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菜是中國(guó)八大菜系之一,歷經(jīng)中原漢族文化和閩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閩菜發(fā)源于福州,以福州菜為基礎(chǔ),后又融合閩東、閩南、閩西、閩北、莆仙五地風(fēng)味菜形成的菜系。狹義閩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閩縣,后來(lái)發(fā)展成福州、閩南、閩西三種流派,即廣義閩菜。 【荔枝肉】 主料:豬里脊、天禾冷凍馬蹄 調(diào)料:大蔥、紅糟、白醋、醬油、白砂糖、大蒜、淀粉(蠶豆)、味精、香油、花生油。 做法: 1、將精肉洗凈,切成10×5×1 厘米的厚片,再剖上十字花刀,然后再切為3片。 2、馬蹄(荸薺)切小塊,每粒2~3 塊。 3、馬蹄塊與肉片一起用濕淀粉和剁細(xì)的紅糟抓勻。 4、蔥去根須,洗凈,取蔥白切馬蹄蔥。 5、醬油、白醋、白糖、味精、上湯、濕淀粉調(diào)鹵汁待用 6、鍋置旺火上,下花生油八成熱時(shí)倒入上漿的肉片和馬蹄,用勺扒散,待肉剖花成荔枝狀時(shí),用漏勺撈起,瀝干油。 7、鍋留余油,先下蒜末、蔥白,煸一下再入鹵汁燒沸,隨即倒入荔枝肉和馬蹄塊翻炒幾下即成。 【佛跳墻】 主料:金錢鮑、水發(fā)魚翅、凈鴨肫、水發(fā)刺參、鴿蛋、凈肥母雞、水發(fā)花冬菇、水發(fā)豬蹄筋、豬肥膘肉、大個(gè)豬肚、羊肘、凈火腿腱肉、炊發(fā)干貝、水發(fā)魚唇、魴肚、豬蹄尖、凈鴨。 輔料:姜片、蔥段、桂皮、紹酒、凈冬筍。 調(diào)料:味精、冰糖、上等醬油、豬骨湯、熟豬油。 做法: 1、將水發(fā)魚翅去沙,剔整排在竹箅上,放進(jìn)沸水鍋中加蔥段、姜片 、紹酒煮10分鐘,支其腥味取出,揀去蔥、姜,汁不用,將箅拿出放進(jìn)碗里,魚翅上擺放豬肥膘肉,加紹酒,上籠屜用旺火蒸2小時(shí)取出,揀去肥膘肉,潷去蒸汁。 2、魚唇切成長(zhǎng)2厘米、寬4.5厘米的塊,放進(jìn)沸水鍋中,加蔥段、紹酒、姜片煮10分鐘去腥撈出,揀去蔥、姜。 3、金錢鮑放進(jìn)籠屜,用旺火蒸取爛取出,洗凈后每個(gè)片成兩片,剞上十字花刀,盛 入小盆,加骨湯、紹酒,放進(jìn)籠屜旺火蒸30分鐘取出,潷去蒸汁。鴿蛋煮熟,去殼。 4、雞、鴨分別剁去頭、頸、腳。豬蹄尖剔殼,拔凈毛,洗凈。羊肘刮洗干凈。以上四料各切12塊,與凈鴨肫一并下沸水鍋氽一下,去掉血水撈起。豬肚里外翻洗干凈,用沸水氽兩次,去掉濁味后,切成,下鍋中,加同有湯燒沸,加紹酒氽一下?lián)破穑瑴挥谩?/p> 5、將水發(fā)刺參洗凈,每只切為兩片。水發(fā)豬蹄筋洗凈,切成2寸長(zhǎng)的段。凈火腿腱肉加清水,上籠屜用旺火蒸30分鐘取出,潷去蒸汁,切成厚約1厘米的片。冬筍放沸水鍋中氽熟撈出,每條直切成四塊,用力輕輕拍扁。鍋置旺 火上,熟豬油放鍋中燒至七成熱時(shí),將鴿蛋、冬筍塊下鍋炸約2分鐘撈起。隨后,將魚高魚肚下鍋,炸至手可折斷時(shí),倒進(jìn)漏勺瀝去油,然后放入清水中浸透取出,切成長(zhǎng)4.5厘米、寬2.5厘米的塊。 6、鍋中留余油,用旺火燒至七成熱時(shí),將蔥段、姜片下鍋炒出香味 后,放入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豬肚塊炒幾下,加入醬油、味精、冰糖、紹酒、骨湯、桂皮,加蓋煮20分鐘后,揀去蔥、姜、桂皮,起鍋撈出各料盛于盆,湯汁待用。 7、取一個(gè)紹興酒壇洗凈,加入清水,放在微火上燒熱,倒凈壇中水,壇底放 一個(gè)小竹箅,先將煮過(guò)的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豬肚塊及花冬菇、冬筍塊放入,再把魚翅、火腿片、干貝、鮑魚片用紗布包成長(zhǎng)方形,擺在雞、鴨等料上,然后倒入煮雞、鴨等料的湯汁,用荷葉在壇口上封蓋著,并倒扣壓上一只小碗。裝好后,將酒壇置于木炭爐上,用小火煨2小時(shí)后啟蓋,速將刺參、蹄筋、魚唇、魚高肚放入壇內(nèi),即刻封好壇口,再煨一小時(shí)取出,上菜時(shí),將壇口菜胡倒在大盆內(nèi),紗布包打開,鴿蛋放在最上面。同時(shí),跟上蓑衣蘿卜一碟、火腿拌豆芽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油辣芥一碟以及銀絲卷、芝麻燒餅佐食。
【孜然羊肉】 原料:羊肉300克,孜然25克,筍片20克,油1500克(實(shí)耗50克),料酒20克,鹽1克,雞蛋3個(gè),味精3克,辣椒面30克,洋蔥、淀粉15克,香油10克,湯、面各少許。 做法: 1)羊肉切片放碗里,加雞蛋、淀粉抓勻。 2)洋蔥、樹椒切絲備用 3)坐勺加油,待油五成熱,下肉片劃開后,放筍片稍炒倒出漏油。原勺留油,加辣椒面、鹽、味精、料酒、湯,倒入肉片、筍,顛勺收干水分,撒入孜然,淋香油,出勺即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