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墳 三墳五典,指中國最古老的書籍,《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伏羲八卦》并稱為“上古三墳”! 何為墳? 墳,喻指當時圖書載體和文字載體是用土制成,廣義而言,土包括石頭,所以《三墳》之書,有可能采用石板載體。 【三·墳】:
上古三墳·《黃帝內經》 《皇帝內經》,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分《靈樞》《素問》兩部分。 其,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癥”,“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呈現出自然、生物、心理、社會的“整體醫學模式”...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上古三墳·《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約起源于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東漢集結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非一人! 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 選取了365種藥物,意為——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 《本經·序錄》言: 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久服不傷人,如人參、甘草、地黃、大棗等;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別藥性來使用,如百合、當歸、龍眼、黃連、麻黃、白芷、黃芩等;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黃、烏頭、甘遂、巴豆等; 《神農本草經·序錄》: 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機,五臟未虛,六府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服藥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勢已過,命將難全; 上古三墳·《伏羲八卦》 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倚仗天地變化之術,發揮各卦剛柔之本性,將陰陽物理,社會進化包含于八卦卦義之中,可謂盡覽物性,洞悉人事,是為修德養性,安民理政的修身治國之道... 伏羲氏八卦為“先天八卦”,周文王之八卦為“后天八卦”,二者區別為:先天八卦只講自然界之變化,不涉及人事,然,后天八卦專講社會之變化,即,先天八卦為自然科學,后天八卦為社會科學。 八卦,由陽爻“—”和陰爻“--”組合而成,爻者交也,卦才掛也! 一陽一陰,一“—”一“--”,將兩個爻相替迭加,便會出現四個卦,若再加一爻,便會出現八個卦象。 為何三個爻疊加?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解釋,王,三橫劃從下至上依次為地、人、天。王者,天地人,一以貫之,全部精通,便可稱王! 三爻,下面一爻表“地”,上面一爻表“天”,中間一爻表“人”,于此三爻的含義,可見古人對人的重要性的充分認識... 五典 孔安國《尚書傳序》: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 何為典?典,五帝之書也,大冊也,經也,五常也! 五常,指五種行為規則,語出《尚書·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穎達疏云:“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少昊】: 少昊,姬姓,名摰,三皇五帝之一,也是華夏共祖之一,又稱“白帝”,其部族以鳥為圖騰,誕生了原始的鳳文化,成為漢民族的圖騰之一,其后代“郯子國”尊為高祖,后人尊為帝; 【顓頊】: 顓頊,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是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后,顓頊生子“窮蟬”為虞舜高祖; 【高辛】: 帝嚳(高辛),子姓,名俊,黃帝之曾孫,中國上古時期一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春秋戰國后,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華夏之根基,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唐】: 堯,中國五帝時期方國聯盟首領,“五帝”之一,為帝嚳之子,十五歲輔佐兄長帝摯,改封于唐邑,號為陶唐氏,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 【虞】 虞朝,即史書上說的“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華,其與唐堯建立的唐朝,并稱唐虞; 為什么名字叫“重華”? 傳說舜的眼睛為雙瞳仁,故為“重”,“華”字約為華夏族的華族之意... 八索 八索,言之為《左傳》記載的一種古書名,道教秘傳的一種書,自稱為古代,亦言之為,八卦生成原理之一; 八卦之說,謂之八索,索,求其義也——孔安國《尚書序》 八索,八王之法—— 東漢大儒·賈逵 九丘 帝禹時代的書稱為“丘”,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 《山海經》: 有九丘,以水絡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皞爰過,黃帝所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