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結石是結石阻塞于輸尿管所致,發作時可見腰背、小腹放射性疼,小便淋漓不暢,或尿急、尿痛,或兼血尿,尿有砂石等癥狀,是泌尿系常見病癥。屬中醫“石淋”、“尿血”、“腰痛”范疇。多認為其基本病機為濕熱下注,化火傷陰,煎灼尿液而成結石。 治療上以清熱利濕、化石通淋為法。然而本病雖為下焦濕熱,病久常及于腎,若一味清熱通淋,效果往往并不太理想。有醫生根據數十年臨證經驗,靈活運用溫陽、活血、利濕、通淋、祛風之法治療輸尿管結石,尤其是針對輸尿管特征,選用既能溫補腎陽又具有滑利通便作用之肉蓯蓉、鎖陽。專家認為,二藥皆入腎經,其滑腸作用與滑利輸尿管作用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使輸尿管柔軟并使其蠕動加快,使排石效果尤著。 肉蓯蓉氣微,味甜,微苦,歸腎、大腸經。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作用,一般用于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等病癥?!渡褶r本草經》稱肉蓯蓉“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血,婦人癥瘕”(婦科癥瘕為腹中結塊的病。堅硬不移動,痛有定處為“癥”;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為“瘕”。其涵蓋了各種婦科良性腫瘤,病種較多,是婦科常見病、疑難病癥。此病多因臟腑失調,氣血阻滯,瘀血內結引起,氣聚為瘕,血瘀為癥。證候以氣滯、血瘀、痰濕、濕熱等四型多見),是對其“補腎陽、益精血”作用的闡述。《名醫別錄》認為肉蓯蓉可“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侗静菡x》對肉蓯蓉論述最詳,認為“肉蓯蓉厚重下降,直入腎家,溫而能潤,無燥烈之害,能溫養粘血而通陽氣”,且肉蓯蓉滑腸,以去痢之積滯,且祛邪而不傷正,以其“咸味能下降,滑能通腸,以主大便不爽,頗得捷效,且性本溫潤,益陰通陽,故通腑而不傷津液,尤其獨步耳”。 鎖陽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功可補腎潤腸,主治陽痿、尿血、血枯便秘、腰膝痿弱等癥,為歷代名醫所重用,多從其溫補腎陽和滑腸通便兩方面論述。如《本草綱目》謂:“甘、溫、無毒。大補陰氣,益精血,利大便。潤燥養筋,治痿弱。”《本草從新》和《本草圖解》均強調了鎖陽調補腎陰腎陽養筋潤燥,滑利大腸的作用?,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鎖陽所含無機離子能顯著增強腸蠕動,縮短小鼠通便時間。其中可溶性無機鹽含量約為7%,所含的大量無機離子在水溶液中可形成鹽類瀉藥如硫酸鎂、硫酸鈉、磷酸鈉等,從而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名老中醫專家認為肉蓯蓉和鎖陽均有溫腎陽、益陰精、滑腸通便作用,亦能軟化輸尿管并促使其蠕動,有利于結石的排出,且兩者合用可明顯提高療效。對于輸尿管結石病,中醫專家在辨證基礎上加用肉蓯蓉和鎖陽,能提高排石效果。 病案舉例:趙某,男,50歲。1998年6月10日初診。近3月來右側腰部腫脹,腰痛陣作,并向小腹放射,尿常規檢查紅細胞滿視野。B超檢杏見:“左側腎110 mmX45 mm,集合系統分離16mm,左側輸尿管上端擴張11mm,左側腎盞內見多個強光團,最大約5X4mm,后伴聲影,近膀胱處見一強回聲團,大小約11X8mm”。診斷為“左腎盂積水, 輸尿管擴張伴結石、膀胱結石”。治擬溫腎滑腸,通下利尿。處方: 肉蓯蓉12g,鎖陽12g冬葵子24g,車前子12g, 石韋24g,樸硝15g,赤豬苓(各)12g。 煎3—4汁,以湯或茶頻服。 復診:經服上方1月,昨下午突然尿道刺痛伴小便頻數,隨即排出結石一塊,小便遂得通暢,腰部脹痛頓時減輕,復杏B超示“右輸尿管未見結石”。尿檢陰性。 本例患者,以赤苓、豬苓合石韋、冬葵子、車前子利尿通淋排石,以肉蓯蓉、鎖陽溫腎滑利,且溫陽益精,合樸硝通下增加輸尿管平滑肌的蠕動,藥證相合,遂使結石順利排出,且邪祛而正不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