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明朝大才子,大家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唐伯虎吧。畢竟星爺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實在是太有名了,星爺扮演的唐伯虎給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但如果真的要說起明朝的大才子,唐伯虎在這三位面前也是不夠看的。他們就是解縉,徐渭,楊慎。三人合稱明朝三大才子。其中,解縉博學第一,楊慎博覽第一,徐渭最多才,似乎沒有什么是他不精通的。三人雖然才華橫溢,但都命途坎坷,令人噓唏。今天要給大家說說的就是解縉的故事。 解縉,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中進士,廷試時,表現優異,受庶吉士,同年,官至翰林。當時的朱元璋很是器重他,對他甚為贊賞,解縉也不負他望,呈上萬言書直抒朝政利弊。剛進官場的解縉充斥著熱血,遇此明君,人生何求。于是,面對朝廷中一些弊端,他完全不顧自身利害,向來直言,卻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年輕的他,完全不知道世事艱險,人心難測,以為做個直臣,一心報國,便可施展抱負,一抒胸中才意。很快,便有人去皇帝面前誣陷他,很快他就被貶到江西。但遺憾的是,他還是不明白其中的緣由,固然朱元璋很是寵他,但有些時候皇帝也不能完全按自己的心意隨意決定所有的事情,何況,朱元璋的確有意栽培他,希望磨磨他的性子,為人圓滑些,在官場上能夠更好的發展。可惜,解縉一直都不能理解朱元璋的苦心,誤了自己終身。不久后,他又去攻擊一些大臣,為自己樹敵。更恐怖的是,在朱元璋要查辦李長善的時候,整個朝野都噤若寒蟬,只有他上書為其鳴冤。想來朱元璋是真的寵他,竟然沒殺他,只是召他父親進京,要他父親帶他回去提高自己的修養,增長政治智慧,十年后再用他。 就這樣,解縉無奈的隨父親回了老家,這時的他依舊年輕,卻感覺前途已經無望,昔日待他如兒子的皇帝拋棄了他,這是為什么呢?自己究竟是 哪里做錯了?是堅持的原則嗎?是圣賢的教誨錯了嗎?我想在他的心中一定會產生過這樣的念頭。家鄉山水雖好,卻平息不了他內心的躁動,從一階寵臣跌落成鄉間的棄臣,人生的落差,讓他無法承受。權力,他開始強烈的渴求權力。終于,在家幽居八年后,朱元璋去世了,解縉再也忍不住了,不顧一切跑到了南京來求官,不幸的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以前的政敵沒有忘記他,親切的在新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狀,要不是朋友求情,他就被罰落到邊疆了。勉強在南京混了幾年后,解縉終于迎來了一個機會。燕王朱棣靖難成功,兵臨南京。在燕王入京的前一晚,他做出了一個對他的人生而言極為重要的決定。他決定放棄自己所謂的原則,為了前程犧牲一切,出賣自己的良心,背叛自己的君主,投向燕王。解縉出賣自己的良心后,不久就得到了回報。燕王像他父親一樣重視解縉的才華,十分重用他。甚至還拉著解縉的手,肉麻地說,天下可以沒有自己,但不可以沒有解縉。天真的解縉信以為真,卻不知道政治家對你熱情的時候,只是因為你還有用,當你沒有用的時候,他們就會把你當垃圾處理掉。在官場上春風得意的解縉,越來越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很是高明,覺得自己政治手段高明,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于是他又一頭扎進了立太子的渾水里,想再賭一把。人心不足蛇吞象,這時候的解縉就是一個昏了頭的賭徒,無法從之前的勝利中清醒過來,再賭一次,更多的榮華就在眼前。可這一次,命運沒有再眷顧他,因為他放棄了自己的原則,出賣了自己的良心,讓人墮棄不恥。在立太子一事中,他表現的太積極了,太子固然會感激他,可太子又多感激他,漢王就會有多恨他。漢王雖然爭太子失敗,但也不是好欺負的。同時,解縉如此積極地參與,立太子,必然也會引來朱棣的不滿。但一切,解縉都不知道,他只記得朱棣說天下不可以沒有他。于是,朱棣貶黜了他,可他還是不知悔改,一心想回京城,來做大官,于是,他大大咧咧的來京城找太子,猴急得不行,卻忘記了這是官場大忌。向來沒有耐心的朱棣決定殺了他,在一場漫天的大雪中,這位才子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真是悲劇啊,不知道,解縉死前會后悔那晚的決定嗎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冷眼低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