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調,手機,北京癱,中槍的肯定不在少數。一只手舉著手機,另一只手操作, 這姿勢怎這么像“霸王舉鼎”呢? 只是,人家霸王那是個力氣活兒,而咱這舉手機的姿勢卻是個消遣。 歷史記住了楚霸王的勇猛與豪邁。古代的家具匠師們造出了一種連接桌面與腿足的棖子,它形似舉鼎之勢,故而命名為:“霸王棖”。 我們且來鑒賞一件頗具特色的黃花梨有束腰霸王棖展腿式半桌。 此件家具來自某拍賣公司2017春拍。尺寸:長154厘米;寬48.5厘米;高84厘米。這件桌子形式按照王世襄先生的叫法叫做“矮桌展腿式”。它的形式恰似一個炕桌,下接腿,形式獨特,工藝精湛。 從上而下來講,它桌面為攢邊打槽裝板造法,面心板采用獨板,黃花梨的細膩的質感及華麗的紋理歷經百年依舊璀璨華美。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邊抹采用圓格角相交,制作考究。邊抹冰盤沿中間凹進,至底線壓一條邊線。 大邊在抹頭出透榫。束腰與牙板一木連作,抱肩榫腿足與桌面邊抹相交時,一上即可,被稱為“假兩上”。 此桌的牙板邊沿起壸門輪廓飾花邊形陽線,牙板上飾鏟地浮雕卷草靈芝紋,兩只鴛鴦栩栩如生深情對望,繾綣情深。從此雕飾圖案來看,或許是哪家閨秀的“十里紅妝”中的一件。鴛鴦自有“百年好合”之意,卷草靈芝自有綿綿不絕的美好、吉祥、富貴、和長壽。 牙板與腿子有草龍紋角牙,龍紋回首對望,盡顯威武霸氣。 此桌腿足間與桌面穿帶施以霸王棖,棖子先向上升,再遠遠探出,以便不打亂牙板雕飾的完整性。霸王棖是紅木家具桌面與腿足常用的榫卯結構,它上端托著桌面的穿帶,并用梢釘固定,其下端則與足腿靠上的部分結合在一起。這樣不會有棖(桌面下的橫檔)礙腿而能將桌面的承重直接分遞到腿足上。它是一種桌案型古典家具腿間不施以管腳棖的一種造法。 我們可以在諸多古畫中看到帶霸王棖家具的身影,它安在腿足內側,另一端與家具面下的穿帶相連,似手臂擎物般,可把桌面承重均衡傳遞到腿足上。如此,既可以增加桌案架構的牢固,也可使得桌案形式整潔利落。人落座后,膝部可有較大活動空間,同時,霸王棖自身的曲度也柔和了整個家具的線條。霸王棖為s形,上端與桌面的穿帶相接,用銷釘固定,下端與腿足相接(位置在本來應放橫棖處)。棖子下端的榫頭為半個銀錠形。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裝配時,將霸王棖的榫頭從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掛住了,再用木楔將霸王棖固定住,即為勾掛墊榫。 再來說此桌的腿足,因它上面是有束腰結構,作為矮桌的腿足完成了完美的外翻馬蹄形式,接下來下接圓腿光素秀美,與上部裝飾對比鮮明,更加突出雕飾的主題風格。此桌材質溫潤,色澤柔和,雕工精美,線條舒展流暢,是難得一見的傳世佳品。 |
|