黃芩; 痰濕中阻者,可伍清夏、白術等。 黃宮繡認為本品“同補劑則補,同瀉劑則瀉,同升劑則升,同降劑則降,各隨所配而得其宜。”說明其隨配伍不同而作用廣泛。余臨床對婦科諸病而兼見消化系統癥狀者,每多伍用。 7. 佛手 辛苦酸,性溫。疏肝解郁,理氣和中,多用于肝郁所致之胸脅脹痛、食欲不振、嘔吐等癥,配竹茹、黃芩用治妊娠惡阻。 哈師對婦女經前乳房脹痛、產后乳汁不下、乳脹脅痛,以及更年期婦女之胸膺悶痛、刺痛等兼見食納不馨者,每常伍用佛手花,以其偏于行氣止痛,兼能開胃醒脾。 8. 玫瑰花 甘苦性溫,氣味芳香,歸經肝脾。 具有舒肝理氣,和血調經之功。對于婦女月經不調、脘脅脹痛、咯血,吐血之屬于肝氣郁滯者,用之適當,效用甚佳。 注:本文選摘自《中醫臨床家哈荔山》,本書由哈孝賢、谷金紅、哈小博整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03年5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轉載請注明出處。 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