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病因痛風是古時候的名字,通過這個名字來看,一個是痛,一個是風,說明它比較疼痛難忍,凡是這樣的疾病都稱為痹癥,屬于風癥,風寒濕三者雜而為痹癥。痛風是呈現出一種熱癥性的疼痛,皮膚會出現發紅,然后痛不得碰。自金元四大家之后把它定為一種熱證。實際上是郁則生風,身體的毒氣排不出,因為其郁,在郁之后出現熱證,這是因為有血郁。要通其郁,排其毒。把毒氣排出后,疼痛便可自愈。痛風之病由來已久,西方醫學認為尿酸過高導致沉淀物堆積在關節中,故產生劇痛。西方醫學認為的也正確,中醫上指出不來的毒氣。 喝酒加重痛風發作很多朋友問,為什么喝酒疼痛會增重?酒是辛熱之性,酒本身是一種水氣,是濕熱,里面有濕氣,有其熱性。所以說喝酒后,馬上透發出來,酒一方面自己產生毒素,另一點讓身體的機能達到一個亢奮的狀態,然后產生熱毒,向外又散發不出去,所以喝酒后痛風更痛。 痛風忌食甜味和油膩食物并非單一飲酒可以加重痛風,脾主甜味,脾生油脂以保持人體體溫不外泄。脾與腎二臟的關系是相互制衡的,一旦過食甜味及油膩食物停積在體內過久,必產生酸味。而腎臟受到脾臟的壓力,無法完全把它代謝出體外。身體的邪氣,血中的邪氣,就要經過腎的過濾之后把它排泄出去。如果過食高能食物,在人體產生雜質,這些雜質是陰性的酸味東西,又代謝不出去,排的少了,慢慢身體就偏酸性,是陰性的了。日積月累下來,自然積累在關節中。在關節處產生痛風。 中醫針灸刺血療法治療痛風中醫刺血療法治痛風效果非常明顯,配穴方:足三里、曲澤、腰陽關、腎俞、阿是穴(痛風結石)。 古方針刺療法醫案中醫古方針刺療法治療痛風也非常有效,這里有這樣一個醫案:張某某,男,46歲。因疲勞及酗酒等原因,于六年前患原發性痛風。始發為夜半突發拇趾關節劇痛,伴發熱,天明后該關節紅腫、發熱、壓痛、運動受限。于某院治療,三日后紅腫消退,關節活動功能恢復。未及半年再度發作,而且波及踝部,雖經治療好轉,但頻發不已,關節紅腫亦不消退,血清尿酸亦時常增高,因而不得不遵從醫囑而戒酒吃素,但并未減少發作,遂來求醫。雙脈弦滑,舌質紅,苔膩微黃。 《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以春遇此者為筋痹……其留連筋骨間者痛久。”病久加之膏粱厚味,故寒從熱化而為此癥。 援物比類:腎主骨生髓,髓生肝,肝生筋,腎中元陽溫煦脾土而化濕,故為之針太溪,痛立止。仿《靈樞.周痹》:更發更止,更居更起……刺此者,雖已止,必刺其處,勿令復起。又為之針刺三次,隨訪二載未曾發病,血尿酸濃度也一直保持在6.5mg/mL以下。 痛風的預防從以上的醫案可以看出,痛風在平日的預防非常重要,要預防痛風,必須少吃甜食,少吃油膩食物,自然無病。預防痛風要抓住兩點,一個是來路,一個是去路。來路就是從口而入的食物。食甜食和油膩的東西,在身體里代謝后,特別是油膩的東西,就產生很多陰性物質,這是來路;去路是從小便,經過肝的解毒之后,從小便排出來。如果小便向外排毒功能不足,也就是腎的功能不足,這同樣造成體內毒素的積累,這便是去路。有些腎不好的人最容易出現浮腫,為什么出現浮腫?就是因為身體里面的東西代謝不出來。這就是去路出了問題。而少吃甜食油膩之物,這就是把來路斷掉。 仲易的醫方仲易在臨床中常用的治療痛風的醫方是: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配合牛膝等藥物加減。此方在應用過程中效果也非常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