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來源:網絡 基本資料 患者女性,52歲,發現右側鼻面部隆起伴疼痛4天。 簡要病史:4天前洗臉后偶然發現右側鼻面部隆起,伴疼痛,發射至頭部,伴流涕,量多,無打噴嚏、鼻癢、流清涕等,無鼻塞、嗅覺減退等。 專科檢查:鼻外形正常無畸形,雙側鼻腔粘膜充血,鼻中隔不規則偏曲,右側鼻前庭向內隆起并擠壓下鼻甲,右側下鼻道窺不及,雙側中鼻甲形態基本正常,雙側中鼻道未見異常分泌物,正常下鼻甲稍大,鼻咽部未見異常。 影像資料
CT骨窗軸位
影像表現 鼻中隔偏曲,右側鼻前庭可見類圓形軟組織密度影,邊界不清,可見病灶突向鼻腔,下頜骨牙槽可見骨質破壞;左側上頜竇見密度增高影,篩竇、額竇、蝶竇未見異常密度影。兩側鼻甲略肥大。骨窗示:竇腔骨壁未見明顯異常。 診斷結果 鼻中隔偏曲。 左側上頜竇炎癥。 右側鼻前庭軟組織密度影,建議穿刺活檢。 病理 病理結果 (鼻前庭)送檢纖維囊壁及鼻粘膜組織,被覆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和鱗狀上皮,上皮下纖維組織增生,多量炎細胞浸潤,局灶小血管增生,小膿腫形成,結合臨床,病變符合鼻前庭囊腫合并感染。 鑒別診斷 ①鼻部牙源性囊腫:多由牙畸形發育或因深度齲齒所致,好發于上頜骨內或上頜竇內或上頜牙壓根部。查體時可見面頰部隆起,有缺牙或齲齒,囊液呈姜黃色、醬色、黑色或黃褐色,含膽固醇結晶。上頜竇底壁可被推移,骨質被吸收破壞,可囊內含牙。 ②上頜竇腺樣囊性癌:為來源于小唾液腺的較少見的惡性腫瘤,其影像學表現有其特殊性,有沿著神經生長的特性,可呈跳躍性不規則條束生長,增強后腫塊可中度強化,瘤體內可見囊性低密度病灶。腫瘤早期即有骨質破壞改變,并向竇腔外擴展。 ③上頜竇鱗癌:在CT平掃時表現為與肌肉等密度或偏高密度,注射造影劑后可強化,腫瘤呈浸潤性生長,伴廣泛的骨吸收破壞,部分瘤體內可見鈣化灶。需行病理檢查鑒別。 ④鼻部惡性肉芽腫:是一種少見的、破壞性極強而原因尚不明確的疾病,多發于面部中線器官,尤易發于鼻部。病變表現為進行性、非特異性、肉芽增生性潰瘍,并侵及面部毗鄰組織,該病只能依靠病理確診,CT檢查無特異性。 掃描圖中二維碼即可購買此書 書名:頭頸部超聲影像學實用教程(隨書附贈“在線視頻”) 2016年7月由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出版社(包郵)發貨 主要內容: 全書分為3部分內容,第1部分為總論,內容涵蓋了超聲成像基本原理、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的基本原理、超聲檢查操作技巧、超聲報告與術語;第2部分為超聲解剖和病理,分別論述了甲狀腺、頸旁淋巴結、顱外神經、口底與口咽、涎腺、面部軟組織、喉和下咽、顱外血管病變的超聲診斷要點與誤區;第3部分為超聲新技術及展望,重點論述了超聲圖像常用處理方法及未來發展趨勢。 推薦理由: 本書由國際著名專家執筆,以圖譜形式系統講解了超聲成像原理及其在頭頸部病變的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該書內容全面,總論與各論并舉。 該書內容全面詳實,編排體例獨特,讀者可以分別瀏覽圖片內容和查閱診斷結果。除了書中所呈現的靜態圖像,本書還配有動態視頻內容,清晰的動態影像有助于讀者加深對典型超聲征象的理解,進一步鞏固解剖學知識,提高超聲診斷準確率。 本書讀者面廣,可供耳鼻喉科醫師、頭頸外科醫師、頜面部外科醫師、放射科醫師、內科醫師和其他相關專業醫師參考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